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抑郁症临床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病位在肝脾,病变涉及少阳,病性为实,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中期肝气郁滞较重,其病位涉及肝胆脾胃,病性亦为实证,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可伴痰浊内生;末期虚证多见,病位涉及心肺肝肾等,可兼痰浊瘀血阻滞,也有因虚致实之证。 相似文献
3.
曲妮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5):6-7
中医认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病以久病肺虚为主要内因,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心。其主要病理基础是痰浊与瘀血交阻为患,痰浊、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正气不足,外邪与之胶结的致病因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不育之词最早见于<周易·渐卦>,其中出现妇孕不育的字样,并提出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夫妇婚后同居1 a以上,未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子方面的原因造成不孕者称为男子不育症.我国不育症发病率较低,根据国外近年来观察,男子不育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可影响男性身心健康,有碍家庭幸福.中医学对男子不育症的认识历史悠久,论述丰富.通过研习古籍和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不寐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而中医对其辩证论治有很大优势,本文根据传统的理论知识,从"营卫"肝"心"脾胃"肾"出发对不寐病因病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7.
8.
9.
叙言麻疹是麻疹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能引起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在预苗使用之前,常可引起大流行。1963年后,我国大力推广麻疹预苗的接种,使麻疹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但近几年麻疹的不典型病例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动脉硬化从而继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变,属中医脾虚痰湿、瘀血证的范畴。祖国医学文献中尚无高脂血症及一些并发症的命名,但有其相关论述。如《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痹、仆击、偏枯萎厥、气满发腻、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痰浊"、"血瘀"、"湿浊""、肥胖"范畴,其产生与心、肝、脾、肾几脏关系最为密切,而尤以脾肾为要。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在治疗心衰方面有着毒副作用小、疗效好持久等难以替代的优势,近些年随着实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及中药新剂型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医药疗心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证型研究是多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随着医学的进步,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标准。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心力衰竭的辨证诊治,尤其是实验研究指标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古今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其病因病机包括肾阴虚、肾精亏虚,肝肾阴虚,肝失疏泄,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清阳不升,阴虚内燥,阳虚水饮内停,心肾不交,因虚致瘀,阴阳不和,冲任失调等等。其病位主要在肝肾,但与肺、心、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以阴虚阳亢者较多,但久病可致阴阳两虚。本病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实非"阴虚阳亢"四字可以概括无遗,往往还有气虚、阳虚、气血逆乱、冲任失调,或兼夹有痰、浊、寒、瘀等不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悠久历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继发于二尖瓣膜病变、扩张型心肌病、继发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另予倍他乐克及复方丹参滴丸;随访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临床心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心衰患者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出分数增高;1年随访心功能恶化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远期随访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倍他乐克和复方丹参滴丸,可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西医对心衰的治疗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系统,但其预后仍较差。现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本文收集并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以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中医药的应用现状以及疗效评价指标选择情况,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合理选用中医药提供参考,并指出当前系统评价的局限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中医药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中药可以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端粒长度的缩短,提高DNA损伤修复能力,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等方面来实现其延缓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传统医药标准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完善发展模式,规范中医标准制修订的各个环节,总结中医标准化运行机制和推广示范作用、借鉴研究意义,为其他学会的改革创新树立榜样,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