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速碧林治疗,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A、B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1天与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恩萍  吴家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F0002-F000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50岁急性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测定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患者损伤后24h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损伤程度相关。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早期、快速判断伤情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孟章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50-195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D-二聚体及CAT积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生素、解痉、化痰、平喘及对症处理、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从患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的能力方面评定CAT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及CAT积分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CAT积分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肝素可有效降低AE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及CAT积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二聚体在血中含量变化,了解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病毒性脑炎儿童,其中重症、轻症各20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清晨空腹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测血浆D-二聚体,并与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病毒性脑炎重症组D-二聚体水平较轻症组和对照组都明显升高(P〈0.01),重症组急性期较恢复期高(P〈0.01),轻症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重症患儿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水平对高凝状态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黄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各34例。对照组予支链氨基酸、甘利欣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鹰虫丸,每次3g,每日3次。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D-二聚体(D-D)含量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vWF含量、D-D含量和血清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