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2例,治愈率(92%);术后并发症8例(33%),死亡2倒(9%)。结论十二指肠损伤位置特殊,生理特性复杂,应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最少的并发症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鹏  雷胜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334-335
目的了解和掌握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胃穿孔在不同体位的X线征象,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结合文献对资料完整的7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具有缺损范围大,发病年龄早,起病突然,游离气体多,腹胀严重等临床特点。X线检查发现气腹7例,液气腹5例。在不同体位中可见到如下征象:马鞍征7例,胃泡征消失6例,铅笔线征3例,足球征2例,镰状韧带征2例。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术前确诊有一定困难,有赖于手术与病理诊断。但是,X线检查仍然是本病检查的首选方法,对早期发现胃穿孔,早期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胎膜早破150例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研究足月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妊娠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难产因素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难产率(42.7%)明显高于对照组(24.0%)(P〈0.01);两组的难产因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发生产褥感染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预防及处理,防止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未足月胎膜早破3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碧秀  李莉  刘菊莲 《重庆医学》2009,38(24):3070-307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36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围产结局.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是2%;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感染、子宫张力高、胎位异常等;其围产儿并发症以早产、胎儿窘迫、RDS为主;其围产儿结局与孕周直接相关.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增加孕期保健,综合治疗,可减少母儿病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胃类癌的认识,有助于今后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将华山医院2000-2005年以来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8例胃类癌病例予以分析总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手术方式及术后生存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胃类癌的早期临床表现隐匿,3/8的病例是因体检或胃窦炎例行随访胃镜时发现的.4/8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未见伴有类癌综合征.8例标本Chromograin A、CK、NSE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7例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A125、CA50、TSGF有一项以上不同程度的升高.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大块切除术或胃癌根治术,目前7例尚存活.结论加强体检和内镜随访是早期发现胃类癌的根本办法.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特殊免疫组化染色可为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内镜下黏膜大块切除术或胃癌根治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胃癌并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诊治探讨(附8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82例胃癌并发大出血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探讨改进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82例胃癌并急性大出血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胃癌并发急性大出血大部分病例发生在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Ⅱ、Ⅲ型,少数病例发生于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Ⅳ型及早期胃癌Ⅱc、Ⅲ型,而且大部分病灶位于胃体中上部小弯侧的前后壁。24h出血量可达1000ml以上。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呕血,排柏油样大便或暗红色便,半数病例出现呕血 排柏油样大便并伴有休克征象。结论 胃癌并发急性大出血病人,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可使病情稳定或止血。少数出血严重病人经保守治疗无效需直接手术治疗。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仍是基层医院可靠的诊断手段,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底节病变致儿童急性偏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基底节病变所致的脑梗死的症状、体征、头颅MRI、MRA、CT、TCD、EEG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头颅MRI均异常,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性梗死灶,病灶位于偏瘫对侧,与临床定位相符。临床表现均以急性偏瘫为首发症状,无伴意识障碍,无颅内高压症状,无言语异常。行CT检查的11例中,6例双侧基底节区有点状或片状钙化。MRA检查9例均无异常。EEG检查的9例中4例异常。TCD检查11例中6例异常,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和/或病灶对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经治后2-10天肌力有所恢复,6-40天肌力恢复至V-级或正常,肌力恢复均下肢早于上肢,中枢性面瘫最后恢复。结论 婴幼儿颅脑外伤程度轻,但有明显的脑梗死症状者,基底节梗死可能性大,基底节有钙化灶的婴幼儿在轻微外伤后易出现急性偏瘫。  相似文献   

8.
杨天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44-164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进一步防治早期胃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发病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相关病理学指标。结果早期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居多,组织学分型多见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多为黏膜内层癌,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53%。结论浸润深度、伴随疾病、淋巴结转移等是早期胃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确诊的143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脏破裂分为心脏破裂组(n=25)和对照组(n=1413),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MI患者并发CR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心脏破裂组患者年龄、女性发生率、前壁梗死率、初发AMI发生率、收缩压、血肌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早期成功灌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前壁梗死、合并高血压、贫血、早期未成功灌注、低红细胞压积是AMI患者发生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MI并发CR预后极差,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高龄、女性、前壁梗死、合并高血压、贫血、早期未成功灌注、低红细胞压积等,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以减少C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儿误食毒物洗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小儿误食毒物中毒洗胃方法、影响洗胃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洗胃管,掌握好洗胃的时机和插管方法,加强护士对小儿插胃管的技能训练,以提高洗胃效率,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水乙醇引起胃粘膜损伤的病理改变,并探讨其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可能机理。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观察无水乙醇引起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病理及扫描电镜改变,并测定胃粘膜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胃粘膜表面粘液及胃粘膜血流(GMBF)。结果:无水乙醇可直接引起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脱落;无水乙醇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粘膜中的PGE2(P<0.05)、SS(P<0.05)、胃粘膜表面粘液(P<0.05)、GMBF(P<0.05)均明显降低。结论:无水乙醇可直接损伤大鼠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其引起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机理可能与无水乙醇引起胃粘膜内PGE2、SS、胃表面粘液及GMBF降低,从而损伤胃粘膜的防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儿童外伤性脾破裂诊治分析:附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病例.结果 10例患儿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0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取脾部分切除或修补术;5例全脾切除,其中1例实行自体脾移植术.术后随访61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无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 儿童脾外伤后应根据病情和脾脏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脾切除患儿自体脾片移植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误诊为阑尾炎的小儿急腹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误诊病例的分析,总结小儿急腹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近8年来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术中发现为其他疾病的小儿急腹症5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遗漏.50例均经手术治疗而痊愈, 19例直接采用剖腹探查切口完成手术;31例采用麦氏切口,其中12例术中通过延长麦氏切口完成手术,6例先采用麦氏切口,因无法完成手术而加做剖腹探查切口.结论小儿急腹症的诊治中,除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外,尚应重视肛指检查及腹腔穿刺的重要价值,必要时行腹部B超或腹部X线摄片协助诊断.如术前对阑尾炎诊断不太确定或怀疑有其他腹内脏器病变者,以选用剖腹探查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肺及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及冷凝集试验.对确诊为MP感染的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儿52.4%有呼吸道症状,26.8%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82例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8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实验室检查中72例血MP-IgM阳性,冷凝集试验≥1∶32阳性率12.2%.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片缺乏特异性,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器官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杨永健  方林 《西部医学》2011,23(9):1741-174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2例,治愈率84.6%;术后并发症6例(27.2%),死亡4例(15.4%)。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心脏破裂(CR)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627例A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R分为CR组(27例)和对照组(1600例)。结果 CR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R组就诊时初测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多发生在前壁(18/27);成功再灌注者CR发生率明显少于未成功灌注者(P〈0.05)。结论高龄、女性、入院时血压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急性前壁尤其是广泛前壁心梗、未成功再灌注是CR发生的危险因素。尽早血运重建,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RAAS系统拮抗剂,有利于减少C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评价手术、内镜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对病人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分析了1992~1999年202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的患者.首次接受干预措施时或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入院为研究起点,死亡、发生肿瘤或研究截止日为终点.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按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未干预组、手术组、内镜组、TIPS组及联合干预组,比较各组生存曲线;评价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干预组和手术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内镜治疗组和无干预组(P<0.05),而内镜治疗组和未干预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与手术组也无明显差异.采用Child-Pugh分级分层后显示对于ChildA或ChildB级者,结果相似.而ChildC级病人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4个变量和预后独立相关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治疗.结论手术治疗或者手术联合其他措施的预防食管静脉曲张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分流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脾破裂9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并建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2月诊治的92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入院时明确诊断89例,误诊3例。保脾治疗53例,全部成功,保脾治疗率为57.6%。非手术治愈18例,手术治愈67例。死亡7例,病死率7.6%。【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超声检查。保脾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136例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GC)手术及术中化疗等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AG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6例中Ⅱ期58例行胃癌标准根治(D2)术;Ⅲ期78例行胃癌扩大根治(D3)术,78例中13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27例近端胃癌行联合脏器切除术。136例术中均进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结果:术后119例(87.5%)随访1-5年,Ⅱ期、Ⅲ期胃癌行D2、D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64.5%、42.8%和83.7%,51.1%、35.1%。结论:AGC实施规范合理的胃癌根治术(D2、D3),并在术中应用静脉化疗和腹腔内温热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malignant lymphoma,PGML)的临床及内镜表现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总结17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表现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适及黑便、腹胀、贫血为主。病变多见于远端胃部,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及小结节或息肉型。3例为大B细胞淋巴瘤,13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瘤,检出1例套细胞淋巴瘤。13例(76.5%)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形态多样、范围广。内镜下多点、深凿取材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必要时及时复查、多次活检可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