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药保健杂志》2004,(8A):22-22
当今,“健康”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对自己生活水准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说得过分一点,有时近乎挑剔、苛刻。非保健食品不吃。而且上面必须得有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绿色食品”字样:非纯棉衣裤不穿;非经过27层净化的天然高山温泉提炼的  相似文献   

2.
皮肤如人体的一道“屏障”,挡住外界病菌的侵入;若皮肤发生破损,且有病毒细菌进入,则易发生皮肤病。当患儿患了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疥疮等瘙痒性皮肤病后,常因剧烈搔抓将皮肤抓破,此时带入某些细菌便容易发生脓疱疮。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药有三分毒”,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原因大致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4.
5.
陈志春 《家庭医药》2003,(10):27-27
现在虽已入秋,但在我国南方,“秋老虎”仍大显威风,气温居高不下,存放的食物易变质,也易被细菌污染。如果不慎吃进被细菌污染的瓜果、变质的饭菜等,很容易引起急性腹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 根据污染细菌的不同,临床上认为急性腹泻的诱因大致分为急性肠炎、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三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溶液治疗趾间型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1%联苯苄唑溶液对比。方法:每天外用1次,疗程体股癣2周,足癣4周,随访2周。对照组30例,体股癣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结果:试验组对足癣,在停药时的临床有效率87.1%(对照组93.3%),真菌学清除率90.3%(对照组93.3%)。在停药后2周分别为100%(对照组96.7%)和100%(对照组96.7%)。试验组对体股癣,在停药时的临床有效率96.9%(对照组87.5%),真菌学清除率96.9%(对照组93.8%)。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2.5%(对照组16.1%)。表现为局部轻度刺激,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溶液治疗趾间型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与1%联苯苄唑溶液相似。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皮炎系服用某些药物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重则可累及其他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现将我院1988年以来60例药物性皮炎病例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人的饮食,困扰着许多糖尿病患者。无论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和有无药物治疗都应长期坚持饮食疗法。1临床资料2006年12月-2007年5月在糖尿病55例患者中,有50例采用饮食疗法并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晶血红蛋白在(6.2-8.0)%之间,病情比较稳定,控制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5例未按饮食疗  相似文献   

10.
<正>足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足癣的认识不够,未进行规范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反复。为探讨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联合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特比萘芬口服联合克霉唑霜外用,并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该联合疗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  相似文献   

11.
小儿血液病并发休克发病急 ,病情危重 ,预后差 ,可引起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998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小儿血液病合并各种休克患儿 32例。现对其临床类型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 ,男 2 0例 ,女 12例。年龄 1岁~ 14岁。住院时间 1h~ 6 0d。1.2 临床类型 感染性休克 2 3例 ,低血容量性休克 4例 ,心源性休克 1例 ,过敏性休克 2例 ,脑性休克 1例 ,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并存 1例。1.3 原发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4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ML) 6例 ,其中AML -M…  相似文献   

12.
陈国伟 《家庭医药》2007,(12):25-25
张先生1年前查出患有高血压,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得很好,一直保持在130/85毫米汞柱.最近,张先生的公司新接到一个合作项目,应酬也多了起来,张先生牢记医生的叮嘱,酒宴上以血压高为由拒绝喝酒.  相似文献   

13.
刘锐 《贵州医药》2005,29(10):940-941
我科采用心理疗法、饮食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3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龙敏 《中国药房》2005,16(2):142-143
光化性角化病( AK,又称日光斑),系常见于人体表皮如脸、头皮、前臂及手背的鳞状粉红色丘疹皮肤疾病,是一种复合性损伤,主要因过度光照所致,特别易发生于老年人.部分 AK可自行消退,但若不及时治疗也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其发生率约为 0.25%~ 1% [1].临床上对其治疗已越来越重视,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为临床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本文拟介绍几种较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4月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EHF) 64例 ,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 5d内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7年卫生部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EHF特异性抗体 (Ig M)阳性 ,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4例 ,男 3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8岁~ 62岁 ,平均住院 3 .8d;入院时病情定度为 :中度 40例 ,重度 2 4例。对照组 56例 ,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16岁~ 61岁 ,平均住院时间 4.1d。住院时病情定度 :中度 3 5例 …  相似文献   

16.
罗辉 《中国医药指南》2005,(11):116-117
疾病提示:妇科疾病的发病往往具有隐匿性,在疾病的早期和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无明显不适或临床症状出现,比较容易造成延误治疗。就诸多妇科疾病而言,月经病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经常易被广大女性朋友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从而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痛苦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生物信息学与临床肿瘤的个性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很多肿瘤晚期患者的现今治疗手段更多的有赖于放化疗,尤其是化学药物治疗.阻碍化疗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治疗的针对性差.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临床上未能使用最佳的药物和现今多数药物选择性差,导致对正常组织和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黏稠血症。俗称“血稠”,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隐患。人体内血液不停地在血管流动,为全身各脏器带来营养和氧气。如果血液黏绸度增高了,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一来,会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二来,会使红血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血压病的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廉美善 《中国药事》2006,20(12):767-769
高血压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常见病,其常见并发症较多,主要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等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成人确诊高血压患病率为8%~10%,且呈上升趋势。通过药物治疗可使血压获得控制。目前,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较多,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本文就此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贫血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指在人体内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其中以血红蛋白(Hb)为重要,如果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种或几种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贫血治疗的关键是查明贫血发生的原因,确定贫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