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298例ADK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8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6:1;〉60a以上老年人有75例,占25.17%;单一用药225例,合并用药73例;ADR程度重度40例,中度186例,轻度72例;对症治疗23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66例;治愈188例,好转110例: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2倒,很可能211例,可能9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K占48.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占16.57%;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67.78%。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易感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占总数的56.32%(49例);≤10岁组占总数的28.73%(25例);住院患者占总数的59.77%(52例);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占总数的86.20%(7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占总数的70.11%(61例);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常见,占总数的55.17%(4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表的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114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ADR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1〉60岁共39例(34.21%);涉及抗感染药物51例(55.43%),中药注射剂28例(30.43%);静脉注射引起的ADR有89例(78、0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52例(45.61%);数据完整的报告11例(9.65%);缺项共293项,平均每例报告表2.57次;填写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的共64次,平均每例报告表0.56次,ADR报告数量少、质量差。结论:应重视ADR知识的宣传,对人员的培训,采取各项措施提高ADR报告质量,加强对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7年度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进展。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到的1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护士和医师居多,分别占78.57%、19.68%。静脉途径给药的ADR103例,占91.96%,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共66例,占58.93%。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共53例,占47.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职工医院2006年1月起上报的56例报告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以医师报告数量最多,占总数72%,与抗感染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最多见,占76%。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1%。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ADR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江飞  张清文  董永华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317-317,32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2006—2007年期间收集的6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64例ADR中,由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51例(占79.7%),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31.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23.6%。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何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28-128,13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ADR报告105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共涉及药品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05%;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占80.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7年收集到的111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ADR中,其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所致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8.6%。结论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集到的226例ADR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226例ADR患者资料中,男127例,女99例;其中,抗生素药物ADR82例,占36.4%。结论:上报的ADR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应审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298例ADK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8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6:1;〉60a以上老年人有75例,占25.17%;单一用药225例,合并用药73例;ADR程度重度40例,中度186例,轻度72例;对症治疗23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66例;治愈188例,好转110例: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2倒,很可能211例,可能9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K占48.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占16.57%;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67.78%。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1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我院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11年上报的180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80例ADR中,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发生ADR比例为1:2.05;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3.89%;引发ADR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2.22%。ADR涉及的药物品种中,居首位的是抗茵药物88例,占48.88%,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例数为30例,占抗菌药物发生例数的34.09%。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57.78%。结论加强合理用药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上报ADR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年龄分布、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占50.54%; 涉及药品6类34种,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制剂出现ADR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0.53%和34.41%; 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8.82%; 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7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王华  徐志鹏  韦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16-117,120
目的了解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上报的24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9份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和儿童多见;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6.35%;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76.31%(190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23例(47.67%);新的、严重的ADR31例,占12.45%。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唐雪梅 《大家健康》2016,(5):169-16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的200份 ADR 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涉及药物种类、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 ADR 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89例(44.5%),女性患者111例(55.5%);年龄分布3岁至97岁,60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占50.5%;涉及74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68例(31.19%),中成药34例(15.60%),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34例(15.60%)ADR 常发生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占67.43%。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全面开展 ADR 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以减少和避免 ADR 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冉坤  李飞  李娜  陈波  岳建农 《重庆医学》2015,(36):5146-5149
目的: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468例 ADR 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68例药物不良反应中,40~49岁的中年人发生 ADR 的例数较多,有116例,占24.79%;静脉滴注最易导致 ADR ,有269例(57.48%);严重的 ADR 18例(3.85%);痊愈和好转的 ADR共462例(98.72%);涉及226种药品,抗菌药物引起的 ADR 有104例(21.62%)。此外,不良反应对皮肤的损害最多,有198例(30.32%)。结论 ADR 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对患者的危害,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58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8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98:1;且超过50岁的老年患者有213例,占36.29%;单一用药581例,合并用药6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ADR占30.49%,其次为抗肿瘤药占11.41%;中药制剂占11.07%;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46.17%;ADR程度一般575例;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21例,很可能502例,可能44例,可疑20例;治愈373例,好转214例.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漯河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方法对漯河市2007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79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79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2%(328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11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6.5%(370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72%(573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国花 《中国热带医学》2005,5(1):108-108,104
目的 分析35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探讨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02-2003年收集的ADR病例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ADR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81%;药品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频次最高,占总数的28.79%;在涉及引起ADR的药物剂型中,注射剂占78.19%;抗菌素引起的ADR病例排序第一,占总例数的45.60%;喹诺酮类第二,占总例数的16.3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现象比较普遍,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对注射剂静脉给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