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春香 《山东医药》2000,40(10):59-60
近几年来 ,我院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 5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5岁。诊断符合 1986年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标准。 5例难治性 ITP患者均经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效果不好 ,血小板持续 <30× 10 9/L。其中 1例为 Evans综合征患者 ,血小板为 1.2× 10 9/L ,血红蛋白为 2 9g/ L。治疗方法 :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 0 .4 g/ ( kg.d)静滴 ,运用 5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改为口服强的松1mg/ ( kg.d)维持治疗 ,第 10天加用免疫抑制剂环…  相似文献   

2.
1988~1989年,我院收治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按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经强的松1~1.5mg/(kg·d)治疗6周,血小板仍低于正常(≤20×10~9/L2例、≤30×10~9/L5例、≤50×10~9/L2例、≤80×10~9/L3例),且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女性则月经过多,1例出现血尿,但肝、肾无异常。为此,我们联用小剂量丹那唑试治,即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收治2例溃疡病患者内服雷尼替丁,致血小板数减少,现报道如下。例1 男患,24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证实)于1987年11月21日入院。血常规正常。血小板计数(BPC)200×10~9/L。出、凝血时间,肝功能均正常。入院第2天单独服用雷尼替丁0.15克,3/d,第16天复查BPC为80×10~9/L,第17、18、19天连续3次复查分别为75、73、70×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是指皮质激素、切脾术与一般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年对 RITP 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介绍如下。一、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IVIgG)1981年 Imbach 首先用 IVIgG 治疗13例儿童慢性 ITP 获得成功,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 RITP。方法:IVIgG 每天0.4g/kg,连用5天。282例 ITP 患者用此法治疗后,血小板(BPC)>100×10~9/L 者占64%,>50×10~9/L 者占83%。最近有人报道用IVIgG 作为 RITP 维持治疗也获明显效果。方法:IVIgG 每天0.8~1.0g/kg,当 BPC 降至21×10~9/L以下时就不再用药。结果40例病人有5例完全缓  相似文献   

5.
我们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9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9例ITP患者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34.7(16~58)岁.初治2例,复治7例.复治病人都曾接受过正规激素治疗,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脾切除术后复发1例.病程中位时间165天(1.5~16年).临床上都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多为皮肤;粘膜出血点及瘀斑,有口腔粘膜血泡4例,月经过多3例,血尿1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1.8±3.22×10~9/L(8~18×10~9/L)、P_AIgG135.9±74.4 ng/10~7plt(56~32Ong/10~7 plt).1.2 治疗方法 5例患者单用HD-IVIG,余4例  相似文献   

6.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P)较少见,我院曾遇1例反复误诊为CTP 2年,最后确诊为CMV感染。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6个月,自出生后4个月开始发热、腹泻10余天,继之发现全身皮肤紫癜,当时入院查血小板78×10~9/L,血培养阴性。此后患儿反复出现皮肤紫癜,血小板波动在51~98×10~9/L。共四次骨髓穿刺检查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未见巨核细胞,偶见血小板。拟诊为TP。近2个月来病情复发,血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们收治的4例甲亢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报告如下。例1:女,21岁。因颈粗、多汗、心慌4个月伴反复双下肢紫癜20天入院。全身皮肤有散在紫癜及淤斑,以双下肢为著,双眼略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Ⅱ°,血管杂音(+)。手颤(+),双肺(-)。心率96次/min。肝脾未及。束臂试验(+)。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3.8×10~10/L,T_3  相似文献   

8.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 (RPs)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36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2 2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9例 ,脾功能亢进 5例 ]全血中 RPs的比例和绝对值 ,观察 RPs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变化 ,并与 2 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 RP s百分率和 RPs绝对值为 (2 .5 2± 1.12 ) %和 (3.32± 1.6 0 )× 10 9/ L;ITP患者的 RPs百分率为 (10 .77± 8.42 ) %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 RPs绝对值 [(1.74± 3.19)× 10 9/ L]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P <0 .0 5 ) ;CAA及脾功能亢进者的 RPs百分率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 ,分别为 (2 .92± 2 .19) %和 (1.82±0 .97) % ,但 RPs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0 .5 8± 0 .86 )× 10 9/ L ;(0 .5 9± 0 .11)× 10 9/ L ]。结论 :采用本方法测定RPs可靠易行 ,在血小板破坏增多或血小板生成不足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 ,RPs的比例和绝对值均有相应的显著变化。在临床上可作为 ITP诊断的辅助条件 ,并可与其他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360例病程5天至8个月。初诊时血常规白细胞数(0.6~3.8)×10~9/L,血红蛋白(32~101)g/L,血小板(8~86)×10~9/L。按单渊东分类法,原发病为造血系良性病(缺铁贫、巨幼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61例,造血系难治性疾病(再障、PNH、MDS等)  相似文献   

10.
我科曾用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32岁,因牙龈、皮肤出血和月经增多2月余,于1988年10月入院。查血小板(plt)25×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全片13只,未见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产板巨)。PAIgG66.1ng/10~7plt。ANA(—),dsDNA(—)。诊断ITP,用泼尼松(pred)和达那唑(DNZ)治疗,出血症状好转,plt未上升。后因丙氨酸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伴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称为Evan′s综合征。一般均先有ITP而后出现AIHA,先有AIHA而后出现ITP者较少见.现报告一例于下: 患者女性,25岁.1981年初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后发生黄疸及贫血.当时血红蛋白60g/L、网织红15%,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白细胞7.2×10~9/L,血小板120×10~9/L,胆红质2.1mg/dl、范登白试验间接(+),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Coomb′s试验直接法1:2080阳性.骨髓增生极度活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脑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近年来应用纳络酮治疗ITP并发脑出血的患者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对象  4例中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31~ 4 9岁 ,中位年龄 4 1岁。ITP病史 1个月~ 3年不等 ,其中初治病人 2例 ,复治病人 2例 ,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均低于 30× 10 9/L ,最低者为 9× 10 9/L。入院后均并发有脑出血 ,经头颅CT证实。意识障碍程度在昏睡至浅昏迷之间 ,其中 1例有呼吸心跳骤停 ,经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2例有阵发性抽搐 ,所有病…  相似文献   

13.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脾栓塞术治疗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9例于一次或二次脾栓塞后7~22天血小板升至106×10~9/L~295×10~9/L(平均207×10~9/L)。1例伊文斯综合征患者溶血得到改善。本组病例近期有效率69.2%,与手术切脾疗效相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振乾  陈月英 《山东医药》2001,41(22):66-66
患者男 ,16岁。 2岁时曾因鼻衄不止、全身紫癜就诊于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 ,行骨髓穿刺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应用中西药治疗。 10余年来 ,患者病情多次反复 ,血小板计数一直维持在 (30~ 5 0 )× 10 9/ L。 1996年 10月来本院就诊 ,自述全身乏力 ,无家族性疾病史。查体 :轻度贫血貌 ,巩膜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四肢散见多处紫癜 ,骨骼无压痛及叩击痛。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脾未触及。外周血 Hb110 g/ L,WBC8.0× 10 9/ L,PL T38× 10 9/ L:WBC分类 N0 .70 ,L0 .2 5 ,M0 .0 3,E0 .0 2。血片见血小板极不规…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特点。 方法 对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ITP患者 15 0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 0例中 ,男性 6 1例 ,女性 89例 ,男女之比为 0 7∶1,其中慢性ITP 5 6例 ,急性ITP 94例。就诊时中位年龄 6 4岁 ,均有出血表现 ,中位血小板数 19× 10 9/L。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 90例 ,5 9例急性ITP有效者 40例 ,19例无效 ;31例慢性ITP患者共治疗 43例次 ,有效者 14例次 ,2 9例次无效。 37例急性ITP患者中 32例 (86 5 % )在随访期间转变为慢性 ;有 2例急性ITP患者死亡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1例死于脑出血。 结论 老年ITP的出血症状较严重 ,治疗效果较差 ,多数急性ITP患者转变为慢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对98例ITP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第Ⅷ因子活性(FⅧ:C)及第Ⅸ因子活性(FⅨ:C)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ITP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4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B组51例(血小板计数50~100×10~9/L)。将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33例患者划为C组。A组男15例,女32例;年龄4~81岁,平均(28.1±15.8)岁。无症状6例,皮肤出血30例,口腔血泡4例,牙龈出血18例,鼻衄8例,月经增多15例,血尿7例,咯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眼底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B组男18例,女33例;年龄3~69岁,平均(28.3±17.4)岁。无症状16例,皮肤  相似文献   

17.
钟宁  刘传芳 《山东医药》2003,43(22):43-4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 ,患者常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紫癜及出血倾向 ,部分急性型 ITP患者可出现鼻、牙龈 ,甚至是颅脑、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为尽快使这类患者血小板增加 ,减少出血 ,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ITP患者 2 3例 ,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12~ 6 7岁 ,均符合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间 5天至 14年。治疗前血小板 8~ 47× 10 9/ L。急性 ITP15例 ,其中 6例治疗前未用其他…  相似文献   

18.
1990~1992年,我们用病毒唑治疗200例病儿,结果引起白细胞减少10例(1~12岁)。用药至白细胞减少的时间为6~9天,白细胞由治疗前的7.8~9.8×10~9/L降至2.6~3.5×10~9/L。多经及时停药加用升白细胞药物使其升至正常。  相似文献   

19.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众多,有时易误诊.兹将我院所遇5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例1 男,51岁.贫血(Hb50g/L),伴不规则发热月余入院。T37. 9℃,有血吸虫病史。肝肋下3cm,脾肋下1. 5cm.WBC1. 5×10~9/L,血小板52×10~9/L.两次骨髓检查无异常,疑为“脾亢”,治疗无效,衰竭死亡.死后胸骨穿刺发现大量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IT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该年龄段SITP患儿临床联合应用rhTP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3岁以下联合应用rhTPO治疗的SITP患儿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①共有55例3岁以下SITP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7例,女18例;中位月龄为19(1.37~34.50)个月;中位病程为0.67(0~12)个月;41例(74.5%)为新诊断的ITP,11例(20.0%)为持续性ITP,3例(5.5%)为慢性ITP。患儿基线血小板计数为6(1~9)×10~9/L。出血情况:Ⅱ级42例,Ⅲ级11例,Ⅳ级2例。②患儿均为联合用药,其中10例rhTPO单独联合丙种球蛋白,45例同时联合激素及丙种球蛋白。③给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及停药后第7天,血小板中位计数分别为17(0~121)×10~9/L、63(1~349)×10~9/L、91(4~996)×10~9/L、176(11~1 687)×10~9/L及129(1~697)×10~9/L。在给药第7天、第14天及停药后第7天,患儿总有效率分别达76.0%、90.2%、73.9%。④在联合应用rhTPO第3天有6例患儿出血评分降为0级,第7天有11例患儿出血降为0级,其余患儿在停药7天出血降为0级。⑤未观察到发热、皮疹等与rhT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TPO可协同免疫治疗,迅速有效提高婴幼儿SITP患儿血小板水平,帮助其度过危险期,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