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布在亚洲,非洲热带和亚热带,美洲热带的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中大约有34种钩藤属(Uncaria)植物。其中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的钩藤有14种。钩藤类植物对创伤、溃疡、发热、痉挛、头痛,肠胃紊乱,细菌和真菌感染等有治疗作用。本文报导从  相似文献   

2.
积雪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百东  张翠  王佳  王东 《上海医药》2008,29(2):88-91
积雪草属(Centella) 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南非、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亦有分布.我国仅产积雪草1 种,广布于华东、华南、中南及西南诸地区海拔2 000 m 以下的山下路旁、沟边、田边、草地等肥沃阴湿处.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科蕊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植化和医学应用方面备受关注。作者发现这些植物中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抗高血压活性,而人们对白坚木替宁型(aspidofractinine-type)生物碱的药理活性知之甚少,因而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这类生物碱的心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4.
猪笼草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部分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该科仅有一个属即(?) 笼草属。该属植物 N.ampullaria 的茎在马来西亚传统用于治疗疟疾,泰国则没有用此属植物治病的记载。较早的植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含有萘醌、甾类、三萜和长链碳水化合物,但无抗疟原虫的报道,原产于泰国的 N.thorelii Lec.也未见有关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作者在筛选抗疟药时发现该植物根的氯仿提取物对恶性疟原虫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为此,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其活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29个国家的药典共收载了14种鳞毛蕨属植物(Dryopteris Adans)~(**)。在苏联医药中广泛应用的仅有属欧洲——西亚分布类型的欧洲鳞毛蕨[欧绵马,D.filix-mas(L.)Schoth.]。  相似文献   

6.
<正> 辽东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又名龙牙楤木(Aralia mandshuria Bupr.et Maxim).东北土名又叫刺龙牙、刺老鸦、虎阳刺。系五加科楤木属植物。60年代以前辽东楤木和龙牙楤木分为两个种,由于其植物特征差异甚小,现归为一种植物。我国共有楤木属植物30种,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我国东北地区有楤木属植物3种即辽东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东北土当归(Aralia continentalis)和楤木(Aralia Chinensis L.).辽东楤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资源丰富;朝鲜、苏联和日本等地也有分布。中医药用部分为辽东楤木的根皮和树皮。性味辛苦、有小毒。具有补气安神、强精滋  相似文献   

7.
用鞘蕊花属Coleus植物提取物制备一种新的化妆或药用制剂,可用于促进皮肤着色和/或治疗诸如色素沉着等障碍。当该提取物与至少一种其它有效成分结合后也能用于促进毛发的着色。最好用乙酸乙酯、甲醇(或乙醇)或二氯乙烷提取毛喉鞘蕊花C.forskohlii的根。鞘蕊花属植物提取物可刺激皮肤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不需要从提取物中分出有效成分单体。该制剂可作为常用的乳剂、胶体和  相似文献   

8.
藤黄属植物 G.atroviridis Griff.ex.T.Anders.是马来西亚特产的野生果树,民间  相似文献   

9.
百里香属(Thymus L.)为唇形科植物,在全世界约有300~40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及亚洲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地区,约有12种。百里香属植物为优质芳香油植物,近年来,国外尤其是欧洲、中亚、西亚,对百里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园林应用及如何提高芳香成分含量的研究较多,并获得了许多具有开发前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中药黄藤根(Fibrauria recisa Pierre)中黄藤内酯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己科天仙藤属(Fibraurea Lour.)植物有四种,其中染料黄藤F tinctoria Lour(F chloroleuca Miers)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地,而国产黄藤Frecisa Pierre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其分布区延伸至老挝、柬埔寨和越南。黄藤的根、根茎及茎藤均可入药,常用为消炎、解毒、利尿药。民间还用为黄色染料。 朱任宏等曾从国产黄藤中分离出巴马汀(palmatine)和另外两种新生物碱,一个内酯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7,(2):129-142
卷柏属植物隶属蕨类植物门石松纲卷柏科,全世界分布约为700余种,我国约有70余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卷柏属植物广泛的地理分布、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在植物进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其产生了大量结构新颖的二次代谢产物并呈现出一定的化学多样性。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卷柏属植物发现并报道了296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炔酚类、(双)黄酮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甾体、萜类、蒽醌等多种结构类型。本文重点综述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概况,为卷柏属植物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Fructus Phyllanthi)别名油柑、庵摩勒、余甘、油甘子、滇橄榄等。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以及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全世界约有l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了余甘子,我国约有l6个民族使用该药,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临床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抗衰老及抗癌等。并于1998年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基于余甘子果实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13.
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中国约有70种,在西南部特别多。该属植物用作传统药物已有许多年。由于这些药草特别苦并具有解热、解毒、利胆和强肝作用,已主要用于治疗肝、胆和炎症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肺炎、骨髓炎、痢疾、疥疮、痉挛、疼痛和神经衰弱。青叶胆(S.mileensis)和川西獐牙菜(S.mussoti)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特别有效,并且已有几种制剂在中国生产。已经报道这属  相似文献   

14.
研究的100多种蒿属植物中,最常见的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烯内酯类的桉叶醇内酯和愈创木内酯。迄今,阿达姆斯蒿(Artemisia adamisii Bess)仅发现有酚性化合物。本文从该值物的气生部分发现11种新的微量乔木素类愈创木内酯。结构式均经~1H-NMR 光谱鉴定(从略)。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植物分类学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卷柏属植物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共有700多种,我国分布有50多种。该属植物中有相当数量的品种具有药用价值,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卷柏项下收载的植物卷柏(S.tamariscina(Beauv.)Spring)和垫状卷柏(S.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作为国标药材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 败酱属(Patrinia Juss.)植物约20种,我国产约13种,南北均产。败酱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陶弘景说:“败酱出近道,叶似豨莶,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因其根与根茎有强烈腐臭,而将该属植物名为败酱属。全国分布有:1.败酱(黄花败酱、黄花龙芽)P.scabiosaefolia Fisch.2.糙叶败酱(蒙古败酱、墓头回)P.scabra Bge.  相似文献   

17.
沉香有降气,纳胃、壮肾阳的功能,常用于治疗气逆喘息,呕吐、呃逆、心腹疼痛、肠鸣、腰膝虚冷等症。进口沉香的原植物来源为瑞香科多种植物来源,主要有东印度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马来沉香(A.malaccensis Lanck);印度沉香(A.secundaria Dc.)等数种,而国产沉香的原植物来源为瑞香科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前者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海南岛的陵水、乐东、东方、文昌及崖县  相似文献   

18.
赵震 《医药世界》2006,(9):45-45
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183;巴达威近日宣布第9个马来西亚发展计划。这是个宏才大略的计划。总拨款2200亿令吉(约580亿美元).以推动国家各领域的持续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先进国家的目标.塑造一个繁荣昌盛的马来西亚社会。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计划.涉及的范围包括农业、贸易、工业.交通、运输、房屋、建筑、水源、能源.医药.保健.教育与培训等领域.可以说在第9个马来西亚计划中商机处处。中国民营企业家只要看准适合的领域.机会很多。  相似文献   

19.
藜芦属植物中生物碱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光义 《药学学报》1984,19(4):309-320
百合科(Liliaceae)藜芦族(Veratreae)藜芦属(Veratrum)的植物约有四十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我国有十三种和一变种。该属植物有抗菌、抗真菌和杀灭寄生虫等作用,曾用于治疗高血压、血吸虫、钩虫、丝虫、中风、癫痫、疟疾、骨折和疥癣等疾病。过去曾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七十多种生物碱,并确定其结构。本文将概述这些生物碱的结构测定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光谱特征和生源途径,并将其理化数据和植物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马来西亚产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 Jack)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ODS柱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东革阿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单体成分的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东革阿里叶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紫罗兰酮类和4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icariside B5(1)、euodionoside F(2)、(6R,9R)-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3)、roseosideⅡ(4)、(6S,9S)-roseoside(5)、glochidionionoside D(6)、thre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4'-O-β-D-glucopyranoside(7)、(-)-seco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 (8)、(7R,8S,7'R,8'S)-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9)和syringaresinol diglucoside(10)。结论从东革阿里叶中分离鉴定了6个紫罗兰酮类和4个木脂素类单体成分。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