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上怀疑肺占位性病变需要增强CT扫描进一步确诊的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41例(腺癌组)及肺鳞癌30例(鳞癌组)。在能谱CT上用肺部GSI序列扫描,测得两组的有效原子序数及动静脉期的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K、碘浓度、水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肺腺癌与鳞癌的有效原子序数eff-Z(分别为9.39±0.77与7.22±0.76)、动脉期碘含量(分别为7.17±0.71与6.25±1.65)、 动脉期NIC(分别为0.088±0.007与0.654±0.120)、静脉期水含量(分别为1032.54±3.41与1022.72±35.31)及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静脉期碘含量(P=0.851)、NIC(P=0.104)及动脉期水含量(P=0.3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的多项定量分析对于鉴别肺腺癌和鳞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综合分析平台多定量参数预测胃间质瘤(GST)增值抗原Ki-67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单源双能CT三期增强能谱扫描并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分析指标含Ki-67)证实为GST的影像资料,按照Ki-67表达指数(>6%为高表达,≤6%为低表达)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11)和低表达组(n=17)。由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实质区各期40~70keV下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值,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各期各参数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期各参数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对Ki-67高、低表达组GST鉴别诊断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与Ki-67表达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两组病灶各期各参数值的一致性均良好(ICC>0.75)。Ki-67高表达组的动脉期40~70keV CT值、IC值、NIC值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40、50、60、70 keV的CT值、IC值、NIC值诊断高表达组的AUC值分别为0.807、0.807、0.818、0.807、0.824、0.866,与Ki-67表达指数呈中到高度相关(r=0.471、0.466、0.458、0.442、0.459、0.738,P<0.05);Ki-67高表达组的静脉期40~70keV CT值、IC值、NIC值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40~70keV CT值、IC值、NIC值诊断高表达组的AUC分别为0.781、0.765、0.749、0.717、0.840、0.904,与Ki-67表达呈中到高度相关(r=0.585、0.570、0.552、0.503、0.660、0.860,P<0.05);两组病灶平衡期40~70keV CT值、IC值、NI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动、静脉期40~70keV单能量CT值、IC值、NIC值与GST Ki-67表达呈正相关,可反映GST肿瘤细胞增殖程度,其中静脉期的NIC为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源双能CT碘定量测量对膀胱尿路上皮癌(UCB)与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UCB及8例IPB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GSI)模式进行盆腔3期动态增强扫描.应用GSI综合分析平台,生成动、静脉期碘(水)浓度(IC)图.由...  相似文献   

4.
王学东  刘爱连  田士峰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408-1413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评估T2及T3期胃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单源双能CT三期增强能谱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腺癌的影像资料。由两名观察者分别在互不知晓病理分期的情况下在三期增强单能量图像上进行感兴趣区的勾画,感兴趣区为最大层面的上下三个层面,得到的数据以EXCEL表格输出。统计增强后各期40~70keV下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值,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各期各参数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正态分布与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期各参数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效能。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联合单能量CT值和NIC值,并获得对两组及鉴别诊断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静脉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和NIC值在T3期胃癌均大于T2期胃癌(P<0.05)。诊断T3期胃癌的AUC分别是0.744、0.734、0.729、0.712、0.714、0.807。其中NIC的AUC最高,以NIC≥0.42时,敏感度为61.9%,特异度89.5%。动脉期和延迟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NIC值在T2与T3胃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静脉期40keV CT值和 NIC值后AUC为0.822,高于部分单一参数的效能。提示联合40keV单能量CT值与NIC值可以提高诊断效能。结论:静脉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NIC值可以进行T2期和T3期胃癌的鉴别诊断。应用能谱参数进行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参数在定量评价低分化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双期能谱扫描(GSI)的61例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所有图像重建后经GSI viewer软件分别测量双期病变和同层主动脉的CT值、碘基值(IC)、水基值(WC)及病变的平扫CT值,并计算病变双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强化率(CE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应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IC值(100 μg/cm3)动脉期分别为8.73±4.05和11.07±4.80,静脉期分别为16.89±4.89和21.18±5.96;NIC值动脉期分别为0.10±0.06和0.13±0.06,静脉期分别为0.38±0.10和0.49±0.12,即中分化腺癌组双期的IC值及NIC值均低于低分化腺癌组,但仅静脉期IC值及N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C静=2.87, PIC静=0.01;tNIC静=3.38, PNIC静<0.01),而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的双期WC及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碘参数在术前定量评估中分化与低分化胃腺癌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即碘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_目的:探讨能谱 CT 诊断肺结节、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33例 X 线发现肺结节、肿块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利用 GSI 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迟期(90 s)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测定各病灶区混合能量 CT 值,比较各参数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17例(恶性组),炎性病变8例(炎性组),除炎性病变外的良性病变8例(良性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三组病变混合能量 CT 值、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V)以及 NIC 值均为炎性病变最高,良性病变最低。良性组与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病灶在动脉早期及延迟期扫描中混合能量下的 CT 值、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仅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在动脉早期及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 CT 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结节、肿块,尤其是动脉早期及延迟期的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诊断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方法 33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肝癌2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行宝石CT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 noise ratio,CNR),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esion-to-normal hepatic tissue ratio,LNR),对上述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均为50 keV,门静脉期最佳单能量分别为70 keV、40 keV;动脉期最佳CNR分别为3.60±2.19、9.08±0.56,门静脉期最佳CNR分别为1.78±0.94、1.65±0.32;动脉期NIC分别为(0.26±0.09)mg/ml,(0.59±0.03)mg/ml,门静脉期NIC分别为(0.50±0.15)mg/ml,(0.78±0.03)mg/ml;动脉期LNR值分别为2.98±0.52,5.85±0.43,门静脉期LNR值分别为0.97±0.15,1.36±0.05。肝癌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NIC和LNR均低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两期的NIC、LNR、钙(脂肪)浓度和脂肪(钙)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水(碘)浓度在两期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GSI)在评估胃腺癌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宝石CT能谱成像双期增强扫描,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病灶的能谱曲线,分别计算40~70、70~140及40~140keV各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同时测量病灶的碘浓度,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病灶碘浓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碘浓度的比值)。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中高分化组(36例)和低分化组(51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结果:动脉期:低分化腺癌和中高分化腺癌在40~70、70~140及40~140keV能量区间的斜率分别为2.89±0.74和2.04±0.41(P=0.001);0.41±0.12和0.28±0.08(P=0.004);1.15±0.30和0.81±0.17(P=0.001)。静脉期:2组病变在3个能量区间的斜率分别为5.28±1.23和3.73±0.65(P=0.000);0.79±0.20和0.53±0.12(P=0.001);2.13±0.51和1.49±0.28(P=0.000)。低分化腺癌的能谱曲线斜率均大于中高分化腺癌。以静脉期40~70keV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的AUC(0.887)最大,以曲线斜率k=4.60作为阈值时,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91.7%。动脉期和静脉期时低分化腺癌的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比均高于中高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比的AUC(0.889)最大,以0.458作为诊断阈值时,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8.3%。结论:胃腺癌病灶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比以及能谱曲线与其组织学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CT能谱成像能为术前评估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芳  高剑波  梁盼 《放射学实践》2014,(9):1012-1015
_目的:探讨动脉期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在鉴别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腺癌及判定胃周淋巴结性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癌患者的双能量 CT 扫描资料。分层测量动脉期、静脉期病灶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比较低分化胃癌与中高分化胃癌 NIC 值之间的差异。计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 NIC 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中高分化与低分化胃癌动脉期、静脉期第二层 NIC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一层 NI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静脉期转移性淋巴结 NIC 值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成像的 NIC 值测量有助于区分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以及胃周淋巴结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对结节/肿块样肺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胸部常规CT平扫发现肺内病变并于1周内行Revolution CT能谱模式双期增强扫描的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肺炎16例、肺癌27例,分别测量病灶碘值、水值和同层主动脉碘值,并通过公式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差值(dNIC)、动-静脉期碘浓度差值(d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40-7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能谱CT各定量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能谱模式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测肺癌碘值、能谱曲线斜率(λHU40-70)及动脉期NIC均低于结节/肿块样肺炎,碘值分别为(25.76±2.62)×100μg/cm3、(31.77±5.67)×100μg/cm3,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4.92±0.59、6.12±1.23,动脉期NIC分别为0.23±0.04、0.2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36、-3.26,P<0.05)。静脉期所测肺癌碘值、λHU40-70及静脉期NIC与结节/肿块样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值分别为(23.19±4.30)×100μg/cm3、(24.05±3.52)×100μg/cm3、λHU40-70分别为4.06±1.21、3.84±1.08,静脉期NIC分别为0.45±0.11、0.49±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64、-1.15,P>0.05)。肺癌dIC低于结节/肿块样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各期能谱扫描所测水值及动-静脉期dNIC在肺癌与结节/肿块样肺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增强扫描所测定量参数有助于肺癌与结节/肿块样肺炎鉴别诊断,动脉期碘值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及DWI在食管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0例食管癌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别测量CT动、静脉期病灶的NIC、CT强化程度及ADC值,比较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间NIC值、CT强化程度及ADC的差异;对不同分化程度NIC值、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NIC值及CT强化程度不同,各组间动静脉期NIC及静脉期CT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期CT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期NIC值及ADC值诊断中高分化食管癌与低分化食管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17、0.816。结论:双源CT碘浓度及DWI成像ADC值能反映出食管癌的病理分级,可为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CT鉴别肺结节(≤3cm)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48例,其中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均为24例。分别测量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碘基物质密度图像上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碘含量(IC),并计算两期病灶相对于主动脉的标准化的碘浓度值(NIC)及两期标准化碘含量之差ICD(ICD=NICVP-NICA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两期NIC及ICD的差异性,评估这些参数定量分析病灶的能力以及鉴别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期扫描中,恶性结节的两期NIC及ICD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NICAP0.198±0.038 vs.0.126±0.027,t=7.613,P<0.001;NICVP 0.473±0.118 vs.0.309±0.058,t=6.138,P<0.001;0.275±0.120 vs.0.183±0.051,t=3.469,P=0.002)。当NICAP阈值定为0.157、NICVP阈值定为0.420,ICD阈值定为0.256时,鉴别两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及87.5%、66.7%及100%、54.2%及100%。结论: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的性质进行鉴别,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曲线特征对不同病理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UC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盆腔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检查的55例单发UCB病人资料,其中男47例,女8例,年龄47~97岁,中位年龄72岁。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高级别UCB(HGUCB)组(32例)和低级别UCB(LGUCB)组(23例)。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进行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2组病灶平扫及动、静脉期各单能量CT值,生成能谱曲线,并计算曲线斜率(K)。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2位观察者测量各期数据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病灶平扫及增强动、静脉期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动、静脉期中2位观察者测量高低级别病灶的各单能量CT值的一致性均良好(均ICC0.75)。动脉期HGUCB组40~100 keV单能量CT值均高于LGUCB组(均P0.05);平扫及静脉期2组病灶40~140 keV各单能量CT值以及动脉期110~14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期HGUCB组的K值高于LGUCB组(P0.05);2组平扫及静脉期的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期K值诊断HGUC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25~0.88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9%和84.4%。动脉期单能量CT值中,40 keV诊断HGUCB的效能最大,AUC为0.787 (95%CI:0.665~0.90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78.3%。结论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动脉期能谱曲线可鉴别不同病理级别UCB,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能双源 CT 对膀胱血肿内膀胱癌病灶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单源双能 CT 能谱扫描(40~140 keV),并经病理或随诊证实的膀胱血肿的患者14例(单纯血肿11例,血肿内膀胱癌3例)。由2位放射学诊断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别对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混合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及碘水图像采用5分制进行肿瘤检出及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 Kappa 检验评价2位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使用 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膀胱单纯血肿与血肿内膀胱癌评分有无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获得其诊断效能。Mann-Whitney U 检验也用于比较同一观察者相同扫描期相混合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及碘水图像间质量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组图像2位观察者病灶检出评分一致性均较好(k =0.51~0.8)。2种疾病间混合能量平扫、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平扫、动脉期、延迟期图及碘水图各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碘水图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图像 AUC 分别为0.985、1.000、0.955、0.924,均高于混合能量平扫及动脉期图像 AUC(0.909、0.909),其中碘水图动脉期诊断效能最高,当评分>2.5分时,诊断膀胱癌排除单纯血肿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2组病例间混合能量静脉期、延迟期及最佳单能量静脉期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同一观察者相同扫描期相3组图像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源双能 CT 碘水图相对于常规 CT 检出率明显提高,能有效检出膀胱血肿内的膀胱癌病灶,其中碘水图动脉期诊断效能最高。而单源双能 CT 图像质量较传统 CT 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的碘(水)浓度值评估脂肪肝和肝岛血供的价值。方法:搜集行能谱CT扫描且诊断为脂肪肝及肝岛的20例患者。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分别测量同一患者脂肪肝背景和肝岛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混合能量CT值及碘(水)浓度值,计算混合能量CT值及碘(水)浓度值的三期增强率。使用Bland-Altman图、直线回归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比较脂肪肝与肝岛平扫、三期增强扫描的混合能量CT值及碘(水)浓度值的差异,比较脂肪肝与肝岛混合能量CT值及碘(水)浓度值三期增强率的差异。结果:两位观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很好(ICC>0.75)。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肝岛的混合能量CT值和碘(水)浓度值均高于脂肪肝背景(P值均<0.001);脂肪肝与肝岛的混合能量CT值三期增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P<0.001);脂肪肝与肝岛的碘(水)浓度值三期增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5、P=0.279、P=0.279)。结论: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碘(水)值增强率评估脂肪肝与肝岛血供更可靠,证实肝岛与脂肪肝血供状态一致,为临床上鉴别肝岛与不典型乏血供肝脏肿瘤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平扫GSI综合分析对肝脓肿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1年9月-2016年12月采用单源双能CT行GSI平扫的肝脓肿和肝转移瘤患者58例(共79个病灶),其中肝脓肿29个,转移瘤50个,均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所有入组病灶均见明显的中心液化区。在AW4.5工作站上,由两位医师(分别工作5年、3年)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病灶中心液性成分不同单能量(40~140keV)的平扫CT值,脂-水浓度值、血-水浓度值和有效原子序数,两次测量数据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选择高年资医师所测数据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算各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K),将能谱曲线分为上升型(K>0.1),平坦型(-0.1≤K≤0.1)和下降型(K<0.1),比较肝脓肿和肝转移瘤的能谱曲线类型。结果:两位医师测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均>0.9)。在40~110keV水平下,肝脓肿组与肝转移瘤组的单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脓肿组和肝转移瘤组的血(水)浓度值、脂(水)浓度值、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脓肿组能谱曲线类型平坦型为主(48.3%),肝转移瘤组能谱曲线类型下降型为主(50%),两组患者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平扫GSI综合分析对肝脓肿和肝转移瘤的囊性成分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明月  刘义军  张子敬  魏巍  刘磊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98-1302
【摘要】目的:探究碘对比剂对能谱CT基物质成像HAP(Iodine)、HAP(Water)、HAP(Fat)密度测量值的影响,寻找增强扫描中可用于骨密度测量参考的基物质对。方法:回顾性搜集基于BMI行个体化全腹部能谱(GSI)增强扫描患者214例,男135例、女79例,年龄16~85岁,记录每位患者的碘摄入量。临床采用4期(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GSI扫描,获得图像数据传输到AW4.7工作站,应用GSI后处理软件重组各期的HAP(Iodine)、HAP(Water)、HAP(Fat)基物质图像,测量并记录4期图像中第三腰椎椎体骨松质的HAP(Iodine)、HAP(Water)、HAP(Fat)密度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HAP(Iodine)、HAP(Water)、HAP(Fat)各期密度测量值进行两两比较;对患者碘摄入量与增强3期HAP(Iodine)密度测量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4期HAP(Water)、HAP(Fa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期HAP(Iodin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期HAP(Iodine)值分别为693.49±20.29、693.39±20.30、693.18±20.14、693.19±20.44,单位为2mg/cm3;碘摄入量与增强3期HAP(Iodine)密度测量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HAP(Water)、HAP(Fat)测量值受碘对比剂影响较大,而HAP(Iodine)测量值不受碘对比剂影响,4期中HAP(Iodine)测量值趋于稳定。HAP(Iodine)测量值可用作平扫与增强扫描评估骨密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索双能CT(DECT)多模态参数术前预测胃癌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搜集有完整双能CT扫描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Lauren分型为弥漫型、肠型和混合型者分别为33、19和15例。通过双能CT后处理软件得到碘图,测量动、静脉期图像上病灶的CT值及其差值(△CT)、碘浓度、碘图CT值(Overlay值)。采用多重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分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按约登指数最大为原则得出诊断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弥漫型胃癌的动、静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及△CT值分别为(1.61±0.68)、(2.77±0.72)mg/mL及(38.94±18.66)、(66.17±18.23)和(41.21±13.17)HU;肠型胃癌的上述参数值分别为(1.06±0.58)、(1.53±0.44)mg/mL及(26.16±12.70)、(38.91±10.67)和(22.74±10.73)HU;混合型胃癌的上述参数值分别为(1.08±0.41)、(1.77±0.45)mg/mL及(26.38±10.31)、(43.37±8.03)和(28.40±9.58)HU。弥漫型胃癌的各项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肠型及混合型胃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型与混合型两组间各项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静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及△CT值诊断弥漫型胃癌的AUC分别为0.736、0.709、0.944、0.927和0.858,诊断阈值分别为1.05mg/mL、28.75HU、1.95mg/mL、36.70HU和30.50HU,其中以静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双能CT多参数测量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的Lauren分型,其中以静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MSCT多参数测量在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TD)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最佳诊断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CT上可辨识的结直肠癌旁TD病灶30个及淋巴结转移病灶30个的术前全腹部MSCT图像。测量结直癌旁TD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多项参数值,包括病灶的长径、短径、平均径、长短径比、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比较2组病灶间各项参数值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TD组中病灶的长径、短径、最大径和长短径比分别为(1.29±0.40)、(1.17±0.37)和(1.23±0.39)cm及1.11±0.07,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1±0.32)、(0.80±0.34)和(0.91±0.33)cm及1.32±0.2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组中病灶的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静脉期强化值分别为(29.13±6.82)、(33.67±8.49)和(52.77±9.82)HU,均大于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5.03±3.47)、(18.07±5.64)和(40.67±7.85)HU],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组中病灶的长径、短径、平均径、长短径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静脉期强化值诊断T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22,其中以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长短径比的诊断效能为佳,其AUC分别为0.965、0.911和0.88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1和45HU及1.33,相应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67%、83.33%和76.67%,特异度分别为100%、93.33%和90.00%。结论:MSCT多参数测量对鉴别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与转移性淋巴结有较大价值,其中以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和长短径比值的诊断效能为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诊断脉管神经侵犯的最佳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和最佳扫描期相。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双期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光谱CT参数,包括120kVp图像(PI)、40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和虚拟平扫(VNC)图像上的CT值、无水碘密度、标准化碘密度(NIC)和有效原子序数(Eff-Z)。脉管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经病理检测获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各项光谱CT参数在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光谱CT参数对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无水碘密度、NIC和Eff-Z在血管侵犯组和未侵犯组之间,以及在淋巴管侵犯组和未侵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侵犯组和淋巴管侵犯组的静脉期CT值40keV-VMI、无水碘密度、NIC和Eff-Z均分别高于血管未侵犯组和淋巴管未侵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Eff-Z在有和无神经侵犯组、不同分化程度组及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无水碘密度、CT值40keV-VMI、NIC和Eff-Z评价直肠癌淋巴管浸润的AUC分别为0.74、0.69、0.75和0.74,评价直肠癌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73、0.68、0.75和0.75;静脉期无水碘密度、CT值40keV-VMI、NIC和Eff-Z评价淋巴管浸润的AUC分别是0.68、0.68、0.75和0.74,评价直肠癌血管浸润的AUC分别是0.71、0.76、0.76、0.72。结论:光谱CT定量参数对直肠癌脉管侵犯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静脉期是反映直肠癌神经侵犯、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期相,光谱CT可作为术前评估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