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近交品系ACI大鼠进行欧洲蕨水提取物的致癌性的研究。实验一、第一组大鼠雌、雄各7只,食用含未加工的欧洲蕨粉三分之一的饲料90天后,恢复正常饲料390天。14只大鼠13只发生多发性回肠肿瘤,1只得膀胱肿瘤。第二组大鼠雌、雄各6只,饮用欧洲蕨3%沸水提取液480天。存活7个月以上的11只大鼠中6只(54.5%)发生回肠肿瘤或膀胱肿瘤,或两者兼有。第三组大鼠雌、雄各6只,饮用5℃冷水浸泡72小时的3%提取液480天,所有大鼠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报道日本人食用的幼嫩欧洲蕨有致癌活性。本实验对高温干燥或机械刀剁碎的欧洲蕨与不加工室温干燥欧洲蕨的致癌活性进行了比较。将1.5月令的近交品系ACI大鼠,雌雄兼有,分成四组。第1组食用含不加工低于30℃室温干燥的欧洲蕨饲料180天;第2组食用含有于70—90℃热力通风干燥的欧洲蕨饲料130天;第3组食用含有以机械刀剁碎呈稠糊状欧洲蕨的饲料110天;对照组食用正常饲料。每组均由动物自由饮水。喂饲开始后480天,实验全部结束,所有实验动物做尸体解剖,组织切片用苏木精及伊红染色。  相似文献   

3.
国产环丙沙星的诱变性和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转化试验,对国产环丙沙星进行了诱变性和致癌研究。结果: 环丙沙星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均为阴性;在细胞转化试验中不诱发SHE细胞发生形态转化。实验结果提示环丙沙星在体内、外不引起染色体损伤;无体外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荚果蕨属植物属蕨类球子蕨科,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酚类、香豆素、甾萜类等,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毒、驱虫、抗菌等活性,本属植物还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综述了荚果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荚果蕨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水龙骨科檞蕨属植物石莲姜檞蕨[Drynaria propinqua(Wall)J. Sm.]之醇提物中分离得到十一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五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21—去异丙基-21—何伯烷酮(21,29,30—trisnor—172—hapan—21—one,L_6)、29—何伯烷醇乙酸酯(hapan-29—ol acetate,L_2)、羊齿烯(fern—9(11)—en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L_7)和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L_3)。其中L_6为首次从植物中获得之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过山蕨总黄酮的化学成分研究(1)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分离、鉴定过山蕨 (ComptosorussibiricusRupr )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化学组成。 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 ,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即山萘酚 (kaempferol,Ⅰ ) ,山萘酚 7 O α L 鼠李糖苷 (kaempferol 7 O α L rhamnoside,Ⅱ ) ,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3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Ⅲ ) ,山萘酚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 7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Ⅳ ) ,山萘酚 3 ,7 二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 3 ,7 di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Ⅴ ) ,过山蕨素 (山萘酚 3 O β D 葡萄糖 7 O α L 鼠李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lucopyranoside 7 O α L rhamnoside,Ⅵ )。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8.
4(S)—Lactivicin衍生物为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非典型内酰胺抗生素。为了研究Lactivicin的侧链构型对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D—丝氨酸和DL—丝氨酸为原料,合成了十六个4(R)和4(RS)—Lactivicin衍生物,并同4(S)—Lactivicin衍生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R)和4(RS)—Lactivicin都显示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 酸酯[(—)-EGCG]清除O_(?)和·OH的半数清除率SC_(50)、清除速率常数k和清除反应的化学计量因子n,用体外模型分析了药物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机制和(—)-EGCG自由基的启动及结构特点,推论药物的清除反应中心为B、D和A环,每分子药物可捕捉6个O_(?)或·OH,与化学计量因子n=6相符。  相似文献   

10.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 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Ⅱ)、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hes-peretin 7OβDglucoside,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pyrangluc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 2aOβDglucoside(Ⅰ)、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 flavonoid 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Ⅱ)、香蜂草苷(didymin,Ⅲ)、橙皮苷(hesperitin,Ⅳ)、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Ⅱ是从薄荷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是从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应用放射性同位素 Co~(60)作为γ—射线源于诱变育种作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天津制药厂对四环素产生菌进行诱变,使其生产能力提高10%;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处理红曲霉,使其糖化能力提高40%;还有利用 Co~(60)和其它诱变因子进行复合诱变处理也收得了较好的效果。Co~(60)所释放的γ—射线引起微生物的变异,通过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使细胞遗传物质产生点突变外,还能引起染色体的断裂,致使染色体倒位、易位、缺损、重组和其它形式的畸形变化,从而引起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秋水仙素和60Coγ射线处理盾叶薯蓣愈伤组织和丛生芽,从而获得同源四倍体与辐射株系。移栽至田间生长一年后挖取新鲜根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与可溶性蛋白,并对各株系叶的叶绿素含量及抗坏血酸酶过氧化物酶(APX)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倍体株系POD同工酶与可溶性蛋白谱带颜色明显深于二倍体株系与辐射株系;辐射株系与对照株系相比,条带有所变化,这可能影响到有关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四倍体株系与辐射株系的叶绿素含量及APX活力相对于对照株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对盾叶薯蓣优良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COS)的申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委员会规定,任何想要进入欧盟市场的原料药,都应该得到主管部门颁发的销售许可证明.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Certificateof Suitability),简称COS或CEP,就是由欧洲药典委员会批准的这样一种原料药质量符合欧洲药典标准的证书.拥有COS证书,表明该原料药采用欧洲药典的有关专论,能够检查药物原料、辅料,证明其适用于药物制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酸性菟丝子多糖的化学特征和免疫活性(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从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中提取分离的酸性纯多糖CHC-1的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方法:利用化学方法和NMR光谱分析方法对CHC-1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解析,并研究了CHC-1对小鼠抗体生成以及对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CHC-1的分子量大于1.0×10~6.糖组份分析结果显示CHC-1是由Rha,Ara,Gal和GalA组成,比例为:0.8:1.0:1.5:0.3.甲基化结果和~1H,~(13)C NMR分析进一步确定了CHC-1中各残基的连接方式.CHC-10.1 g/L能在体外明显升高T,B细胞的增殖率,CHC-125,50 mg/kg显著增加小鼠的脾重,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以及促进抗体生成.结论:CHC-1为一种多分支的杂多糖,并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植物SOD和类SOD活性资源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EC.1.15.1.1)是生物学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它在推动生命科学,尤其是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谓之自由基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69年,美国McCord和Fridovich发现SOD以来,人们已从动物、微生物和植物等各种生物体内分离到SOD。在此期间,有关植物SOD的工作不少是侧重同工酶的研究和生理研究,分离纯化方面近些年来也相当活跃。陆地与海洋有极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中SOD亦很丰富,很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三、植物SOD的特性(1)植物SOD的基本性质:列于表5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提高达托霉素生产水平的方法.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ATCC3156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以提升达托霉素生产水平.结果 通过对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考察,确定紫外诱变时间为45s,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的合适筛选浓度分别为1.4μg/mL、1.0μg/mL,得到的突变株经摇瓶发酵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最终发酵液进行检测.筛选到的突变株Ge-27最高产量达到79.44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2.2%.结论 采用紫外诱变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得到了达托霉素合成水平提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酸角的果肉和核仁是天然的食品资源,本文用人淋巴细胞微核、姊妹染色单体模瓦试验研究酸角的抗突变作用。酸角浸膏在16μg/ml浓度即可抑制Brdu致人淋巴细胞SCE频率增加,在80μg/ml浓度即可抑制MMC致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有剂量-效应关系.酸角浸膏2mg/ml可降低SCE频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