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欧洲夹竹桃(Nerium deander L.)的各部分对治疗麻风病、各种肿胀、眼疾以及皮肤等疾病有效。其叶尚具有强心和抗菌作用,将未经粉碎的新鲜叶用甲醇渗漉提取,除去甲醇后,将残渣处理成酸性部分和中性部分。中性部分溶于甲醇,再继续以己烷及己烷-苯(1:1)提取。从甲醇部分所得的残渣加苯减压浓缩得到黄色粉末,经制备型TLC,用 相似文献
2.
赵志扬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2,(4)
中药沙参(Adenophora triphylla var japonica)的根具有镇痛、消炎和止咳作用。作者从其根中分离得二个新的三萜化合物,分别命名为Methyl adeno-phorate (Ⅰ)和Triphyllol(Ⅱ)。植物根(10kg)在室温下用甲醇提取三次,合并甲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1140g),加水,用乙醚萃取5次,浓缩后得提取物(120g)。通过硅胶柱层析,依次用石油醚-苯(1:1)和苯洗脱。苯洗脱液经乙醇重结晶,得无色板状结晶(340mg),为methyl adenopho-rate(Ⅰ),熔点144~145°,C_(31)H_(48)O_3,[α]_D-92.5°,MSm/e:468(M~+),λ_(max)~(乙醇)nm(logε)225(4.05),经X-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从一种有毒的蘑菇-葡萄毛菇Hebeloma vinosophyllum 中分离得到11种新的神经毒糖甙hebevinoside Ⅰ(1),Ⅱ(2),Ⅲ(3),Ⅳ(4),Ⅴ(5),Ⅵ(6),Ⅶ(7),Ⅷ(8),Ⅻ(9),X(10)和Ⅺ(11)。其中2,3,6,7,8和9是纯代谢物,其共同的甙元为3β.7β,16β-三羟基葫芦素-5,24,-二烯。其余的糖甙是在提取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甙元为3p,16β-二羟基-7β-甲氧基葫芦素-5,24-二烯。后来从葡萄毛菇的组织培养中也分离得到以上糖甙。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Leyss.ex Fr.)子实体磨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物悬浮于水,依次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配提取。将二氯甲烷部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甲醇(不断增加浓度)-氯仿洗脱,得16个部位(MC01~MC16)。部位MC09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己烷-丙酮梯度洗脱,得13个部位(MC09-01~MC09-13)。部位MC09-08用甲醇结晶得化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冬青叶美登木 Maytenus ilicifoliaMart ex Reissek 叶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三萜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该植物叶的甲醇提取物以乙酸乙酯和水分配萃取,乙酸乙酯部位经反相 ODS 柱层析,用水-乙腈梯度洗脱得6个部位。将第5 相似文献
6.
圆叶柴胡(Bupleurum rotundifolium L.原产于西亚和欧州,后引入日本。柴胡(B.falcatum L.)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用作抗炎药物。本文作者对名古屋地区栽培的圆叶柴胡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园叶柴胡叶中分离出两种新的三萜甙,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的三萜皂苷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新三萜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糖基3β,23-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1);3-O-β-D-吡喃葡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2);3-O-β-D-吡喃葡糖基3β-羟基齐墩果-9(11),12-二烯-28-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3);3α-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4)。结论化合物1~4均为新三萜皂苷,首次从东北刺人参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等手段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水提部分中分离出一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2α,3α,19α,24-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该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15.
韦勇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2,(4)
本文报道从圆叶柴胡(Bupleurum rotundifo-lium)分离得到新的三萜皂甙rotundiosides E(Ⅰ)和E(Ⅱ)以及微量的新三萜皂甙元rotundiogenin C(Ⅲ)和F(Ⅳ)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植物干燥叶的甲醇提取物用水稀释,乙醚提取后,分出水层,用正丁醇提取,提取物用少许甲醇溶解后;在搅拌下倒入乙醚中,滤集粗皂甙沉淀。该粗皂甙用硅胶层析,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洗脱,得Ⅰ和Ⅰ。Ⅰ为白色粉末,熔点258~260°,C_(48)H_(78)O_(16);Ⅱ为白色粉末,熔点253~256°,C_(48)H_(78)O_(16),另外,粗皂甙的酸水解产物用硅胶层析,以氯仿-甲醇(30:1)洗脱得Ⅲ和 相似文献
16.
黄连花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黄连花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连花(Lysimachia davurica Ledeb.)全草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纯化,硅胶和反相硅胶色谱分离正丁醇萃取物物中的三萜皂苷;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酸水解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其结构分别为3β,16α,29-三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葡糖酸甲酯苷(I),3β,16α,28-三羟基-齐墩果-12-烯-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葡糖醛酸}-28-O-β-D-吡喃葡糖苷(II)。结论化合物I和II为新的三萜皂苷,分别命名为黄连花皂苷D和J。 相似文献
17.
洋常春藤叶皂甙具有抗真菌、驱虫、灭螺、抗利什曼原虫和抗突变等活性。已发现,其中主要皂甙与常春藤甙元和齐墩果酸有关。作者曾报道常春藤皂甙B、C和D的分离和鉴定。本文报道从叶中分得5种三萜皂甙及其结构测定。其中常春藤皂甙G为一已知皂甙即葳岩仙皂甙F,其它4个为新的皂甙,分别命名为常春藤皂甙E、F、H和I。常春藤干叶,用甲醇-水(60:40)提取,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后,加入丙酮振摇得一沉淀物, 相似文献
18.
从合欢皮的乙醇提取物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三糖链三萜皂甙(1),其21位侧链含有较为少见的木糖。经化学和波谱分析,将皂甙1的结构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呋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4-O-(6R)-2-反式-2,6-二甲基-6-O-β-D-吡喃木糖基)-2,7-辛二烯酰基]-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酰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酯,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合欢皂甙J23(1)。 相似文献
19.
印度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印巴次大陆到处可见,几乎树的每一部分在民间都用来治疗疾病,并已从中分出许多成分,其中某些成分具显著的抗感染、抗风湿、抗溃疡、解热、抗肿瘤及杀虫作用。此文报道新鲜、未粉碎、成熟的果皮在室温下反复用乙醇提取,乙醇浸膏用水-乙酸乙酯分配,乙酸乙酯层经各种溶媒反复处理,结合柱层析、薄层等手段分得了一个新四环三萜化合物azaditol〔1〕,一个从苦楝Melicaagedarach中已分得过的三萜库内酯(kulac-tone)及已知化合物环氧印苦楝二酮(ipoxyazdiradione)。 azadirol的mp.109~112℃,FAB质谱m/z〔MH〕~+545,高分辨质谱m/z〔M-H_2O〕~+ 相似文献
20.
Anon.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2)
尽管以醌为基本骨架的化合物如蒽环类化合物多柔比星和柔红霉素已广泛用于肿瘤的化疗,但其对固态肿瘤的疗效有限,肿瘤对这些化合物的多药耐药性也普遍存在。这些化合物还存在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因此在肿瘤化疗领域开发活性和选择性更强的化合物引人注目。Wang等近期报道发现新的1,3-二取代-5,10-二氢-5,10-二氧-1H-苯异苯并吡喃-3-羰酰胺类化合物(1)有强效抗肿瘤活性。采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SKOV3的P-170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变株SKVLB及结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学筛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