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结合中药膏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哮喘缓解期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中药膏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米克治疗,比较40周内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感冒次数,发作时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肺部哮鸣音症状,以及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嗜酸性粒细胞(EOS)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发作时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肺部哮鸣音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感冒次数,IgE、IgG、IgA、EOS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结合中药膏方是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宝根1号方"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按照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宝根1号方"颗粒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CACT)评分的变化,检测两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g A、Ig G、Ig M、Ig E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87.0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 A、Ig G、Ig 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Ig 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Ig 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EOS、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EOS、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水平及Ch-CAC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根1号方"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儿童的免疫功能,对其哮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础治疗联合止咳平喘贴穴位敷贴合并斯奇康注射治疗缓解期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进行观察。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合理用药、生活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止咳平喘贴穴位敷贴合并斯奇康肌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改善平时感冒、咳嗽程度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止咳平喘贴穴位敷贴合并斯奇康注射治疗缓解期COP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小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卵白蛋白(OVA)特异性IgE(SIgE)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激素阳性对照组(激素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阴性对照组(PBS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他组均采用OVA致敏及攻击方法复制过敏性鼻炎模型,穴位敷贴组以中药(白齐子、玄胡、细辛、甘遂、苍耳子)敷贴大椎穴,激素组以100mg/L地塞米松腹腔注射,PBS组采用大椎穴假治疗同时腹腔注射PBS.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SIgE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EOS计数与百分率、血清SIgE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穴位敷贴组和激素组的治疗均可显著性降低模型小鼠EOS计数与百分率及SIgE水平(P<0.05),两治疗组作用相仿(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S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补肺健脾方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婴幼儿哮喘缓解期患儿90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补肺健脾汤剂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将2组患儿4周后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相比较:观察组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补肺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方法应用于婴幼儿哮喘缓解期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减少哮喘发作与呼吸感染次数,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患儿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结合中药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辅舒酮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结合中药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治疗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呼出一氮化氮(FeNO)分值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年中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64%(P0.05);FeNO分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1年内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玉屏风颗粒结合中药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疾病的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模型制备采用10%卵蛋白生理盐水1mL腹腔内注射,2周后每天用1%的卵蛋白溶液超声喷雾,连续用药7d。采用光镜、血细胞自动计数方法,检测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及外周血EOS水平。结果模型组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外周血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气管组织EOS浸润地塞米松组低于穴位敷贴组(P<0.01)。结论穴位敷贴能降低外周血EOS水平及支气管组织EOS浸润程度,具有确切的抗哮喘气道EOS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华  李颉 《河北医学》2016,(9):1549-1550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分期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冬夏两季贴敷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夏季穴位敷贴疗法,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病情变化及肺功能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哮喘发作频率均有改善,但治疗后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冬夏两季中药敷贴疗法在哮喘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体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雷火灸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敷贴+雷火灸、单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雷火灸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具有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易于接受等特点,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进一步改善患儿的机体过敏反应,改善患儿症状、体征,降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穴位敷贴治疗帕金森病(PD)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时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每周跌倒次数的变化。结果:试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试验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每周跌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PD患者,能够延缓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预防支气管哮喘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及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槐杞黄颗粒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情况、免疫功能、肺功能,采用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CACT)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整个研究期间,治疗组的感染率为21.9%,对照组为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CD4+/CD8+亦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4+/CD8+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FEV1、PEF、Ch-C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其感染及哮喘发作的次数,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中药贴敷防治喘敷的疗效。方法7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哮喘膏三伏天穴位贴敷)和对照组(37例,在缓解期不给予任何处理药),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IgE、EOS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gE,EO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哮喘膏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改善患者IgE,EOS,从而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过敏性鼻炎患者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压豆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的疗效以及对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5例处于儿童缓解期哮喘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5例采用穴位压豆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的方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64.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3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75/25)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MMEF75/25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MMEF75/25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压豆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能有效控制缓解期哮喘患儿的病情,降低其复发率,并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细胞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等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椎、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EOS计数,IL-4、IFN-γ水平及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EOS计数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EOS计数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FEV1值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IFN-γ水平有显著性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IL-4、IFN-γ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反应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性反应,从而减少哮喘复发频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胸部手术后急性创口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标准的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PCA自控镇痛法止痛;观察组从术后4 h起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点分别为术后4、8、24、48 h,针刺间隔期使用穴位敷贴。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法(VAS)和简化的Mc Gill疼痛问卷(SF-MPQ)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于术后4 h及48 h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结果:VAS评分、SF-MPQ评估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含量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患者术后的创口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58例确诊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按照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复合乳酸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腹泻消失时间、脱水症状消失时间、电解质紊乱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脱水症状消失时间及电解质紊乱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腹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泻时间,有利于患儿恢复,安全性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远红外穴位敷贴辅助蒙脱石口服液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5)和观察组(n=95),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85.26%(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远红外穴位敷贴辅助蒙脱石口服液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穴位敷贴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粘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激素组和阴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以卵白蛋白进行致敏。于小鼠初次致敏第15天,穴位敷贴组小鼠以药饼(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苍耳子等组成)敷贴背部大椎穴,激素组小鼠在卵白蛋白滴鼻前1 h腹腔注射0.1 g/L地塞米松0.5 mL/只,阴性对照组小鼠用纸团代替药物进行穴位敷贴背部大椎穴,并于卵白蛋白滴鼻前1 h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0.5 mL/只,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取鼻粘膜,用体积分数为4%的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鼻粘膜病理变化,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OS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P<0.05或P<0.01);穴位敷贴组小鼠鼻粘膜EOS浸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也减轻,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浸润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穴位敷贴治疗主要通过减轻小鼠鼻粘膜EOS浸润,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