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者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8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无菌体液标本分离的99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方法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最多的科室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占68.7%。无菌体液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2.5%。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3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其中深静脉置管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是非发酵的革兰阴性细菌,一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可以引起血流、伤口感染和机械相关性肺炎并 能引起院内ICU科室的暴发感染,因其极强的获得耐药的能力成为全球棘手的病原体。近些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CRAB)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逐渐增加,日渐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其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碳青霉烯酶的产 生。迄今为止,已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多种类型的碳青霉烯酶,本文就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和流行分布特点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防控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庐江县人民医院6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70例一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治疗情况、药敏资料等数据。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所患基础疾病主要为颅脑损伤及老年慢性疾病(心、肺、脑血管),恶性肿瘤也占一定比例;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96.88%);病人分布科室按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人病原学标本耐药性监测从低到高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77.19%;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危重症及老年慢性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病人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点人群;耐药率高;侵袭性操作、昏迷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数伴有意识水平下降,肢体运动障碍,不同程度地需要留置术区引流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及患者长期卧床、营养状况下降致免疫力受损,以上因素使医院获得性感染风险明显增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包括多重耐药(MDRAB)、广泛耐药(XDRAB)、全耐药(PDRAB),其中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成为我国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为常见的耐药菌[1]。在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 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 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 (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 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 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6.
郭萍 《安徽医药》2015,(1):144-145
目的:探讨 ICU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医院 ICU 2013年1—12月所有使用呼吸机≥48 h 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以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为泛耐药感染组,以同期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4例,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6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P <0.05)、肠内营养(P <0.0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P <0.01),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数量(>3种)(P <0.05)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胃肠内营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气管切开、胃肠内营养(不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数量较多,>3种)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苏芝军  陈凤 《中国医药》2013,8(9):1333-1333
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等[1],是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2].自2010年,我院开始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以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本研究对所有送检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危险因素,为各级医疗机构预防MDRAB血流感染及降低感染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收集国内外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13篇,涉及感染危险因素32个,死亡危险因素25个。结果显示合并实体瘤、恶性肿瘤、呼吸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肺炎,入住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连续性血液净化、留置引流管,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真菌药物,感染前使用抗生素≥2种,激素治疗和抗生素使用不当MDRAB血流感染组和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免疫抑制状态,合并基础疾病≥3种,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高,机械通气MDRAB血流感染后死亡组和生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多,临床诊疗活动中应重视患者基础疾病,严格把握侵入性操作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动态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感控策略,从而降低MDRAB血流感染率和感染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22例分为死亡组(61例)和生存组(6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肺部感染来源的比例高于生存组(50.8%vs. 31.1%)(P<0.05)。死亡组鲍曼不动杆菌对目标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生存组(34.4%vs.18.0%)(P<0.05)。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6分、脓毒性休克和多重耐药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OFA评分>6分、脓毒性休克和多重耐药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其耐药谱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08~2010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情况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28株,其中通过呼吸道感染的占90.76%,每年分离率均占总分离菌的前三位.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普遍上升趋势并呈多重耐药,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16.2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较低(42.83%),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的耐药率在59.87%~86.94%.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率不断激增,耐药性逐年增强,应加强其耐药率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全国11家三级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 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全国11家三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 点;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8—2020期间11家三级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7599株,检 出率8.05%,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11508株,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39%;11家医院中10家医院检出 CRAB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占比>50%;检出CRAB患者中以70岁以上患者最多,占全部患者的28.9%~35.3%;CRAB主要分离自 呼吸道标本(78.59%)、脓/分泌物标本(5.81%)及血培养标本(4.02%);CRAB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都处于较高水平,5种抗生素 耐药率在95%以上,2种抗生素耐药率在85%以上,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介于61%~81%之 间,对米诺环素相对较为敏感。结论 整体来看鲍曼不动杆菌中CRAB占比一直较高,各地区各级医院应继续做好医院感染的 监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工作,指导临床准确用药,延缓耐药菌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ICU病房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IMP、blaVIM、blaNDM、blaOXA-23、blaOXA-24和blaOXA-58)。结果 38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临床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1%和81.6%,仅对替加环素保持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4.7%。38株CRAB中携带blaOXA-23基因共36株(94.7%),未检出blaIMP、blaVIM、blaNDM、blaOXA-24和blaOXA-58基因。结论 我院ICU分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广泛,携带blaOXA-23基因是可能该院ICU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唐志红  田永明 《安徽医药》2020,24(5):903-90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老年病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0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ICU中 239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因素、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药物使用相关因素、辅助检查相关因素的病历资料。病例组为 157例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对照组为同时期 82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 CS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分析 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 30 d预后转归情况,将 239例老年病人进一步分为 114例预后良好组, 125例预后不良组,分析病人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 ≥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 30 d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 CRAB感染、入住 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Ⅱ)评分( P<0.05)。结论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 ≥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危险因素, CRAB感染、入住 ICU时 APACHⅡ评分高提示老年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5例同期收治的脑部术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中为非鲍曼不动杆菌者为对照组,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发现,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8分)、ICU住院时间(>7天)、使用碳青霉烯类和糖皮质激素及混合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P<0.01)。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敏感率最高,为78.18%,其次阿米卡星,敏感率为54.55%,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敏感率均小于10%。结论:神经外科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仍是敏感性最高的药物,其次是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作为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多个因素使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检出率逐年上升,导致交叉耐药或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产生、外膜孔蛋白改变、外排泵活性增强、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改变及整合子机制。本文就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新药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6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消毒隔离等状况,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患者免疫力、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消毒隔离及手卫生依从性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时对各种导管进行拔管评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 2 859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趋势,对β-内酰胺类、大多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的耐药率均超过65.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波动在32.1% ~ 54.2%之间.2009-2014年不同抗菌药物的DDDs有不同程度升降.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抗菌药物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98株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构成比及其耐药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98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98株鲍曼不动杆菌有62株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痰),占63.2%;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别为ICU占48.9%,呼吸内科占27.5%,肿瘤科占14.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磺胺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均有很高的耐药率,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低的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15.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和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出现一定比例的对亚胺培南耐药株,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并防止多重耐药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和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磊  张卫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48-1750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科(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和菌株耐药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84例,根据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5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Charison基础疾病评分、APACHEII评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酶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性休克和抗菌药物不恰当治疗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死亡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AB和Charison基础疾病评分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OR值分别是3.360(95%CI:1.563~7.223)和1.633(95%CI:1.201~2.22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与菌株的耐药性密切相关,CRAB明显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孙静娜  刘青松  武艳  王国欣  刘泽世  张征 《天津医药》2014,42(11):1103-1105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并检测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统计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用Kirby-Bauer法检测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用PCR扩增进行外排泵基因的检测。结果 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54.2%)和呼吸内科(18.8%);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的5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ade B、ade 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分别有18株(34.62%)、16株(30.77%)、18株(34.62%)、18株(34.62%)、0株、18株(34.62%);分布在呼吸内科的1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ade B、ade 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分别有9株、8株、8株、8株、0株、8株。结论外排泵基因是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