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菊花配方颗粒中绿原酸、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芦丁、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 (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木犀草苷为内标物,采用多点校正法计算其他7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8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8个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102.1%,RSD为1.8%~2.9%。QAMS与外标法测定7批菊花配方颗粒中8个成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的QAMS简便快速,可以更全面地控制菊花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菊花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流通的不同产地、规格的杭菊、亳菊、滁菊、怀菊进行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根据含量的差异探讨品种、栽培地区等因素对菊花含量的影响,为菊花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综合分析,市场上流通的不同规格药用菊花中安徽滁州产区的滁菊质量较佳。结论: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栽培地区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同一批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33个月,定期取出菊花样品日光下观察色泽和质地,烘干法测定水分,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菊花贮藏27个月后,在简易库中的色泽由黄白色加深为黄褐色,质地由轻柔润变为脆易碎;在冷藏库的色泽加深为浅黄褐色,质地保持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绿原酸含量在27个月后下降明显,而在冷藏库中基本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在15个月后显著降低,而在冷藏库中基本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木犀草苷含量在15个月后出现了升高现象,而在冷藏库中则在27个月后出现升高现象。但不论是简易库还是冷藏库,菊花中水分、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之内。结论:综合而言,冷藏库的贮藏有利于保持菊花的色泽、质地和质量,建议在简易库中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7个月。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7)
目的:综合评价河南种植的6个药菊栽培类型主要有效成分,为药菊在河南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栽培类型药菊第1茬花,蒸青干燥,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大洋菊(杭菊)、贡菊、怀菊、黄金菊、野金菊、小洋菊(杭菊)6个药菊栽培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标准。结论:不同栽培类型间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来自遗传差异,杭菊引种到河南后内在质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中国药典》中菊花含量测定方法,使其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与其同分异构体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得到良好分离,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方法:Inertsil ODS-3 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30℃,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离良好,在12.583~314.582、12.595~314.878、15.599~389.978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0000、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1%、102.18%、97.77%,RSD为1.54%、0.99%、1.01%(n=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解决了现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菊花中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绿原酸3种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并对4种菊花3种成分的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下对菊花中3种成分同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绿原酸分别在0.039 1~0.781 0μg(r=1.000 0),0.013 2~0.396 0μg(r=1.000 0),0.017 0~0.510 0μg(r=0.999 3)线性关系良好。3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2.7%),101.7%(RSD=1.5%),98.0%(RSD=1.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出3个成分,4种菊花的3种成分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杭白菊和贡菊中的稳定性,并预测杭白菊和贡菊的有效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杭白菊和贡菊中的含量,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以获得恒温下的动力参数。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预测杭白菊和贡菊在室温下的有效期。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杭白菊贮存期为2.25年;贡菊贮存期为4.31年。结论:高温不利于杭白菊和贡菊的稳定,需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相似文献   

8.
刘慧妍  沈国滨 《中草药》2017,48(10):2012-2017
目的建立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7种成分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进行野菊花中7种成分的测定。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野菊花药材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的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同时测定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是可行、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菊米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菊米质量.方法:收集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菊米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米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未经杀青直接烘干的菊米各指标成分含量普遍偏低;手工与机械加工方法处理后的菊米中总黄酮、绿原酸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机械加工>手工加工,且存在显著差异,而木犀草苷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菊米以机械加工质量最佳,在菊米产地宜采用机械加工保证其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施用硼肥对于菊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菊花生态种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杭菊为研究对象,采用砂培实验,设置不施硼、适硼、高硼3个施硼浓度,测定不同硼浓度下菊花经济学性状及产量、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内在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相较于不施硼肥,适量施硼可以显著提高杭菊花的产量,增产幅度可达39.02%,而高硼显著降低了杭菊花产量,降低了19.43%。适量硼肥能显著提高蕾期杭菊植株茎秆干物质量和花期植株叶片干物质量,分别为12.04%和36.63%。施加硼肥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不尽相同。施加适量硼肥能提高总黄酮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但会降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而高硼胁迫虽然能显著提高菊花的总黄酮、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但却显著降低了菊花产量,结论:在菊花种植生产上,应重视硼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采收期对杭白菊4个主栽品种功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采收期对杭白菊4个主栽品种主要功效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采集杭白菊4个主栽品种花蕾、胎菊、幼菊、全菊4个时期16个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表明杭白菊4个主栽品种不同采收期采收对其主要功效成分有显著影响,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花蕾期最高,胎菊期次之;木犀草苷含量胎菊期最高,幼菊期次之;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胎菊期最高,花蕾期次之;4个品种单花质量从花蕾期到全菊期均显著增加,全菊最高.综合功效成分与采收期的关系,杭白菊4个主栽品种均在胎菊期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5,(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山贡菊和七月菊中绿原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有量的HPLC法。方法样品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8 nm。结果黄山贡菊中木犀草苷的含有量明显高于七月菊,但木犀草素的含有量低于后者,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使黄山贡菊和七月菊中的4种成分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3.
忍冬叶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永欣  张启伟  李春  刘肃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372-2377
在抗氧化活性追踪下,采用多种柱色谱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忍冬叶5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5-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苷(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8)和木犀草素(9).通过清除DPPH能力考察了这9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5>化合物9>抗坏血酸(对照)>化合物2>化合物8>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4;其中木犀草苷(IC50 0.018 18 g·L-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木犀草素(IC500.023 6 g·L-1)与绿原酸(IC50 0.035 17g·L-1),且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均优于抗坏血酸(对照)(IC50 0.027 54 g·L-1).试验结果为忍冬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提高原质量标准。方法: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mm)分离;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48nm。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2.8128140.6400μg·mL-1、0.9580140.6400μg·mL-1、0.958047.9023μg·mL-1、0.987947.9023μg·mL-1、0.987949.3944μg·mL-1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100.9%、100.1%;RSD分别为1.5%、1.8%、1.8%(n=9)。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应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具有代表成分的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测定方法并测量其累计吸收量,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成分随活性部位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无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东莨菪苷同样在高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隐绿原酸的最佳吸收部位是空肠,东莨菪苷,新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最佳吸收部位在回肠。以此推测,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提示小肠对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对苍耳子中2种酚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下苍耳子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变化,确定苍耳子炒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砂炒法,温度150~220℃,时间0.5~7 min,每一温度分别炒制浅黄、黄褐色2份炮制品,共得到16份炮制样品。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色谱柱: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炮制品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以160℃、7 min最高,分别为2.498、2.004 mg/g。结论综合炮制品的外观和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确定砂炒苍耳子以160℃、7 min较好。  相似文献   

17.
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应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具有代表成分的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测定方法并测量其累计吸收量,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成分随活性部位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无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东莨菪苷同样在高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隐绿原酸的最佳吸收部位是空肠,东莨菪苷,新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最佳吸收部位在回肠。以此推测,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提示小肠对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多糖、总黄酮、挥发油、醇浸出物、水浸出物、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奎宁酸及成分群的指纹图谱为测定指标,对5个开放程度的浙产药用黄菊进行成分群的比较分析。在花朵开放过程中,药用黄菊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大,但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总黄酮和挥发油成分在开放前期较高,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二咖啡奎宁酸成分在开放中期较高,多糖、醇浸出物及水浸出物成分在开放后期较高,从总体上看当50%~80%开放时各成分的含量较高,是药用黄菊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实验,设置5个不同密度处理,分别为2 500,3 000,5 000,6 660,8 000株/亩(1亩≈667 m~2),测定各种植密度处理下菊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各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密植可以显著减少菊花二级分枝数,降低单株产量,而显著提高菊花群体产量,在密度为8 000株/亩时菊花产量最高,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增产效应会逐步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菊花花中氮(N)、磷(P)、镁(Mg)元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中N元素含量呈现逐步增加趋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以促进菊花对N,P,Mg元素的吸收。菊花中芦丁、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成分的含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种植密度分别为5 500,5 000,3 750株/亩时,绿原酸、芦丁、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有最大值;菊花中木犀草苷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当种植密度为7 143株/亩时,木犀草苷含量有最小值。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等因素,菊花种植生产上以5 000株/亩(行株距为40 cm×30 cm)左右的栽培密度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银菊散结口服液(金银花、菊花、桔梗、玄参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菊花、桔梗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与菊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玄参中哈巴俄苷、菊花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绿原酸、木犀草苷、哈巴俄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0.082 40.824μg、0.103 90.824μg、0.103 91.039μg、0.0481.039μg、0.0480.48μg、0.185 60.48μg、0.185 61.85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8、0.999 9、0.999 9、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7%、99.42%、99.79%、99.89%,RSD分别为0.75%、1.46%、0.81%、0.63%。结论该方法可准确用来定性、定量检测,具有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的特点,可用于银菊散结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