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浙江产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异叶茴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作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4%.主要成分为IH-苯并环庚烯(22.70%)、水芹烯(17.77%)、β-花柏烯(15.94%),还含有一定量的β-榄香烯(2.99%)和β-法尼烯(1.75%).结论 浙江产异叶茴芹叶可作为提取榄香烯和法尼烯的原料药材.  相似文献   

2.
莳萝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莳萝Anethum graveolens为伞形科莳萝属单种植物,其干燥果实为传统中药.莳萝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香豆素及葡萄糖苷等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胃溃疡、降胆固醇、降血糖等作用.莳萝及其精油能缓解疼痛、刺激食欲、促进消化、减轻气胀及预防动脉硬化等.对莳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莳萝深入研究和开发利...  相似文献   

3.
伞形科植物果实解剖学对其分类的重要性是当前公认的。大多数的分类主要依赖于离果特性;应用扫描电镜可以从事更为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用表面扫描显示与药用有关的伞形科植物果实外果皮的显微特征对药材的植物学特性和鉴定是有用的。鉴于毒参果实包含着茴芹粉末药材中靠形态学特性方法很难证明的掺假品,本文对茴芹(Pimpinella anisum L.)和毒参(Coniummaculatum Ln)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莳萝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莳萝子的鉴别烟台市药品检验所264000邓君丽小茴香为常用中药,系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的干燥成熟果实。有些地区则把同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olensL.的干燥果实作小茴香入药。据文献[1...  相似文献   

5.
拐芹根及根茎中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处理方法测定了伞形科植物拐芹根和根茎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3个化合物,并测定了每个成分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挥发油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靖会  佐建锋 《西北药学杂志》2005,20(2):F003-F004
挥发油是植物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植物界分布很广,特别是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樟科、木兰科、姜科等植物中。许多挥发油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将近年来有关挥发油的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伞形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在埃及食品和医药工业中有重要作用,在民间医学也有广泛应用,其中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旱芹Apium graveolen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L.的果实,芝麻菜Eruca sativa Mill的种子常用于利尿。研究表明。这些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含有挥发油、甾醇和三萜类成分,碳水化合物和甙类,鞣质及黄酮,仅芝麻菜种子中含芥子油甙。将这些植物组织粉碎,经石油醚脱脂,70%乙醇冷渗,提取液50℃真空浓缩。挥发油由种子或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制得。干燥的醇提物配成适宜浓度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则为混淆种。莽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以及浙江、福建等地。莽草及红茴香的多数种类均有毒性。对红茴香及莽草的名称、产地、基原、性味功能等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清源,为红茴香药用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垂头菊属植物有多种药用价值,数种被用做传统藏药,用于止痛,治疗发热、炎症和中风.本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众多,主要为倍半萜类、三萜甾体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的文献资料,对垂头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垂头菊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兴化莳萝为伞形科植物宽裂叶毒芹(Cicuta virosa L. var. latisecta Celak.)。分布于苏北里下河地区,在水乡兴化种植较多。其果实可药用或作食用香料。据《兴化县志》记载“果色微黑,性温味辛,具温脾散寒,行气开胃之功。”民间验方多用以治腹部冷痛,呕逆,痞满,效果较好。为做好兴化莳萝的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独活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独活(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独活中含有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在香豆素类成分中主要是蛇床子素(osthole)和二氢山芹醇乙酸酯(columbianetin acetate)。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操作简便、快速和准确,适用于独活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樟属植物在城市绿化、医药卫生和食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樟属植物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化学结构类型包括挥发油、二萜、木脂素、黄酮、生物碱、酚苷、丁内酯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癌、降糖、伤口愈合、抗艾滋病毒、抗抑郁和免疫抑制等作用,其中,挥发油、二萜、木脂素、黄酮是其主要结构类型。本文就国内外对樟属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樟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分生果,发现其接合面油管数目多为2根,少为3根,稀为4根。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分生果,发展其接合面油管数目多为2根,少为3根,稀为4根。  相似文献   

15.
山苍子精油抗真菌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苍子又名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苍子挥发油(以下称精油)具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健胃消食等功效。临床用精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5种植物中提得的挥发油(旱芹子油,铁刀木油,毛密榴木油,法塔里油,阿魏油)对23种致病真菌进行了杀菌试验,并与8种代表性的常用杀真菌防腐剂[①1%灰黄霉素;②0.5%汉霉素;③1%十一碳烯酸锌;④1%新洁而灭;⑤1%苯甲酸;⑥1%水杨酸;⑦1%六氯酚;⑧1%氯苯甲酸]作了比较。5神挥发油来自:(1)伞形科,旱芹(Apium graveolens L.)的果实;(2)藤黄科,铁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中药中含挥发油的中药很多,应用十分广泛,如松柏科(如松柏、侧柏),木兰科(如辛夷、厚朴、八角茴香),樟科(如肉桂、樟木),芸香科(如橙皮、橘皮、吴茱萸),伞形科(如防风、白芷、川芎、当归、小茴香),唇形科(如薄荷、藿香、  相似文献   

18.
青蒿学名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属菊科春黄菊族蒿属。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青蒿挥发油属于青蒿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平喘、解热、止咳等药理作用。青蒿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溶剂,研究青蒿挥发油提取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8,蒸馏时间为3h,青蒿挥发油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羊红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羊红膻根为伞形科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的根,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Ⅰ)β-谷甾醇,(Ⅱ)γ-谷甾醇(Ⅲ)一个新天然化合物,其结构为3-甲氧基-5-(1′-乙氧基-2′-羟基丙基)-苯酚,命名为羊红膻根素。  相似文献   

20.
蛇床子伪品──芹菜籽的鉴别谢志民,陈爱兰(西安市药品检验所710054)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nnieri(L.)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温肾壮阳、祛风燥湿杀虫的常用药物,过去曾发现有以同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