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地区20例百岁老人健康与生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百岁老人的健康与生活状况,为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和健康长寿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的各区县随机抽取20名百岁老人,由专职医师人户对百岁老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含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两个方面,健康状况的调查包括询问所患慢性病史、性格特点和体格检查;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月收入、居住方式、烟酒、运动能力、睡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饮食。结果健康状况:(1)患病情况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有8人,也有6人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2)性格特点:以外向型(开朗、语言丰富)居多;(3)体格检查:多数人日常血压控制稳定,神志清楚,保持准确的计算能力,视力尚佳,心、肺、腹部、肢体活动如常;但听力大部分人减退。生活状况:(1)大部分百岁老人有固定收入;与子女或老伴直系亲属共同居住为多,选择养老院模式少;每天能坚持(或在他人帮助下)慢步行走至少10min;16例有午睡习惯且时间≥1h;晚上睡眠时间充足,15例≥7h。另外有3人吸烟,7人喜饮酒;(2)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大部分百岁老人能自理完成穿衣、进食、行走、大小便,少部分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行走、大小便;大部分百岁老人在打电话(手机)方面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帮助完成;(3)饮食调查,百岁老人膳食营养显示主要是低热量、高纤维素、丰富的矿物质饮食。结论本组百岁老人得以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是居家养老,无病则防,有病早治,坚持活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不吸烟、少饮酒。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百岁老人长寿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海南岛百岁老人的长寿因素,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与长寿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06例居住海南省居民,分为长寿组(年龄≥100岁)206例和对照组(年龄50~60岁)200例进行长寿多因素调查,包括环境质量、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长寿史);躯体健康状况(体重、心率、血压、慢性病史);并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血糖水平及发微量元素.结果 长寿组中的女性、居住地生物丰度指数高(农村)、素食、有家族长寿遗传、无慢性病史者较对照组长寿.临床生化检查(体重指数、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ApoB,长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海南岛百岁老人长寿因素与性别、家族遗传、生活习惯、慢性病史及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唾液IgA、IgG、IgM及C3、C4含量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旨在研究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及维吾尔族老年人唾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关系,探索长寿因素.方法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试剂盒,于340nm,用分光光度计,对23名百岁老人和21名老人的唾液进行检测.结果百岁组唾液免疫球蛋白A、G.M,及补体C3、C4各均数、都高于老人组,除唾液IgA、有显着性差异(P<0.05)外,余无差别(P>0.05).结论提示百岁老人唾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维持在相当于老年水平,可能为长寿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新疆和田地区百岁老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生化指标,进行百岁老人与低龄老人的差异性研究。方法通过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长期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群进行抽样调查,选取年龄≥100岁的自然长寿老人为百岁组,同时选择同一地区无血缘关系已自然死亡人群,年龄在60~80岁之间,作为死亡组,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抽血化验等。结果百岁组的收缩压高于死亡组(P0.01),腰围、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比较2组人群的生活状况,百岁组生活规律、心理乐观、运动、家庭和睦、家族长寿史、饮食情况、慢性病史等方面均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百岁老人普遍有着良好的生活方式,长寿因素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有关,但百岁老人平均收缩压水平较高,应该早期重视早期预防,控制血压,避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百岁老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等参数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6例上海市郊百岁老人检测RBC3bR%和绝对数与老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EtRFC绝对数高于老年组,而EaRFC和EsRFC低于老年组、CIC和RF仅1例出现阳性,抗SS—DNA弱阳性仅1例。嗜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杀菌率有减退,负责体液免疫的B细胞基本在正常范围。上述结果说明百岁老人T、B细胞数量尚在正常范围内,而功能有所减退,USR是梅毒辅助试验,百岁老人均阴性,说明洁身自尊亦是长寿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湖州市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及改善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城市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寻求提高城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的措施.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湖州市区调查200位60岁以上老人.结果 80.0%以上的老人月收入都在1 000元以上;空巢率较高,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占64.0%;70.0%健康状况一般;日常活动主要为室内休闲;56.5%认为生活质量与吃住最为密切.结论 湖州市老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必须通过家庭、社区、产业、政策4个方面的综合作用,确保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壁纤维化是引起克罗恩病(CD)患者肠腔狭窄这一主要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CD的肠壁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血清学中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等纤维化指标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肠壁纤维化的情况,该综述从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和细胞因子对纤维化的可能发生机制进行阐述,同时对血清学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其他血清学指标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PD患者为病例组,113例非PD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血清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糖、甘油三酯、尿酸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尿酸以四分位间距原则分为四个水平,对不同水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尿酸水平与PD有关,低水平尿酸是PD的危险因素,高水平尿酸是其保护因素(OR=0.611,95%CI=0.428~0.871)。结论低水平尿酸是PD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但尿酸与PD患者的性别、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激酶、血脂及超声心动图指标与妊娠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三组,A组为子痫、重度子痫前期患者,B组为子痫前期患者,C组为正常孕产妇,每组各3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的超声心动图各项心脏指...  相似文献   

12.
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及H.pylori感染可以确切地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分泌状态、功能及感染情况,与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上述指标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因素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粥样斑块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的研究已成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热点的研究之一。当前,对斑块的检测尚无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现综述影像学技术和血清生化指标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影响,找出最好的筛查方法,减少因输血引起的梅毒传染,协助梅毒诊断。方法:171例分为3组,TP-ELISA及TRUST试验均为阳性的为第1组,仅TP-ELISA阳性的为第2组;仅TRUST阳性的为第3组。对第2、3组3个月后再进行TP-ELISA及TRUST复查,观察有无梅毒血清学变化。结果:171例其中TP-ELISA首次确认阳性163例,TRUST首次确认阳性167例,两者同时阳性159例,TP-ELISA阴性,而TRUST阳性的8例(4.6%);TRUST阴性,而TP-ELISA阳性4例(2.3%);血清学检测有显著性差异(χ2=46 134.421 1,χ23.84,P0.05);8例TRUST阳性者3个月后有2例TP-ELISA阳性,血清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χ23.84,P0.05)。结论:部分学者认为的TP-ELISA检测优于RPR、TRUST实验不科学,梅毒检测的最佳方案应为一次TP-ELISA和一次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复发与神经梅毒之间的关系,同时从细胞免疫学角度对梅毒血清复发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对20例符合梅毒血清复发诊断的患者行腰穿抽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分别检测血清复发组、RPR阴转组(20例)和正常人群组(20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以及血清复发组脑脊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在20例血清复发患者中,有5例神经梅毒(25.0%)。血清复发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PR阴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梅毒血清复发的原因之一;梅毒血清复发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对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日本血吸虫病早期和晚期患者共612例(其中157例经肝活检确诊)进行血清ADA、CG、β_2-M、NAG、GST、HyP、PIP、HA、LN、TNF-α、sIL-2R等11项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用阳性(>(?) 2SD)率表示,大致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相似,肝纤维化程度早血、迁肝<晚血<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而肝脏炎症、坏死则以慢活肝为重.我们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本文从反映慢性肝受损指标、细胞外间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指标3方面,初步提出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谱,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6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德胜 《山东医药》2008,48(35):69-69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共有的反应,也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大量资料表明,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如能在肝纤维化早期及时诊断和阻断其病理进展,可显著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2005年11月-2008年4月,我们对60例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1-2009年全国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分布.方法 查阅2002-2010年全国鼠疫监测报告文献资料,对2001-2009年全国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在贵州、广西、云南、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7个省(区)共分离出鼠疫菌2966株.其中,用鼠疫细菌学方法检测各种动物1 138 000只,分离出鼠疫菌1998株;检测媒介动物379 227组,分离出鼠疫菌927株;人体分离出鼠疫菌41株.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各种动物血清1 169 702份,判定动物IHA阳性血清3177份,人IHA阳性血清168份;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各种动物材料53 323份,判定RIHA阳性材料500份.在12个类型的疫源地中,有9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发生和流行动物鼠疫,共分离出鼠疫菌2925株.判定2种动物、6种跳蚤为新的染疫动物和传播媒介;有6个省(区)的23个县(市、区)被判定为新的鼠疫疫源县.结论 2001-2009年我国动物鼠疫疫情仍然比较严重,有9个类型疫源地处在活跃状态.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pathogenic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the plague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and human and animal plague distribution. Methods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of the plague surveillance report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0, national plague pathogenic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from 2001 to 2009. Results From 2001 to 2009, 2966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in the seven provinces which were Guizhou, Guangxi, Yunnan, Qinghai, Tibet, Gansu and Inner Mongolia. Of these, 1 138 000 animals were detected by bacteriological method, 1998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379 227 groups of intermediary animals were detected, 927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body. Animal serums of 1 169 702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 of these 3177 animal serums were positive, 168 human serums were positive;53 323 animal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RIHA), of these 500 were positive. There were outbreak or epidemic of plague in 9 types of plague foci, 2925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Two animals and 6 fleas were judged as new reservoir and new vector. There were 23 counties of 6 provinces were judged as plague new natural foci counties. Conclusions The plague epidemic in China is still serious between 2001 and 2009. There are nine types of foci in the active st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8例急性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学动态检测结果,探讨布病血清学检测对疾病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确诊收治的28例急性布病患者(由同一实验室感染羊种布病)作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治疗第3、6、9周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H)],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观察对象血清学抗体效价,并与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8例急性布病患者以治疗第3周时SAT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为最高峰,集中在1∶400(++),占39.29%(11/28);而治疗第6周时有28.57%(8/28)转阴;治疗第9周时有50.00% (14/28)转阴.治疗前发热20人(71.43%)、乏力17人(60.71%)、多汗8人(28.57%)、关节疼痛28人(1 00.00%)、淋巴结肿大7人(25.00%)、ALT升高28人(100.00%)、LDH升高26人(92.86%);治疗第3周时,除3人(10.71%)偶有低热外,其余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乏力、多汗、关节疼痛人数有所减少,分别为13人(46.43%)、2人(7.14%)、21人(75.00%),而ALT、LDH基本恢复正常(仅有1人ALT升高);治疗第6周,全部患者发热、多汗临床体征消失,关节疼痛及淋巴结肿大人数减少,分别为12人(42.86%)、3人(10.71%),生化指标ALT、LDH全部正常;治疗第9周,多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少数患者仍诉有乏力[2人(7.14%)]、关节疼痛[6人(21.43%)].结论经过有效治疗,抗体效价迅速降低,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二者之间大致呈平行关系,提示布病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早晚、抗体滴度的高低及消长的速度不仅可用于疾病诊断,而且对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20世纪上半叶,世界鼠疫流行十分猖獗。1901~1910年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鼠疫病例5459784人;20世纪中叶,人间鼠疫病例明显下降,60~80年代,只在20多个国家有鼠疫病例报告;进入90年代,人间病例则又呈上升趋势。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现和判定鼠疫疫情以及监测鼠疫流行动态和流行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而准确的检验可为分析、总结鼠疫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