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帽封闭胸腔引流管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1年6月于本科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40例,均采用传统方法置管引流并连接引流袋,设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40例,采用肝素帽封闭引流管间断引流,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一侧滑脱5例,二侧滑脱1例,同一病人连续2次滑脱1例;观察组未发生置管滑脱事件。与传统方法相比,肝素帽封闭胸腔引流管能够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置管引流过程中,采用肝素帽封闭引流管操作简单、材质价廉、创伤性小、效果佳,能够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8月行PICC置管患者79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3月行PICC置管患者85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PICC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收集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原因,并且针对原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提前采取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并比较前后2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护士工作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ICU病室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NICU 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护理),比较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13.8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为2.0%,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8.51%);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对比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减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应用评价。方法:选用120例留置胃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提高舒适度和生活护理的个性护理。拔管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2.3%降到3.8%。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明显减少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术后留置鼻胃肠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以降低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食管癌患者150例划分为试验组。回顾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分析在脑出血做创穿刺引流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的脑出血徽创穿刺手术患者104例为对照组,选择20I2年1-12月的脑出血微创穿刺手术患者109例为实验组,两组均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通过失效分析将失效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护理中。对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数和拔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1%。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0I%。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效管理明显优于传统护理。可及时发现和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保证抢救、治疗效果和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探讨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通过失效分析方法,在管道护理的过程中加以失效管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除发生1例非计划性拔除导尿管外,其余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拔管共15例,其中胃肠减压管共8例,胸腔引流管3例,导尿管3例,十二指肠营养管1例。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0.0%,结论: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助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实施风险管理对预防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7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根据脱管例数计算拔管率。结果对照组拔管率为19%,观察组拔管率为7%,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ICU患者降低意外拔管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在预防鼻胆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5年1~8月100例留置鼻胆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引流管,对照组使用3M普通医用胶带(透明透气型)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舒适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6例(其中2例完全拔出,4例部分拔出),而实验组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舒适度更好。结论:"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能够更好地固定鼻胆引流管,预防导管滑脱,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美观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医学》2018,(2):180-181
目的探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胸科收治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新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固定干预,新型组给予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干预。结果新型组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干预可有效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引流不良事件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3月期间ICU气管插管且排除精神障碍的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少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理念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探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住院并使用留置针的小儿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留置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为(83﹒5±4﹒4)h,对照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为(54﹒3±3﹒5)h,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为17﹒5(7/40),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为37﹒5%(15/40),组间差异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1~60,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比较所有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气管插管留置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疼痛评分、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缓解疼痛,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科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措施.方法:将我院ICU科近期收治的5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ICU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措施.结果: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约为2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同时加强预防性干预,有利于管道安全,降低滑脱的几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疾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设立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等活动步骤。观察、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增加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护士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对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并建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管理体系.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应用病人管道管理制度落实查找脱管原因,进行分析整改,并设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该院接受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留置管道患者作为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ICU患者100例未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将该院于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及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后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0%、病人烦躁不配合发生率为1.00%,未发生压束带使用不到位及护士宣教不到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实施前阳性率82.00%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ICU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ICU患者150例设为对照组,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将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ICU患者150例设为研究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落实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9.33%,与对照组患者的20.67%相比更低,P0.05,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可明显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