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45-134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2005年6年期间在我科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4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母亲产前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者30例,占75%,4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0例19S-IgM-TPPA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其中有早期先天性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6例,无症状者14例,在分娩时新生儿TRUST试验滴度等于或大于母亲滴度4倍者7例,40例新生儿中只有10例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或新生儿TRUST滴度超过母亲4倍作出先天性梅毒诊断.结论 19S-IgM-TPPA试验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确诊试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与婚后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及父母的职业有密切相关;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梅毒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瑞红  杨晓泉 《广西医学》2007,29(8):1285-1286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传播蔓延,梅毒发病率的随之增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2001~2005年我院儿科共收治的28例新生儿梅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廖继文 《广西医学》2007,29(12):1941-1942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22例,其中9例以皮损为首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得出结论:19S-IgM-TPPA试验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确诊试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与婚后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及父母的职业有密切相关;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近年来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2020)》的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报告先天性梅毒109例,报告率为0.53/10万活产数;2009年报告例数为10757例,报告率为64.41/10万活产数,发病率年均增长49.2%[1].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于感染梅毒螺旋体(TP)引起,先天性梅毒的发生与母亲妊娠期梅毒密切相关,多为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是TP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的宫内获得性感染.在妊娠早、中、晚各期TP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2].新生儿梅毒表现有多种类型,累及全身,引起多器官损害,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儿童期,特点是不发生Ⅰ期梅毒损害.2岁以内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此期有传染性,类似于成人Ⅱ期梅毒的表现,有全身症状,如低热、食欲减退、皮肤黏膜梅毒疹、脱发等;2岁以上为晚期先天性梅毒[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0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中32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为80%.结论 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庄骏  毛旭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73+3114
<正>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孕母患早期梅毒未经治疗,其胎儿大多会受到感染。近几年,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梅毒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梅毒。近年来,全世界尤其在美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显著上升,在非洲一些国家中,医院内出生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占1%~8%,国内文献也在不同地区陆续有个案报道。现将我院新生儿科近4年共收治的28例先天性梅毒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可于新生儿期发病,病死率25%~3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孕妇患梅毒不断增多,导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将我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传染胎儿所致[1]。先天性梅毒可以合并肾损害,此类病例因临床症状不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梅毒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升高,先天性梅毒的报道偶见报道,作者近期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梅毒又名胎传梅毒,为梅毒螺旋体从母体经过胎盘而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梅毒,通常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儿童前期引发症状,2岁以下发病为早期,2岁以上发病则为晚期。经常被累及的组织就是骨骼。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从而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为了加强对该病的了解,选择我院2003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1例早期先天性骨梅毒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梅毒又称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受染新生儿病死率达25%-30%,加强对该类患儿治疗护理的重视已迫在眉睫。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  相似文献   

14.
<正>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是由母体血液中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到达骨骼,引起骨组织感染所致,常侵犯四肢长骨,可累及骨骺、骨膜及髓腔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婴儿先天性梅毒能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年来新生儿监护室内新生儿梅毒的发病率及新生儿梅毒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所有新生儿行静脉血梅毒血清筛查,应用血清不加热反应素试验(USR法),发现异常者行梅毒确诊试验,应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同时异常者父母行USR及TPPA检查。结果筛查3521例新生儿中,USR检测阳性52例,筛查阳性发生率约1.48%,检测TPPA阳性及根据新生儿梅毒诊断标准确诊先天性梅毒49例,两者符合率94.23%。结论先天性梅毒在本地区常见,新生儿梅毒筛查USR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新生儿梅毒筛查的有效方法,为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对降低其发病率及减少其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由于城镇流动人口增加,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与育龄妇女梅毒患者人数增多有关。梅毒感染新生儿后可造成多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损害,其中骨骼是常见的受损部位。本文收集了2009年4月~2012年9月间诊断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因为梅毒及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迅速攀升,致使先天性梅毒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下一代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并提出警示。方法通过全面的理论分析论述,阐述妊娠期梅毒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愈后。结果做到梅毒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很好的预防胎传梅毒,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王楠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24-125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根据出生后不同的发病年龄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早期梅毒:指2岁以内发病者,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②晚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遗留的畸形或慢性损害。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我院2000年5月~2006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者20例。均为早期梅毒。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也称梅毒螺旋体)感染人类而发病的,可以损害到全身多个器官.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造成的胎儿全身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庆永川地区2010-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2010-2015年重庆永川地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整理、核查以及统计分析.结果 梅毒发病率6年间呈现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倒“U”形变化趋势,隐形梅毒占比最高,胎传梅毒病例逐年减少;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3年与2014-2015年相比,隐性梅毒构成比及先天性梅毒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高发地区集中在城镇区域,农村发病率较低;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45年龄段,男女发病无差异;梅毒发病病例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发病人群职业集中在娱乐服务人员,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结论 梅毒发病率最近几年由上升转为平稳下降,应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