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约为6%。1994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0例.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时机等问题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下称室缺)已有报道。晚近,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室缺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于1989年12月~1990年10月,应用这项技术研究62例室缺病人,并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与肺动脉狭窄大多采用室缺修补和解剖左室到肺动脉的心外管道吻合(即Rastelli手术),但该种手术晚期效果差。1990年Ilbawi等报告应用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治疗该畸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后该手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较大的缺损在婴幼儿期手术,可避免形成严重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向左分流而失去手术时机。本文总结463例3岁以内婴幼儿室缺术后护理的体会。1 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463例婴幼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其中男262例,女201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2.2岁,体重4~25kg。单纯室缺  相似文献   

5.
范萌  李光日  魏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93-194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切口入路,不停跳下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膜部小缺损(室缺直径小于0.5cm)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行右腋下直切口入路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矫治术及室间隔膜部小缺损(室缺直径小于0.5cm)21例。结果术后发生血红蛋白尿2例,切口感染1例;肺膨胀不全3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1~6个月随访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腋下直切口入路不停跳下矫治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膜部小缺损(室缺直径小于0.5cm),不破坏胸廓的完整性、切口隐蔽美观、恢复快等优点,右腋下直切口入路可安全有效地施行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缺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术后观察赵文洁,袁建军,马桂英(河南省人民医院B超室450003)室间隔膜部瘤是室间隔膜部缺损自然闭合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并决定是否手术,评价其治疗效果。资料和方法我科自1989年1月~19...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主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30年,发现残余室缺1年余,于2006年3月29日入院。出生后发现室间隔缺损,于1975年在外院行室间隔修补术,术后无不适症状。2004年因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89年开展在体外循环低温麻醉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共30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5岁~21岁,平均8.3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下称室缺)19例,室缺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室缺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缺2例,室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法乐氏四联征和三联征各1例(青紫型)。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室缺)与肺动脉狭窄(肺窄)多采用室缺修补和解剖左室到肺动脉的心外管道吻合(即Rastelli手术),但该种手术的晚期效果差。1990年,Ilbawi等报道应用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治疗该畸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调转术是心房内调转术和大动脉调转术或Rastel1i术相结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继1974年king和Mills发明经静脉闭合房间隔缺损(房缺)技术和双伞闭合器后,1988年Lock又利用关闭动脉导管的双伞发明了闭合室间隔缺损(室缺)技术。现就国外近20年经导管闭合房缺和室缺的闭合系统的演进、闭合技术、病例选择、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室缺)乃小儿先心病中最常见者,约占总数的20%;不少其它先心病亦可同时伴有室缺。室缺中约25%可自然闭合,多数为较小缺  相似文献   

12.
膜部室间隔缺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需要通过开胸手术治疗。本院2004年至今使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简称CDFI)为临床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血流动力学资料,已成为研究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工具。现将我们应用CDFI技术对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类型的诊断及室缺大小定位的估测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修补单纯多发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手术结果并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讨论。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在我院行多发室间隔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共有7个患儿施行了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手术,平均年龄8个月(3个月到2岁3个月),平均体重9.3kg(6.3~14.5kg)。所有患儿均有一个大的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同时合并至少1个.最多9个的肌部的室缺。所有的室缺均避免了左心室或者右心室切口而采用右心房径路修补。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Qp:Qs为1.08:1。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2~19个月)。1个患儿因为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重新入院接受肺高压治疗外,其他患儿均恢复良好。所有患儿均没有显著的室缺残余分流。结论采用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修补多发室间隔缺损避免了分期手术,无需心室切口,保存了心室功能,并可以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探查心血管疾病的一项新技术。我院应用二维-脉冲多普勒检查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下称室缺),并经手术及/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笔者收集了经手术证实的单纯性室缺20例,参考有关文献,对平片 X 线征象与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一般资料一、年龄与性别男性8例,女性12例。10岁以下8例;10—20岁11例;20岁以上1  相似文献   

17.
董凤群 《河北医药》2004,26(6):452-452
为总结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 (室缺 )的诊断要点及对手术的指导价值 ,我们对 414例手术后的室缺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录象资料和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剑下和右室流出道长轴是诊断肺瓣下室缺的最佳切面 ,大动脉短轴和不规则左室长轴是诊断膜部室缺的最佳切面 ,大动脉短轴和左室长轴是诊断嵴下室缺的最佳切面 ,剑下和胸骨旁双心室短轴是诊断隔瓣后室缺的最佳切面 ,胸骨旁双流出道是诊断双瓣下室缺的最佳切面 ,大动脉短轴是诊断嵴内和嵴上室缺的最佳切面 ,>5mm室缺二维超声定位准确 ,<5mm室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 ,超声心动图所…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治疗先心病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方法。方法 5例房间隔缺损和4例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者应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过胸壁打孔借助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9例患者术后一周皆痊愈出院,未出现残余漏及传导阻滞。结论 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等特点。只要熟练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大部分室缺、房缺皆可在电视胸腔镜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相当常见,约占25%左右。当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引起肺血管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对合并生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外科矫治手术的围术期死亡率有明显升高。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本文分析了我院1986年5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1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为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提出其围术期处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患者,其中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动脉导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9年11月到1988年6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663例,其中伴肺动脉高压104例。本文报告室缺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讨论术中及术后须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