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长祥  刘永  陆武  经封琴 《海南医学》2011,22(15):35-36
目的探讨131碘(131I)对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患者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用131I治疗甲亢心患者36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NO和ET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31I治疗前,甲亢心组患者血NO和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131I治疗3个月后,甲亢心组患者血NO、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131I用于甲亢心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NO和ET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商道辉 《当代医学》2010,16(9):41-42,8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71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2个月及4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总T3(TT3)、血清总T4(TT4)、高灵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CT)浓度,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Ga)和无机磷(P)的含量,治疗前后均采用双能×线检测其前臂、腰椎(L2~L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结果(1)甲亢^131I治疗4个月(除无效组外)与治疗前BM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甲亢^131I治疗4个月BGP、CT、CT/PTH比值、ALP和C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3)治疗前血清TT3水平与BGP呈正相关(r=0.3991,t=2.6989,P〈0.005);血清Ca与血清TT3水平及CT/PTH比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36和0.3159,r值分别为2.1362和2.3693,P〈0.01和P〈0.005)。结论^131I治疗甲亢患者能使其骨代谢指标在短时间内有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6个月,59例甲亢治愈,61例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131I是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89氯化锶放疗辐射对肿瘤骨转移患者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89氯化锶(89SrCl2)对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辐射对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未接受89SrCl2治疗,对照组)、38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89SrCl2治疗前、治疗后1d、7d及1个月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89SrCl2治疗后1d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P〈0.05);治疗后7d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各项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时,辐射对患者血象影响轻微且为一过性,随时间推移,血象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九一升白口服液在^131I治疗伴WBC减少Graves病(GD)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GD伴WBC减少(外周血WBC〈4.0×10^9/L)患者97例,根据运用升高WBC药物不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九一升白口服液+^131I,对照组给予鲨肝醇、维生素B4和利血生+^131I;根据甲状腺大小、最高摄^131I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程及年龄,常规方法确定^131I治疗剂量;治疗后定期复查外周血象和甲状腺功能,随访6~12个月。结果97例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70例,功能改善15例,功能减退8例,无效4例。患者外周血WBC较治疗前增加,各组治疗前后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回升快而明显(P〈0.05)。结论九一升白口服液在^131I治疗伴WBC减少GD安全、有效,九一升白口服液是一种较理想的升高WBC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31I对女性甲亢病人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8年12月育龄女性甲亢病人920例,随机分成^131I治疗组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对两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生育成功率、甲亢合并不孕症的生育情况、妊娠结局、出生婴儿畸形率、入学前(6岁)儿童发育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对比分析,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女性甲亢病人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131I组的生育成功率,包括甲亢合并不孕症治疗后生育成功率均高于ATD治疗组(P〈0.05);^131I组正常分娩率为93.8%,高于ATD组的86.1%(P〈0.01),出生儿童^131I组畸形率0.4%,远低于ATD组1.2%(P〈0.01);入学前儿童发育状况相近于ATD组。结论:甲亢病人选择^131I治疗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并不比ATD治疗大,部分方面还优于ATD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亢^131I治疗后复发病例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经^131I治疗后甲亢复发患者15例,与同期原发性甲亢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4年有症状甲低、无症状甲低及甲亢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测定甲状腺密度131I治疗甲亢复发组为(1.04±0.07)g/cm3,原发甲亢组为(1.1±0.02)g/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31I治疗后复发性甲亢施行甲状腺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31I治疗后复发性甲亢的甲状腺平均密度比原发性甲亢的甲状腺平均密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6例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的FT3、FT4、sTSH水平及治愈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3,6,12个月时血浆的FT3、FT4、s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3、FT4,P〈0.01;sTSH,P〈0.05);而治疗后3,6,12个月时血浆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经131I治疗后的176例甲亢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痊愈142例(80.7%),有效率94.4%。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经131I治疗以后,随着甲亢的治愈,绝大多数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结论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疗效好,治愈率高,方法简单,可作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131I治疗前长时间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s)对131I治疗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为Graves甲亢患者176例,其中87例为ATDs治疗至少6个月后甲亢未愈患者,另89例未进行系统ATDs治疗。所有患者均常规行个体计量法131I治疗,且治疗前停用ATDs(咪唑类3天、硫脲类2周以上)。131I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价,痊愈或甲减为治疗成功,好转和无效为治疗失败。两组患者131I治愈率差异比较行x2检验,并用t检验比较其他临床或实验资料的差异。结果 131I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47.1%、76.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24 h最高摄碘率分别为(58.74±14.74)%、(65.98±1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31I治疗前长时间应用ATDs将会降低131I治疗Grave’s甲亢患者的治愈率,长时间应用ATDs治疗患者24h最高摄碘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分析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131I治疗的164例甲亢患者进行1、3、6、12个月跟踪随访,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资料,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有无突眼(F=5.171,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F=4.714,P〈0.05)和24h最高吸131I率(F=4.314,P〈0.05)是影响131I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判别,治愈率和未愈率的准确率分别为87.8%和45.5%,总准确率为70.7%。结论 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前主要根据患者有无突眼、FT4水平和24h最高吸131I率适当调整剂量;同时,采用个体化治疗,尽量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提高甲亢治愈率,降低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辐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多次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累积剂量18.5~74.0 GBq)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血细胞情况、肝肾功能指标及唾液腺ECT显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1I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数量略增高(P〉0.05),淋巴细胞数量略有减低(P〉0.05);(2)^131I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SCREA、ALP无明显变化;(3)^131I治疗后患者双侧腮腺分泌及排泄功能减低(P〈0.05),双侧颌下腺分泌及排泄功能略下降(P〉0.05)。结论:高分化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对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损伤是轻微的,不会带来临床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raves病(GD) 131I治疗个体化剂量方法.方法 177例按吸收剂量计算131I治疗剂量的病人,对比其治疗前后示踪和治疗剂量的甲状腺吸碘率(RAIU)和有效半衰期(EHL)的差别,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由核素显像(RI)及B超(BUS)重复测量,抗体检测.结果 177例中,131I一次治愈144例,占81.4%,甲功正常110例,占62.1%,早发甲减34例,占19.2%;未愈33例,占18.6%.治疗前后24hRAIU (76.9±8.90)%和(73.9±10.9)%(t=2.69,P<0.01)、EHL(5.2±0.8)d(n=177)和(5.0±0.6)d(n=165) (t=2.62,P< 0.01).抗体阳性甲减率28.5%高于阴性组12.1% (x2=8.2,P<0.01).结论 GD131I治疗前质量起决定作用;治疗剂量131I RAIU和EHL低于示踪剂量;甲状腺抗体阳性对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冠虎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8):1018-1019,1030
目的 评价小剂量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160例有131碘治疗适应症的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平均剂量为5 mCi131碘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均剂量为10mCi131碘进行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FT4、TSH的改变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3、T4、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TS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治疗完成后6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5.33,P<0.05). 结论 小剂量131碘治疗甲亢有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梅燕 《吉林医学》2013,(36):7599-76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方法:应用二点速率法和酶联免疫法对59例DM2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血液对血浆Hcy和血清脂联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37例正常健康组作比较。结果:DM2患者组治疗前血浆Hcy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临床治疗3个月后,患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脂联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Hcy含量高低与血清脂联素含量高低呈负相关(r=-0.4126,P<0.01),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6052,0.5825,P<0.01)。结论:检测DM2患者血浆Hcy含量和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变化对糖尿病疗效观察、恢复程度的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国军  李红 《浙江医学》2013,(22):1995-1997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09-2013-04体检的52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亚临床甲减组),检测其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均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增加(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与TT3呈正相关(r=0.333,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比容呈显著负相关(r=-0.382、-0.467,均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可引起外周血三系细胞的改变,尤其是血红蛋白的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开展贫血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联素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人群血浆中的平均水平,探讨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甲亢患者、30例甲减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的空腹血浆脂联素水平,测量FT3、FT4、TSH、FPO、Fins及血脂,计算BMI及HOMA-IR。结果甲亢组脂联素水平升高,甲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脂联素与FT4(r=0.36.p〈0.01)、HOMA—IR(r=0.25,P〈0.05)呈正相关,与TSH(r=-0.27,p〈0.05)、FPG(r=0.29,p〈0.01)、BMI(F=-035,p〈0.01)、TQ(r=-0.31,P〈0.05)、LDL—G(r=-0.32,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脂联素水平升高,FT4是影响脂联素的最显著因素,甲状腺激素对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TNF.仅和瘦素(LE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初诊32例Graves’病女性患者^131I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女性血清TNF-α和LE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2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血清LE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131I治疗血清FT3,FT4和sTSH恢复正常后,其血清LE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α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测定血清LEP可作为判断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效果的指标;在^131I治疗前后测定Graves’病患者TNF-α可反映其体内的免疫状态,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测定GD病人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膜表面CD30、CD195的表达,探讨GD病人Th1/Th2平衡机制变化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GD病人和4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D病人131 I治疗前及治疗后6mo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表面CD195、CD30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结果:(1)GD病人治疗前CD19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30高于健康对照组,CD195/CD30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2)GD病人131I治疗后6mo 34例甲亢缓解。治疗后缓解组CD195上升,CD30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5/CD30上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P〈0.01)。结论:(1)GD的发病机理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中Th 1/Th 2平衡变化机制有关。(2)GD病人131I治疗缓解组Th细胞膜表面CD195、CD30及其比值的变化有助于更好的研究GD的发生机制及对疾病短期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甲硫咪唑联合小剂量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131I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硫咪唑+小剂量131I治疗,观察2组患者甲状腺素水平、临床疗效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4h摄131I率为(79.67±6.94)%,有效半衰期(Te)为(4.3±0.5)天,临床总有效率为96.5%(84/87);对照组24h摄131I率为(59.83±5.23)%,有效半衰期(Te)为(2.9±0.6)天,临床总有效率为69.3%(36/5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硫咪唑联合小剂量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