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枸杞多糖(LBP)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LBP组、中剂量LBP组、低剂量LBP组,每组8只。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高剂量LBP组、中剂量LBP组及低剂量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20mg/kgLBP(高剂量组)、10mg/kgLBP(中剂量组)和5mg/kgLBP(低剂量组)。在第4、8、12周末,分别测量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12周一次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纽Tch、TG、HDL-C、LDL—C、MDA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三组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ch、TG、LDL—C、MDA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升高(P〈0.01);而高、中、低剂量LB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LBP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BCL-2,MMP-13的表达降低。结论:LBP不仅能够降脂,它还可以减少BCL-2,MMP-13的表达,这说明LBP能够对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由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早期动脉粥样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8周龄ApoE-/-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苷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8周后处死,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用ELISA测血清中MMP-9的表达水平;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清中TC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的明显(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HDL-C及TG含量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黄芩苷干预组血清MMP-9较对照组表达水平低,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P<0.05);同时,黄芩苷干预组主动脉斑块中MMP-9mRNA及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高剂量组降低尤为显著(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降低ApoE-/-小鼠血清中血脂和MMP-9水平,并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9表达,提示黄芩苷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AS兔血脂、斑块面积及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成熟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70只,适应性喂养10天后随机分为5组(按序A、B、C、D、E).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病理对照组及白藜芦醇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同时每天分别给予4mg/kg、8mg/kg、16mg/kg的白藜芦醇.分别在第0周(实验开始前)和第12周末(实验结束时),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motic images advanced 3 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斑块面积与内膜面积.结果 高脂喂养12周后,病理对照组血脂TC、TG、LDL-C、HDL-C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与病理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干预组可降低AS兔血清TG、LDL-C(P<0.01),随剂量的增长降低幅度更大(P<0.01);中、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组HDL-C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种剂量白藜芦醇干预组比较TC无明显变化(P>0.05);高脂喂养12周后,成功建立AS模型,病理对照组有严重的AS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无AS斑块,白藜芦醇干预组AS病变明显减轻,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内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白藜芦醇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继而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及斑块的形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代海平  徐波  魏韬  代海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2,(3):26-27,29
目的探讨αSMA、MMP-13及VEGF在应用枸杞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动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饲含2%胆固醇的饲料,预防组喂饲含2%胆固醇的饲料,并在每天早晨饲料中按体重加入枸杞多糖(LBP)20mg/kg。第16周末空气栓塞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全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预防组也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但是斑块厚度明显低于模型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斑块厚度和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降低,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减小(P<0.05);MMP-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的表达降低,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MMP-1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减小(P<0.05)。结论 1.口服枸杞多糖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所诱发的VSMC增殖,促进已经增殖的VSMC凋亡;2.枸杞多糖能够降低动脉斑块内MMP-13和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3.口服枸杞多糖能有效预防高脂饲料诱发的家兔主动脉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葡多酚对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观察葡多酚(GP)对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葡多酚低剂量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3组喂饲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试验组动物每日经口灌胃给予40mg/kg、120mg/kg剂量的GP。于实验第31天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DL亚组分Ⅱ和亚组分Ⅲ的胆固醇含量(HDL2-C、HDL3-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实验前、实验末期各组大鼠体重及实验末期体重增重均无差异。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VLDL-C、LDL-C/HDL-C、A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HDL-C、HDL2-C、HDL2-C/HDL3-C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葡多酚低剂量组与葡多酚高剂量组的TG、TC、LDL-C、VLDL-C降低(P<0.01或P<0.05);HDL2-C含量、HDL2-C/HDL3-C比值升高(P<0.01或P<0.05)。葡多酚高剂量组的LDL-C/HDL-C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AI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葡多酚具有调整血脂、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饲构建主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10)和单纯高脂饮食组(n=6);另有一组动物喂饲普通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n=8).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组动物AS斑块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和单纯高脂饮食组AS斑块VEGF阳性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VEGF阳性信号强度又显著低于单纯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提示辛伐他汀可一定程度稳定斑块,延缓AS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烟酸缓释胶囊升高家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6只,实验前适应性饲养2周,稳定后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高脂模型组18只,其中空白对照组用普通兔饲料喂养22周.高脂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均改为普通饲料喂养.药物治疗组以药物灌胃法加用烟酸缓释胶囊0.05 g/ (kg·d) ,均喂饲12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测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并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药物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较,TC、TG、LDL-C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镜下观察见药物组斑块面积明显减少,斑块内膜面积比值与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烟酸缓释胶囊能够明显升高血清HDL-C,降低TC、TG、LDL-C.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NEU)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上呼吸道感染、非重症肺炎、重症肺炎、高脂血症、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各102例的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用电阻抗法检测NEU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NEU水平显著升高(P<0.01),Tch、HDL-C、LDL-C、ApoA和ApoB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呼吸道感染组NEU水平显著升高(P<0.01),Tch、TG、HDL-C、LDL-C、ApoA和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组Tch、TG、LDL-C显著升高,HDL-C、ApoA、ApoB、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粒细胞减少症NEU水平显著下降,Tch、TG、HDL-C、LDL-C、ApoA和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健康体检人群、非重症肺炎和重症肺炎人群的Tch、TG、HDL-C、LDL-C、ApoA和ApoB水平均与NEU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重症肺炎病情好转时,NEU逐步下降,Tch回升,TG下降,HDL-C、LDL-C、ApoA和ApoB回升.结论 重症肺炎的NEU、Tch、TG、HDL-C、LDL-C、ApoA和ApoB水平的变化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健康人、非重症肺炎、重症肺炎NEU水平的显著升高与Tch、TG、HDL-C、LDL-C、ApoA、ApoB水平的改变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木耳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木耳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和消退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消退组。每组10只,实验期为16周。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前8周喂饲普通饲料 高胆固醇,后8周喂饲普通饲料;消退组前8周喂饲普通饲料 高胆固醇,后8周喂饲普通饲料 多糖。实验期间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TC)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物的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木耳多糖具有明显降低血中TC、TC、LDL,升高HDL以及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缩小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论:木耳多糖除具有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外,还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和灸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有效性.方法 选取92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西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温和灸),各46例.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等指标.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95.65%,44/46)明显高于西药组(80.43%,37/46)(P<0.05);2组治疗后动脉硬化指数(A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II)、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LDL-C、TC、TG、AI、hs-CRP、IL-8、AngII、MCP-1、MMP-9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HDL-C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明显缩小(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缩小更显著(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和灸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医证候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脂代谢异常,促进斑块消退,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给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动物枸杞多糖(LBP),通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及形态学观察,探讨LBP对AS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口服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其余各组每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0周。10周后,模型对照组改喂饲普通饲料;口服治疗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枸杞多糖20 g/kg喂饲;注射治疗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枸杞多糖3 mg/kg(注射)。20周末所有实验用家兔使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各组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形态观察,并用M 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可见治疗各组病变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以注射组尤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杞多糖对家兔AS有治疗作用,且注射比口服效果好;枸杞多糖能够通过影响粥样斑块处α-SMA和TGF-β的表达,稳定斑块进而使AS斑块消退,对A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枸杞多糖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BP)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LBP(3.0mg/kg);卡托普利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灌喂卡托普利(15.0 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升高(P<0.01),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ET-1、MDA明显下降(P<0.01),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与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调节免疫、提高HDL-C/TCh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蒜素对金属基质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高脂血症家兔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体重2.24-0.3。随机将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分为三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组)12只,每天喂食普通饲料;(2)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2只,每天喂食1g胆固醇+10%猪油+普通饲料;(3)大蒜素组(治疗组)12只,每天喂食1g胆固醇+10%猪油+普通饲料+8mg/kg大蒜素。实验开始时,每天7:00治疗组腹腔注射大蒜素,其他两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5mg/kg。在第16周末,测量血脂指标(TC、TG、HDL—C、LDL—c)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指标后,处死全部家兔。取主动脉标本观察并记录其形态学结果后进行HE染色观察并记录标本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记录标本斑块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能够降低血中TC、TG、LDL—C、升高HDL—C以及减少丙二醛的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时能够降低斑块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阳性表达率。减小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论:大蒜素具有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降低斑块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阳性表达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外,还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AK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黑木耳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A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黑木耳多糖降血脂和抗氧化以外的抗AS形成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空白对照组(正常组)8只,喂基础饲料;②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6只,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③木耳多糖组(预防组)16只,每天每兔给高脂高胆固醇饲料+5克木耳多糖喂养。12周末所有实验用兔麻醉处死,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FAK在正常组呈弱阳性表达,而在模型组和预防组中血管内膜和中膜呈阳性表达。预防组与模型组对照的结果显示,FAK在预防组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黑木耳多糖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AK的表达,从而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挥抗AS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金血康对兔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调节和预防作用。方法将实验兔分成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和黄金血康预防组,分别喂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黄金血康。2周后,所有的实验动物分别用气囊损伤兔腹主动脉内皮细胞,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第4、8、12周进行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清TC、TG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兔血清TC、TG、apo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HDL-C、apoA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黄金血康对高脂血症兔脂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此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MMP-13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组)8只,每天给予普通饲料;(2)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6只,每天给予普通饲料 1g胆固醇 15%猪油.16周末所有实验用兔麻醉处死,各组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大体形态学观察、光镜观察.根据形态学特点再分成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通过免疫组化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P免疫组化可见模型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粥样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中的细胞核上呈阳性表达,而正常血管壁表达阴性.在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对比中发现,MMP-13在不稳定斑块中表达明显较稳定斑块要高.结论:MMP-13在AS不稳定斑块中较稳定斑块阳性表达明显,显示MMP-13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饮食5周;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再高脂喂养4周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檗碱处理组每日同时予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灌服小檗碱。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并检测组织中巨噬细胞沉积和核因子-кB(NF-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颈动脉有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沉积,NF-кB p65和MCP-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P<0.05),小檗碱组颈动脉硬化程度较轻,巨噬细胞明显减少,NF-кB p65和MCP-1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NF-кB与MCP-1二者呈正相关(r=0.958,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NF-кB活性、降低MCP-1表达,减少巨噬细胞沉积而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兔颈动脉外膜损伤后血管粥样硬化(AS)程度与动脉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交感神经密度的关系,并分析通心络对AS的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Ⅰ型胶原酶局部损伤兔颈动脉外膜结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制备颈动脉外膜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外膜损伤组、通心络治疗组;组内对左侧颈动脉行外膜损伤,右侧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术后1、3、7 d、2、4、8周取血及双侧颈动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血清及动脉壁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交感神经密度。结果 外膜损伤组左侧颈动脉内膜增生面积明显大于右侧,内膜增生面积与神经染色强度及局部动脉壁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呈正相关(r=0.94,P<0.05;r=0.90,P<0.05);与外膜损伤组相比,通心络能够明显减轻外膜损伤后血管内粥样斑块面积\[IMR(48±2)% vs (70±3)%,P<0.01\],降低动脉壁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83.76±3.3) ng/g vs (74.25±2.1) ng/g,P<0.05\]及血管的交感神经密度(P<0.05)。结论 外膜损伤可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AS病变程度,部分可能与其促进局部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有关,通心络能够拮抗外膜损伤诱导的AS病变。  相似文献   

19.
虎杖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兔NOS系统的在体干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虎杖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兔NOS系统的在体干预.方法:36只雌雄各半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C组)、高脂组(HC组)和虎杖加三种不同剂量组,剂量由小到大依次为SHZ组、MHZ组、LHZ组及高脂加阳性对照L-精氨酸组(Arg组).于喂养不同时间测定血浆NO、ET水平和NOS活性;在体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胸主动脉AS斑块面积;腹主动脉NOS活性及eNOSmRNA、iNOSmRNA表达.结果:HC组于第1周EDD已经明显减退,而NEDD则自第6周才开始减退;血清NO、NOS和ET明显增高;各例AS斑块明显;腹主动脉壁中层细胞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内皮细胞NOS组化染色及eNOS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除NEDD外,虎杖呈剂量依赖性改善紊乱的NOS系统功能并减轻AS病变,以LHZ组效应最明显.结论:虎杖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AS紊乱的NOS系统功能,并可减轻AS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