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构建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的连续性护理模式。[方法]依据奥马哈系统对6例家庭机械通气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建立共同的护理目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治疗和程序、个案管理、监测,以及持续护理成效评价,主要护理干预为出院计划,出院后家庭访视、电话随访、门诊随访3个阶段,关键是实施循证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方案。[结果]1例死于腺病毒肺炎,5例家庭机械通气患儿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主要照护者对家庭机械通气家庭护理的19项必备知识和技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照护患儿基本没问题。[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构建的家庭机械通气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改善家庭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结局,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并获得临床、功能、成本和满意度方面的护理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在非重症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非重症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延续性护理照护,比较两组哮喘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效果、家长焦虑自评、生命质量等。[结果]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长焦虑自评、生命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缓解家长焦虑心理、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访视护理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访视护理的概念和目标“访视护理”的确切概念 ,国际上并无统一 ,由于其工作内容大致相同 ,所以在名词界定上亦大同小异。欧美国家称“家庭访视”(homevisiting)是指护理人员和家庭及家庭成员有目的地进行互动 ,以促进和维持家庭成员的健康[1] 。日本称访问看护为护士走向社会、家庭从事照顾病人的工作[2 ] 。中国较普通地称为社区护理 ,把家庭护理包含在其中即提供护理于个体、家庭或团体 ,使全民达到健康[3] 。无论各国怎样解释“访视护理”但目标都一样 ,就是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高生活质量。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种…  相似文献   

4.
周琼  孙敏 《护理研究》2009,23(7):1867-1868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时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哮喘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施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随访3年后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病人及家属的测试成绩、处理哮喘发作的能力及临床疗效均明显增高。[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哮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家庭成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入本院治疗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的132名哮喘患儿,按不同时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照组72例:实行传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对哮喘疾病认识更多,用药依从性更好,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哮喘发作次数及因病误学(家长务工)天数显著减低,患儿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P <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控制哮喘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农民肺病人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法,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48例农民肺病人于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讲座、呼吸操训练、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出院时确保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护技能,出院后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同一环境工作人员情况等干预手段,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措施。于病人出院6个月后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后病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农民肺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活体肝移植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将11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量表4.0(PedsQL4.0)中文版调查干预后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丽洁  张文光 《全科护理》2014,(18):1707-1708
[目的]探讨护理晨会制度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质量控制标准为依据,以护士长日查房、责任组长护理质量管理记录为问题来源,采用讨论式护理质量反馈及持续改进的方法。[结果]通过每日护理晨会,平均每日发现并纠正护理问题2件或3件,通过责任组长纠偏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6起,修订护理工作流程3个,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到96.5%,护理文书合格率提高到95.9%,病人满意度达98.5%,全体护士对存在护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结论]开展每日护理晨会可对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减少了护理问题重复发生,在护理质量控制各项指标、质量控制及时性以及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态度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冯瑞果  梁健一 《全科护理》2012,10(19):1783-178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首次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合理应用舒适护理,具体可从环境、心理、生理、社会方面进行舒适护理。[结果]70例病人均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改善,均能继续规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在首次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冯秀玲  萧碧婷 《全科护理》2016,(17):1744-1746
[目的]研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脑梗死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病人遵循随机平等原则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康复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康复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家庭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病人,可促进病人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护士长互相学习观摩的实施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世萍  杨志贤 《天津护理》2003,11(2):104-104
护士长是基层护理单元的管理者。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院从事临床护理管理的人员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其中大部分管理者是从基层护士中选拔上来委以护士长的责任。事实上,从职业护士到第一线管理者之间在技能上存在很大差距。以往常常认为技能差距可以被克服,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实证为基础的护理”与临床护理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对提高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概念、实施步骤及理论框架,探讨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人性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论指导基层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以人性化护理理论为指导,以护理专业特殊性为切入点,探索出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举措。结果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执行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理论指导基层护理管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洽了护患、医患关系,提升了执行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TOPIC. The concept of nursing presence has been explor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nursing practice.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presence in nursing and to enlighten nurses on the subject of being with people in ways that values the meaning of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patient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nursing textbooks were used. CONCLUSION. This is a literature review that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presence for nurses. Clarifying this concept will further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will provide nurses with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 act of being present into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