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纵韧带是连结整个椎体后缘,构成椎管前壁而纵行走向的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发生骨化,逐渐增厚造成椎管狭窄,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颈椎的后纵韧带骨化简称为OPLL。 OPLL可引起颈椎椎管狭窄,严重时可引起脊髓器质性损害,从而导致四肢痉挛性瘫痪。人们对OPLL认识较晚。60年代日本学者Tsuklmoto首先报告。80年代北京医大三院在我国首先报告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报告。我院从1988年至今共收治59例OPLL,施“颈椎椎管扩大、骨性椎管成形术”,随访8~36个月,均收到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1性别及年龄 男39例,女20例;年龄50~60岁最多,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应力的变化.[方法]选择C4/5节段孤立型、混合型和节段型OPLL患者和正常人各1例行CT扫描,采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和Hypermesh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6.12软件计算在前...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可松  夏群 《颈腰痛杂志》2008,29(2):159-16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当骨化块压迫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引起临床症状时叫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近年来,有关手术治疗OPLL症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手术方式亦不断改进,但每种方法均有其优劣之处及适应范围。本文就OPLL症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韧带骨化是一种以脊柱正常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1])。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解剖位置特殊,直接参与椎管结构的组成,因此,OPLL和OLF的发生常常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引起严  相似文献   

5.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的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 500例日本病例的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的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IM矿化蛋白-1(LMP-1)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形成的相关性,为OPLL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手术切除的16例后纵韧带标本为OPLL组,非骨化的20例颈椎后纵韧带标本为非OPLL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LMP-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MP-1在OPLL组及非OPLL组中均有表达;LMP-1在OPLL组中表达量高于非OPLL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P-1与OPLL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是OPLL形成的原因之一;通过调节LMP-1的表达可能对OPLL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性疾病,进展缓慢,不可逆转,常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以多种脊柱韧带骨化为特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为颈部后纵韧带中的异位骨化,因其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因复杂。由于OPLL具有不可逆性,及时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OPLL的术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等。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中颈椎OPLL手术治疗术式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病理性异位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慢性压迫的一种疾病。该病在日本发病率较高,故也被称作日本人病。OPLL是一种由基因及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因为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当骨化块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时被称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 PLL).近年来,有关颈椎OPLL后路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自然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1839年,Key首先报告了脊椎韧带的骨化现象。1960年,Tsukimoto根据尸体标本的解剖结果对颈椎OPLL进行了描述。1964年,Teray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深化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 (OLF)的认识。方法 复习并分析 1987年 10月至 1997年10月证实为颈椎OPLL合并OLF ,并经过治疗的 9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9例OPLL合并OLF均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并获得显著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颈椎OPLL合并OL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后路椎板成形手术为治疗此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9):1615-1617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病因未明、起病隐匿、病程漫长的进展性疾病,主要以增厚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为特征.由于患者数量有限,病程漫长,因此OPLL大规模研究分析难度较大.近年来,OPLL病因学和病理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先后发现的OPLL危险因素包括特定易感基因、微小创伤、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一系列相关疾病等.OPLL病理机制的早日阐明,将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有望为手术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改善疾病预后.现就OPLL的病理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并不都需要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由于检测手段进步而得以及早发现,临床发病率明显增高,这是一种颈椎后纵韧带内的异位骨化的病理现象.当韧带骨化物压迫脊髓并出现与之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时,才应称之为颈椎后韧带骨化症.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椎后纵韧带起自第2颈椎,沿诸椎体后面抵于骶管。后纵韧带分为两层,浅层为一坚强韧带,自颅底垂直下行,在侧方延伸达椎间孔;深层呈齿状,椎体钩椎关节的关节囊一些纤维即始于此层[1] 。随着年龄增长,在众多因素作用下,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而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临床上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及神经根刺激症状,即为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 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 )。OPLL在日本患者中较常见,所以又称为日本人病。OPLL患者通常有放射学表现,而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神经根、脊髓症…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伟 《脊柱外科杂志》2009,7(5):316-31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全身疾病的特定表现,因此经常伴发颈椎前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骨化症,甚至其他大关节周围的韧带骨化。OPLL一般进展缓慢,目前没有办法抑制它的持续发展。OPLL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病情多数缓慢进展,往往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脊髓神经已经受压很长时间,变扁甚至萎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分析与国人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 tudinal ligament,OPLL)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临床收治以及回访收集95例OPLL患者,以骨化类型为参考指标,进行骨化类型与患者年龄、骨化椎节数、椎管占位率、伴胸椎OPLL、伴C3OPLL等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分析,再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其与OPLL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混合型OPLL在伴C3 OPLL、伴胸椎OPLL以及骨化椎节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而连续性OPLL的骨化物厚度及椎管占位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患者年龄与骨化类型、骨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脊柱OPLL化可通过一些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评估,如是否伴有C3OPLL、骨化类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诊治方案的决策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寻找应力刺激前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表达差异的蛋白,探讨OPLL的发生机制。方法:从3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OPLL患者术中切取后纵韧带组织,清除硬化骨组织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机械应力装置对接种于Flexercell板的细胞施加10%、0.5Hz的机械应力,持续加载24h,以同样接种于Flexercell板未施加机械应力的细胞为对照组。提取细胞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DIGE)及MALDI-TOF/TOF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解其功能特点及其在OPLL发展进程中的可能作用。结果:经过筛选和质谱分析共获得15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14个在应力刺激后的后纵韧带细胞中表达下调,1个表达上调。主要是代谢酶类、翻译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相关的蛋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提示4个表达差异的蛋白与骨化密切相关。结论:机械牵张应力可诱导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多个与骨化相关的蛋白发生差异性表达,其可能与OPLL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病因.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会有OPLL特征[1].颈椎OPL的发病缓慢,从出现症状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历时较长,只有加重趋势,出现局部和神经症状方再考虑手术治疗[2].治疗OPLL引起的脊髓神经根病有很多不同的术式[3-5],它们的疗效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讨论了OPLL的自然史,并对目前治疗方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椎板切除术及椎板成形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有后纵韧带骨化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对自2007-07—2013-11行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3例伴有后纵韧带骨化(OPLL)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历及影像资料判断后纵韧带骨化类型及范围;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致不稳节段;分析各患者DLC损伤不稳节段与脊髓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 13例伴有后纵韧带骨化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均有脊髓及DLC损伤。其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5例,D级3例;DLC损伤节段数:9例为1个,4例为2个。手术方式:前路5例,后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6例提高1级,7例无变化。结论伴后纵韧带骨化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OPLL的分型、DLC损伤的位置、脊髓损伤的范围,充分减压并重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