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成人眶尖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CT和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HRCT显示眶尖骨性结构及交通清晰;常规CT及MRI显示眶尖内结构;①视神经:100%显示,其中MRI27.5%可区分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②MRI冠状位动眼神经显示率85%,鼻睫神经22.5%,外展神经22.5%,额神经、泪腺神经及滑车神经未显示。CT不能显示上述神经。③CT显示眼动脉95%,显示眼上静脉70%。MRI显示上述结构分别为95%、47.5%、。④显示总腱环及眼外肌以冠状位为佳。总腱环只能在MRI显示,显示率达85%,眼外肌中,上斜肌显示率CT为80%,MRI为95%,其余眼外肌均100%显示。⑤眶尖脂肪分布:肌锥内脂肪均显示,肌锥外脂肪CT显示率为85%,MRI显示率为100%,眶上裂区脂肪CT为45%,MRI为77.5%。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眶尖骨性构成,常规CT及MRI检查也能显示眶尖内重要解剖结构,以MRI更优。对眶尖内神经及总腱环与眼外肌起始部观察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图像在眼眶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三维重建图像(3DCT)在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83例眼眶骨折患者均行横断位HRCT检查,其中23例又行冠状位扫描。均作骨算法、重建冠状位图像、矢状位图像及3DCT成像。结果83例眼眶骨折中眶缘骨折11例,58例眶内侧壁骨折,眶下壁骨折14例。结论HRCT的3DCT图像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区的解剖结构,全面、准确观察眼眶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其异常改变,为影像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58例鼻部外伤患者均行X线侧位片和冠状及横断位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主要分析X线侧位片及高分辨率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46例,高分辨率CT检查52例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鼻区线性骨折26例,汇合部横断骨折19例,鼻中隔骨折1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眼眶骨性径线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正常人眼眶骨性径线 CT测量的方法 ,为眼眶重建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选择正常成年男女各 30例 (12 0只眼眶 ) ,CT横断位 冠状位扫描 ,在过眶外缘点的冠状面图像上测量眶左右径 (X1 )及上下径(X2 ) ;在神经 -眼平面图像上测量眶前后径 (X3)、眶外壁长 (X4 )、眶外缘长 (X5)、眶内缘长 (X6 )以及眶上裂宽度(X7)。结果 :2 m m层厚骨算法 CT扫描图像可用于活体眼眶骨性径线的测量 ,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但 CT测量定位点与解剖学测点不完全一致。男性眼眶 X1 、X2 、X3分别为 (39.6 2± 1.81)、(36 .2 9± 2 .2 1)、(4 1.5 8± 1.77)mm,女性分别为 (37.6 6± 1.4 5 )、(35 .0 1± 2 .0 8)、(39.2 3± 1.2 2 ) mm,所有径线左、右侧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男女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结论 :眼眶骨性径线 CT测量的关键是确定扫描基线和测量平面 ,对诊断眼眶畸形、指导眶内手术、眼眶重建及颅底微创外科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宝Yu 《中国医刊》2001,36(5):59-62
CT对眼、耳、鼻、副鼻窦及咽喉的疾病诊断均可提供重要的诊断影像信息 ,具有特殊价值。也是CT诊断又一分支 ,得到临床广泛地应用。1 CT检查方法1 1 眼及眼眶部CT检查  眼眶部CT扫描多采取采薄层 ,3~ 5mm ,若发现病变如眼球内则需 1~ 2mm进行薄扫。必要时可补充冠状面扫描。为鉴别病变经常进行CECT。1 2 眼及眶部正常CT表现  表现为眼及眶部的水平横断面图像 ,可见眼球结构晶状体呈透镜形 ,眼底及玻璃体均显示清晰。眶骨呈高密度影像 ,视神经及眼眶肌肉、脂肪均清晰显示 (图 1 )。1 3 耳的CT检查方法  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CT和1.5TMRI在诊断眶尖区外伤的价值。方法:53例眶尖区外伤病例行64排CT和1.5T MRI检查。结果:64排CT显示本组眼眶壁全部骨折,视神经损伤32例,眼外肌损伤37例,球后血肿12例。1.5T MRI显示视神经损伤47例,眼外肌损伤51例,球后血肿11例。结论:1.5TMRI检查对外伤性视神经和眼外肌损伤等软组织损伤优于64排CT检查,而64排CT检查对眶壁骨折优于1.5T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对颌面骨折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外,通常借助X线影像检查手段,给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我科对接诊治疗37例颌面骨折,结合临床表现,根据不同部位,分别摄取相应:CR、PR、CT及三维CT片做比对分析,结果发现:X线片作为检查手段,需选择投照汤氏位作追加方位投照.对于颧骨、颧弓仍是理想的辅助方法,CT片、对于上颌骨、眶底、眶尖区呈髁状突骨折,同时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CT片较X线片能提供更精确信息.CT三维重建更能逼真显示颧骨、上颌骨、颧弓骨折,图像直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对骶骨与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影像特征的显示,探讨CT冠状位扫描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随机分组的骶骨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45例,冠状位45例进行扫描,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于轴位扫描。结论:CT冠状位扫描对骶骨与骶髂关节影像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其细微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眶爆裂性骨折发病机理、影像学表现及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眶内壁骨折平片主要为患侧筛实密度增高,眶内缘不清、眶下壁骨折主要表现为上颌窦上壁不清。CT除显示骨折外还显示眶内脂肪、眼外肌的疝出和嵌顿情况。眶下壁骨折时冠状位扫描优于轴位扫描。结论:凝有眶爆裂性骨折时应首选CT检查。平片着重观察眶缘是否清晰、完整和鼻窭的透亮度。  相似文献   

10.
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15例,女2例。轴位扫描17例,冠状位加轴位扫描2例,其中9例行HRCT扫描。结果骨折发生在眶内缘1例,筛骨眶板16例。结论CT特别是HRCT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精确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直接、间接征像和并发症,是最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力CT扫描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显示鼻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结构及其在鼻窦炎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冠状位高分辨力CT扫描对29例鼻窦炎的OM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9例全部清晰显示OMC;其中筛漏斗黏膜增厚、狭窄12个,上颌窦口黏膜厚、狭窄11个,筛漏斗和上颌窦口 黏膜均增厚且气道结构消失而骨性结构清晰6个,中鼻甲气房1个,鼻中隔偏曲致中鼻道狭窄3个;结论:冠状位高分辨力CT扫描能良好显示OMC结构及病变,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两者的优势比较。方法 20例LVAS患者行HRCT和3.0TMRI检查。在CT横断位图像上测量前庭水管(VA)中点最宽径,并应用体积重塑(VR)三维重组技术;MRI检查均使用3D——FIESTA序列,在MRI横断位图像上测量内淋巴囊(ES)骨内部分中点最宽径,并应用VR三维重组技术。结果 20例LVAS患者CT均显示双侧扩大的VA;MRI显示双侧扩大的ES和VA。CT和MRI测量其前庭总脚到前庭导水管外口之间的中点位置最大的管径宽度均大于1.5mm。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以正确诊断LVAS,CT主要是显示扩大的VA骨性结构,间接地显示出扩大的VA;MRI可直接显示出扩大的VA和ES。  相似文献   

13.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附2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复习眼眶爆裂骨折的CT资料,探讨CT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骨折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患者行CT冠状位扫描和/或横断扫描,分析其CT表现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本组226例病例,其中单纯内壁骨折105例(占46.46%),单纯下壁骨折13例(占5.75%),双壁(内、下壁)骨折23例(占10.18%),眼眶复合型骨折85例(占37.61%)。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断裂移位、粉碎和曲度异常。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间接征象中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冠状CT扫描是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眼眶爆裂骨折的间接征象尤其是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图像显示正常颞骨解剖结构的优势。方法:对15例检查者行sequence1.0 mm层厚直接横断及冠状扫描,并行0.5 mm层厚横断螺旋扫描、0.5 mm层厚横断和冠状重建。由两位神经影像诊断医师按盲法原则分别对两种图像进行独立评分。结果:27侧成人正常颞骨纳入研究。对观察者1和2进行Wicoxon符号配对秩和检验,分别得出T+=378,和T+=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者观察结果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0.10928,P<0.005,两观察者的评分结果具有相关一致性。结论: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像达到各向同性,在显示颞骨解剖结构方面,较1.0 mm层厚直接横断和冠状扫描图像更有利于显示颞骨精细解剖结构,其便捷的MPR图实现了颞骨复杂且细微的解剖结构的显示要求,为颞骨解剖结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颌神经管的CT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高华 《右江医学》2003,31(5):433-434
目的 研究高分辨CT扫描对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方法 应用高分辨CT对 3 0例正常下颌骨作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连续扫描。结果 根据下颌神经管的走向将全段分为纵向段和横向段两部分 ,矢状位扫描显示纵向段和横向段效果均好 ,以显示纵向段效果最佳 ;冠状位扫描显示横向段效果好 ;轴位扫描作用不大。结论 矢状位和冠状位高分辨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 ,对诊断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肠MRI造影多序列应用方法及MRI造影对小肠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 MR对临床疑诊小肠病变的34例患者进行MR小肠造影 (MRE) 多序列联合成像.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冠状位屏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TSE-BH序列, 冠状位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BTFE) 、横断位扩散加权成像 (DWI) 序列及横断位、冠状位3D-THRIVE序列增强扫描.以不同等级评估小肠MRI扫描图像质量.判断各序列的应用价值.结果 平扫COR-SSTSE-BH序列压脂图像显示最佳, 评估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弥散序列应用价值较高, 联合3D-THRIVE序列增强图像能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结论 MRE多序列联合扫描图像信息量大, 敏感度高, 对诊断小肠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9例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16层螺旋CT轴位扫描并与多平面重建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轴位图像漏诊眶底壁骨折23例,冠状位图像未见漏诊病例;矢状位图像显示眼眶底壁骨折及其移位情况83例.结论轴位图像能显示眼眶内、外壁骨折,冠状位图像能显示眼眶四壁骨折,矢状位图像能显示眼眶底壁骨折及其移位情况,多平面重建能在一次轴位扫描后获得冠状及矢状位图像,可弥补轴位图像对眶底壁显示的不足,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在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鼻骨骨折105例冠状位及轴位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鼻骨骨折34例,双侧鼻骨骨折71例,鼻骨伴鼻缝分离45例,鼻骨骨折同时累及上颌骨额突43例,鼻骨骨折同时累及筛骨垂直板37例,其中伴有同侧眼眶内壁或下壁骨折15例,合并副鼻窦积液28例。结论:冠状位和轴位扫描相结合的高分辨率CT可作为鼻骨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冠状及横断位HRCT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X线及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13例(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20例患者经CT检查均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13例,线性骨折7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5例,上颌窦骨折4例,额骨骨折1例,眼眶壁骨折4例,鼻中隔骨折1例,筛窦纸板骨折2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HR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通过眶尖部结构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 ,为鼻内镜下眶尖部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 ,减少手术并发症。②方法 随机选取 30例成人尸头进行CT扫描 ,对前鼻棘至眶尖部各结构的距离、侧偏角、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各径线长度、毗邻关系等进行断层影像解剖观测。并将CT扫描图像与断层切片进行对照。③结果断层影像测量前鼻棘至视神经管眶口、颅口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 (70 .35± 4 .93)、(72 .76± 5 .0 3)mm ,侧偏角分别为9.6 5°± 1.30°、5 .4 4°± 0 .86°。视神经管内侧壁中部最薄 ,视神经管中部为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④结论以FV平面作为轴位扫描基线 ,结合水平及冠状位CT图像进行分析 ,有利于眶尖部结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