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诗洋  席小青  王月红  王丽 《广东医学》2014,35(15):2370-2372
目的 观察存在慢性心率增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其在慢性心率增快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慢性心率增快组(80例,平均心率≥80次/min),非慢性心率增快组(80例,平均心率< 80次/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ngⅡ、ALD、脑钠肽(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 慢性心率增快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ngⅡ、ALD水平均高于非慢性心率增快组(P<0.05),随NYHA分级逐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ngⅡ、ALD水平与LA呈正相关(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P<0.001).结论 AngⅡ、ALD可能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中慢性心率增快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参与恶化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及其相关因素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心力衰竭患者组按照心衰程度、LVEF、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等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心衰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不同LVEF水平、不同疾病构成及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合并窦性心率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常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每日1次,连续应用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搏出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搏出量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可进一步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假手术稳心颗粒干预组、心衰安慰剂组和心衰稳心颗粒干预组。用主动脉瓣返流致容量超负荷联合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超负荷制作CHF兔模型。四组在腹主动脉缩窄或其假手术后8周分别观察心率和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家兔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心衰安慰剂组心脏重量/体重(HW/BW)、肺湿重/体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高于假手术安慰剂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后者(P〈0.05);心衰稳心颗粒组的HW/BW、肺湿重/体重,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心衰安慰剂组(P〈0.05),LVEF、LVFS高于后者(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心衰时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组,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前后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彩超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增加。其中磷酸肌酸组总有效率达90.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与常规治疗药物联用能更好地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后对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6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在Ⅱ~Ⅳ级患者,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结果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胸比缩小.左室舒张朱期内径(LV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BN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可使BNP值明显下降,增加LVEF,缩小左室内径,改善心功能,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诊断心衰和了解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存在慢性心率增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慢性心率增快在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慢性心率增快组(60例,平均心率≥80次/分),对照组(60例,平均心率<80次/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组患者血浆BNP与ADM水平。结果慢性心率增快组BNP水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率增快组ADM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浆ADM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率增快进一步影响了心衰进程,加剧了心衰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Lovastatin)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外,加用洛伐他汀片。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脏彩超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1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较治疗前均有所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胡健  张汝  李改丽  王建  王晓湘 《西部医学》2010,22(7):1206-1207,1209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BNP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6周。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浆BNP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治疗心衰药物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吉林医学》2008,29(15):1287-1288
目的:比较稳心颗粒与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的心率、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评价2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心力衰竭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56.39±14.7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Ⅳ级,随机分成稳心颗粒组与地高辛组,治疗中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但地高辛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均较前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地高辛组与稳心颗粒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总数明显高于稳心颗粒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且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较多(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地高辛相比疗效相当,但更为安全,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115床疗效。方法选择CHF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4周,随访18个月。前后对比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再住院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常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观察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应。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治疗组34例,除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外加用洛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顿服,各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均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NYHA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尚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将心衰患者随即分为30例常规治疗组和34例加用辛伐他汀组,1个月和6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心衰患者在治疗1个月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辛伐他汀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LVEF升高更明显(P〈0.05)。心衰患者在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个月和6个月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辛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A组38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10mg/d治疗,B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10mg/d,倍他乐克6.25mgbid,6d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变化;采用超声学检查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室间隔厚度(IV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内径指标显著下降,LVEF显著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A组及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3.7%、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P〈0.05),且B组优于A组。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ige分析仪检测外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超声诊断仪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数值,比较正常对照组(21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例),慢性心力衰竭组(61例)BNP、CRP浓度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BNP、CRP、LAD、LVEDD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均有升高,LVEF和FS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RP、LAD、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LVEF和FS随心功能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脏结构的重塑和非特异炎性反应,外周血BNP、CRP浓度升高,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心室结构重塑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评价D-二聚体水平与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和23例心功能I级的心脏病患者,ELISA法测定入院1~3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随访患者1个月,统计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发生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 将患者分为有终点事件组(8例)和无终点事件组(78例)。结果 ①心力衰竭组和心功能正常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I~Ⅳ级)D-二聚体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②D-二聚体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γ=0.953,P〈0.05),与LVEF呈负相关(γ=-0.930,P〈0.05),与LVFS呈负相关(γ=-0.896,P〈0.05)。随着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而血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高。③有终点事件组与无终点事件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 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1个月内终点事件(死亡和再入院)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OR=5.67,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和NYHA分级、左室收缩功能参数以及近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D-二聚体水平不仅可用于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还可揭示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君  薛宏群  陈志媛   《中国医学工程》2011,(1):73+75-73,75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9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氢氯噻嗪或呋塞米、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地高辛、阿司匹林等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分别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并测定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用药12周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LVEF、LVEDD、FS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通过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提高心功能分级和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莹  马会军 《当代医学》2013,(25):41-4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并予抗心衰治疗3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酸水平,并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期36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心力衰竭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Ⅱ、Ⅲ、Ⅳ级之间的血尿酸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血尿酸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06,P〈0.05),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浓度增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组40例;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2.5mg,bid,逐渐增至目标剂量20mg,bid。维持稳定剂量至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指标。结果卡维地洛治疗后LVEDD、LVESD缩小,LVEF、FS、SV明显提高,NYHA分级改善。上述指标与该组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疗效可靠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欧家满  谭海涛  鲁桓 《当代医学》2009,15(12):113-114
目的观察联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善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治疗组6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静息心率(H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功能级别、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