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息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5 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SaO2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患儿SaO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喘憋及肺部哮鸣音)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起效更快,疗效更高,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孙媛  卢庆润 《中原医刊》2011,(19):23-24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普米克、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炎、止喘、祛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普米克、氨溴索生理盐水氧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7~10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消失时间、末梢静脉血氧饱和度、抗生素应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两组末梢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更明显。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平均住院日更短(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联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有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肺部哮鸣音、喘憋等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对于超声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夏文芬 《现代实用医学》2013,(8):903-904,909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0.5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ml+0.9%氯化钠注射液1ml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相关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者最大呼气流量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差异,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及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呼气流量以及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上的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郑新兰 《吉林医学》2009,30(14):1434-1435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运用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方式。观察组6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结果:观察组在血氧饱和度、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愈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可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反复喘息、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相比,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气喘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的改善程度,分析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肺功能,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为(2.57±0.22)L,最大肺活量为(3.74±0.63)L,动脉血氧含量为(72.15±3.51)%,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时,采用氧驱动雾化治疗手段,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血氧饱和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差异,为探讨合理的雾化治疗小儿急性哮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均能有效缓解小儿急性期哮喘,雾化效果相当,氧驱动雾化吸入更利于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但需要氧气源,而空气压缩泵适合家庭使用,二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氧疗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2组均进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氧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优质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咳嗽、喘息、肺部湿啰音等哮喘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和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氧疗治疗小儿哮喘中实施全面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32例,两组除雾化方式不同外,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1)。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青紫、治疗中止等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患儿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用于下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而超声雾化产生的雾粒较大,容易沉降于大气道,上呼吸道疾患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欢莲 《四川医学》2006,27(6):644-645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另外70例患儿常规治疗(抗生素+超声雾化)作为对照组。监测临床症状,肺部体征,X线征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X线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气分析中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能迅速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3.
钱石陆  潘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80-3381
目的比较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两种雾化方式对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氧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综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小儿哮喘均疗效显著,相较之下,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起效快,疗效显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可以帮助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氧气组)84例,超声雾化组(超声组)78例,2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5)。2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P均〈0.05),超声组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 h显著降低(P均〈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咳嗽、胸闷、治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P均〈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刺激性小,患者耐受性好,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夏小娇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31-153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6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吸氧、化痰、抗感染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30及60 min后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临床症状、肺部影像以及血气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更能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氧饱和度,减缓呼吸频率,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艳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00-101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喘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氨溴索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41例传统给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喘鸣音及湿哕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2、7%比68.3%,P〈0.01)。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氨溴索治疗喘支患儿疗效好,药物全身不良反应少,且氧驱动雾化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EF、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a O2和PEF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同时,两组的住院、憋喘、肺部哮鸣音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哮喘患儿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并结合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比2组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量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及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量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疗法,2组患儿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均接受物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有效排痰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有效排痰时、退烧和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为(10.8±2.3)d,总有效率达95.2%,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及合理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加速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氧气雾化吸入器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面罩组(55例)和口含嘴组(55例),两组均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口含嘴组治疗效果好于面罩组(P〈0.05);雾化吸入中及吸入后口含嘴组SpO2显著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使用口含嘴连接雾化吸入装置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明显好于面罩吸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