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伊曲康唑组48例,予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连续14 d;氟康唑组46例,予以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d,连续14 d。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伊曲康唑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7.5%(42/48),高于氟康唑组的82.6%(38/46),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 2,P=0.378 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 8,P=0.700 9)。结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方法:将2014.5~2016.01期间该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伊曲康唑组与氟康唑组,每组43名。伊曲康唑组采用口伊曲康唑进行治疗,氟康唑组采用口服氟康唑治疗,持续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伊曲康唑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优于氟康唑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都比较确切,能有减轻症状、治愈率高,值得大面积的推广以及继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毛囊炎采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每组58例。伊曲康唑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治疗,氟康唑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伊曲康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2%高于氟康唑组的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纳差等,但不影响治疗效果,伊曲康唑组不良反应为5例(8.6%),氟康唑组不良反应4例(6.9%),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疗效均较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口服伊曲康胶囊200mg,每日2次,于午晚餐后即服,共14天,同时外用2%酮康唑洗剂,每日1次,共14天.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4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有34例痊愈,显效10例,总有效率95.6%.结论 伊曲康唑与角质层有高度亲和力,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随机分为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氟康唑组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伊曲康唑组则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伊曲康唑组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氟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伊曲康唑组为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洪 《当代医学》2013,(35):150-150
目的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监利县皮肤病医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80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伊曲康唑组40例,对患者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药物150mg/d、患者持续服用15d;氟康唑组40例,其药物治疗与伊曲康唑组患者的用法相同,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口服药物治疗后,其病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伊曲康唑组40例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0%;氟康唑组40例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9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对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两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UVB)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2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口服伊曲康唑、维生素B6片,同时照射UVB。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维生素B6片,观察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周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86.36%、63.16%及93.18%、76.3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中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UVB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随机分为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氟康唑组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伊曲康唑组则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伊曲康唑组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氟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伊曲康唑组为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伊曲康唑联合二硫化硒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二硫化硒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7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唑200mg口服,每日1次,同时联合外用二硫化硒,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20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在治疗结束时分别是54.6%、81.1%;治疗结束后2周的有效率分别是66.7%、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联合二硫化硒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兴进  张壤之 《吉林医学》2011,(32):6803-6804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合特比萘芬凝胶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100 mg/d,一次口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同时皮损处外涂特比萘芬凝胶,早晚各1次。对照组单纯外涂特比萘芬凝胶方法和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5%、8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合特比萘芬凝胶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研究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分别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50例。A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远期复发率等指标。结果:A组使用伊曲康唑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使用氟康唑组患者92%(P<0.05)。使用伊曲康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人数均显著少于使用氟康唑组患者(P<0.05)。结论:伊曲康唑比氟康唑具有更高的亲角质性与亲脂性,使用后药物浓度较高且远期治疗效果较好,疾病复发率低。使用药物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高,可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促进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肤疾洗剂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伊曲康唑200 mg餐后服用,1次/d,连续1周,同时用肤疾洗剂湿敷,2次/d,连续用4周。对照组给伊曲康唑200 mg餐后服用,1次/d,连续1周。观察两组1周与4周后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的总有效率分别是46%和28%,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和72%。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肤疾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伊曲康唑、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与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门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5例 ,采用伊曲康唑口服与采乐洗剂外洗。对照组 5 5例 ,单纯用采乐洗剂外洗。 2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4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8 1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 =3 3 5 0 ,P <0 0 0 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采乐洗剂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满意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口服国产伊曲康唑0.2 g,2次/d,连用7 d,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0.2 g,1次/d,连用14 d后改为2粒,1次/周;两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d,连用12 d,外涂复方氯柳酊干燥后再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连用14 d。1月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3、6个月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冲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分析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与外用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症状典型,经真菌学检查确诊的马拉色菌毛囊炎共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餐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连续7d,同时外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3次/d,连续用药4周;对照组单纯外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3次/d,连续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4周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9.47%和95.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和82.35%(P〈0.01)。结论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联合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洁思  张璇君 《河北医学》2009,15(7):817-819
目的:观察窄谱UVB联合小剂量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2例给予局部照射窄谱UVB,每周2次,连续4周,同时口服伊曲康唑100mg,每日1次,连服4周;对照组46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天1次,连服4周。结果:治疗后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3.85%、58.70%,有效率分别为90.38%、93.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窄谱UVB联合小剂量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减少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对照组(口服酮康唑)各56例。治疗后2周、8周、12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Х^2=0,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性阴道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煌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4):153-153,156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性阴道炎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将129例念珠菌患者分为两组。伊曲康唑组65例,伊曲康唑200mg/d,口服,连服3d;氟康唑组64例,氟康唑150mg/d,口服,连服3d。结果:两组患者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伊曲康唑组与氟康唑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2/65)和94%(60/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伊曲康唑组3例(5%),氟康唑组2例(3%),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结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性阴道炎的疗效、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杨艳秋  冷吉燕  宋建国  杨伟民  王丽 《广东医学》2006,27(10):1555-1556
目的对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30例老年真菌感染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每天200~400mg,连用14d,以后根据病情,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400mg/d,连用14~28d。结果总显效率为76%(29/38),清除率为77%(23/30);伊曲康唑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轻微6%(2/30)。结论伊曲康唑是一种疗效高、安全性较好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伊曲康哇联合硝酸舍他康哇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哇胶囊200mg,每日1次,餐后或餐中服用,连服2周,同时外用2%硝酸舍它康哇软膏3周;对照组单纯给予2%硝酸舍他康哇软膏外用3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4.3%,对照组有效率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曲康哇胶囊联合2%硝酸舍他康哇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