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安仙 《大家健康》2017,(10):16-17
目的:本文就负压引流在预防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肥胖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缝合;观察组患者60例,在进行缝合之前给予负压引流,就两组患者切口的脂肪液化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率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一些体型肥胖的剖宫产产妇进行负压引流,其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的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术后愈合速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取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剖宫产手术的标准程序进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管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术中放置自制的简易负压引流管能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肥胖剖宫产产妇200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直接缝合,观察组应用简易负压引流。对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6.8±1.4)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72%、(10.9±1.9)d ( P<0.05)。结论:肥胖剖宫产产妇应用简易负压引流,操作简单,且可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韶关市铁路医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缝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比较2组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切口脂肪层放置微细腹壁引流管在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不良方面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12年11月200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在关腹时在皮下脂肪层底部、腹直肌前鞘上放置自制微细腹壁引流管,术后48h拔出.对照组不置引流管.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不愈合率0.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P<0.005),术后病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中放置微细腹壁引流管持续引流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中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剖宫术并采取纵行切口产妇的临床资料,皮下均放置负压引流管。结果518例剖宫产术中采用不缝合脂肪层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的方法缝合切口,其中甲级愈合516例,占99.61%,乙级愈合2例,占0.39%,无丙级愈合者。结论剖宫产术口切口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可以引流切口渗血、渗液,促进愈合,提高切口的甲级愈合率,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医生掌握,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妇产科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形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改用皮下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肥胖患者400例,纳入标准:1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层厚度≥3cm;2术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重度贫血等合并症;3手术切口方式均为下腹部纵形切口。其中对照组240例,观察组160例。观察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硅胶负压引流管1根,脂肪层不单独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脂肪层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皮下脂肪层不缝合联合硅胶管负压引流装置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接负压引流,对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经引流管冲洗引流.对照组则不留置引流管,对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则按传统方法予以换药.结果:对照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天和13.1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周艳敏 《浙江医学》2018,(18):2053-2054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负压引流预防女性患者开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开腹手术后采用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的137例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逐层缝合切口的9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脂肪液化率分别为0.0%和15.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对照组患者脂肪液化与其BMI、切口愈合时间有关(均P<0.05),与手术时间无关(P>0.05)。结论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预防脂肪液化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对预防肥胖患者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腹部手术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及引流组213例.负压引流组采用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单独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结果 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行皮下置管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有利于切口愈合和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熊世龙 《吉林医学》2010,(30):5356-5357
目的:探讨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吸引在腹部Ⅲ类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82例腹部手术术后属Ⅲ类切口的患者,按是否应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A组:应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40例。B组:常规缝合腹壁切口42例。结果:A组40例均于术后4~5d拔出引流管,有2例(5%)发生切口红肿、积液,其余38例均工期愈合(95%)。B组42例术后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达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吸引是一种满意防止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李军  郭洪启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26-127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的临床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2011年12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对传统组与改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对比分析中,改良组切口液化后愈合时间、整体愈合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5),改良组换药次数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方法能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藻酸盐敷料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20例,分为实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二组均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比较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患者疼痛程度、伤口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t(p0.05)。结果:二组间愈合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其他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藻酸盐敷料有利于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渗液及伤口床的管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娜 《吉林医学》2011,32(16):3300-330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应用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切口脂肪液化为试验组和常规清创换药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肥胖16例,妊娠水肿11例,滞产5例,使用电刀6例,贫血5例,试产失败改为手术者4例,粪性羊水6例,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肥胖、妊娠水肿、贫血、滞产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应用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李运莲 《中外医疗》2011,30(21):103-1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体会,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经处理后全部痊愈,其中5例于局麻下行二次缝合7~9d后痊愈。结论熟悉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并及时正确处理,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切口脂肪液化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 ,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 ,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我院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 5 9例 ,其中 37例经过切口负压引流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切口负压引流组 37例 ,男 2 1例 ,女 16例。年龄 33~ 72岁 ,平均 4 8 6 1岁。上腹部手术 2 3例 (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手术 12例 ;胃大部切除术 4例 ;胃癌根治术 6例 ;胰腺囊肿内引流术 1例 ) ,下腹部手术 14例 (结直肠癌根治术 12例 ;阑尾切除术 1例 ;肠肿瘤切除术 1例 )。传统方法组 2 2例 ,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