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和典型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倒经病理证实的GCT患者的CT(26例)和MRI资料(46例),将60%以上病例所拥有的表现定义为常见表现,拥有全部常见表现的病例定义为典型痛例。结朵GCT的CT常见表现有: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呈软组织密度,无钙化;边缘清楚,有完整或不完整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同时具有上述CT常见表现者11/26例,占42.3%。MRI常见表现包括: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信号不均匀,有坏死裘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缘见低信号环,周围见骨髓水肿,骨旁软组织肿张但无软组织肿块。同时具有上述常见MRI表现者15/46例,占32.6%。结论充分认识GCT的CT和MRl常见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具有典型cT和MRI表现的病例并不常见,在诊断和鍪别诊断中不应过分强调。  相似文献   

2.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和CT、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于长骨,其中,长骨干骺端或骨端8例,骨干1例。X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或肿块,骨膜反应少见。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多样,在长骨干骺端或骨端有溶骨性破坏,伴有较大软组织肿块且无明显骨膜反应的,应考虑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3.
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珊珊  叶泳松  钟治平  刘波  刘新霞 《广东医学》2006,27(10):1490-14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16例行CT和(或)MRI检查,全部病理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1例原发于骨,5例发生于软组织。结果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原发于骨者主要CT表现为骨质膨胀性,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合并较大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少见;MPd表现为T1T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原发于软组织者CT及MRI表现为非特异性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晰,邻近骨常不受累。结论CT及MRI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特别是MRI还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及检测术后有无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长骨骨巨细胞瘤的CT征像,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长骨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特点为偏心、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多有不规则的硬化缘,破坏区内密度多不均匀,部分病例骨壳不完整并伴有软组织肿块.结论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可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膨胀性病变、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低到高不均匀信号,病变边缘比较清楚。结论CT结合MRI扫描对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显示,6例呈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均显示明显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边缘多光整清晰,4例可见硬化边;骨内软组织密度多数不均,1例CT可见液平面;骨外软组织肿块X线平片观察不理想,以CT为准。认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X线、CT表现,该病术前正确诊断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骨巨细胞瘤在X线片及CT的表现特征。方法对6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表现进行了分析。60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将X线表现与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的基本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多薄而完整,其间可见骨间隔,典型者构成皂泡样改变。CT扫描显示大多数骨壳并不完整,肿瘤内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溶骨性巨细胞瘤呈溶骨性改变,多无完整的骨壳和骨间隔,肿瘤的边缘残留的骨壳仍保留膨胀的特征,并可看到和骨壳缺损区相一致的软组织肿块。恶性骨巨细胞瘤为溶骨性的破坏区,于骨干侧出现虫蚀状或筛孔样骨质破坏,并可见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范围超越破坏区。CT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内有无出血、破坏、钙化等内部结构。结论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骨巨细胞瘤首选,CT能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大小及肿瘤的内部结构,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谢艳 《当代医学》2013,(21):109-110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资料,依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的特征。结果 X线表现:21例患者出现松质骨溶骨性骨质破坏;13患者出现偏心性生长,12例患者有轻中度膨胀扩张;CT表现:13例患者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改变,偏心性生长病变患者有10例,8例患者病变边缘发生硬化,6例病变边缘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情况发生,还有6例见软组织肿块影;MRI表现:8例患者的病灶的信号成不均匀分布,其中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皮质中断不连。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的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X线结合CT、MRI影像学检查可以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确诊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27例X线、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CT表现。结果:(1)骨质破坏以偏心性、膨胀性、囊样为多(15例);其次为偏一侧性溶骨性破坏(6例)。(2)少部分病例病灶内可见不同形态的分隔(7例)。(3)发生于椎体的骨巨细胞瘤以侵犯单个椎体多见(16例);部分病例椎体附件亦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4例)。(4)椎体病理骨折导致椎体压缩变扁或楔形变8例。(5)软组织肿块影11例。提示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X线、CT表现呈缺乏长骨骨巨细胞瘤的特征性,但其提供的影像学征象对于诊断还是很有价值的,CT的应用更提高了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骨巨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CT及MRI影像学征像.结果20~40岁为最常见发病年龄,膝关节周围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变影像学特征囊状破坏伴有皂泡状表现22例,溶骨性破坏8例,骨骼变形伴骨外软组织肿块3例,侵犯邻近骨质4例,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2例,细层状骨膜反应2例.结论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X线平片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方法,CT对于微细病变显示优于平片,MRI对脊柱、颅骨部位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分析(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骨巨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CT及MRI影像学征像。结果20~40岁为最常见发病年龄,膝关节周围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变影像学特征囊状破坏伴有皂泡状表现22例,溶骨性破坏8例,骨骼变形伴骨外软组织肿块3例,侵犯邻近骨质4例,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2例,细层状骨膜反应2例。结论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X线平片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方法,CT对于微细病变显示优于平片,MRI对脊柱、颅骨部位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复习、查阅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行CT扫描10例,MRI检查6例。结果 20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性16例,女性4例,发生于股骨7例、发生于胫骨8例,发生于腓骨2例,发生于尺桡骨远端2例、发生于肱骨1例,所有病例在X及CT上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偏心性融骨性骨质破坏,周缘可见骨质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胀,MR上表现为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影,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结论掌握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上述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夏同敬  杨文江 《中外医疗》2016,(25):187-189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形式,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8例骨巨细胞瘤病例,对其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X线、CT和MRI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56例,其余22例为骨盆、脊柱及不规则骨,病灶呈偏心性囊肿膨胀性骨破坏,界限清楚锐利,有骨脊但无分隔,无钙化,富血供;MRI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CT增强及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在临床骨巨细胞瘤诊断中,通过较为系统、仔细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从而能为骨巨细胞瘤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1例行X线检查患者中,病灶区均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部分见骨皮质膨胀改变、溶骨性骨质破坏、"皂泡状"改变。17例行CT检查见偏心性生长、硬化边缘、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密度影及液-液平面征象,部分累及关节面。18例行MRI检查患者中,等长T1 WI/等长T2 WI 7例,等短T1 WI/等长T2 WI 8例,等T1 WI/等长T2 WI 1例,长T1 WI/等长T2 WI 2例。STIR呈稍高混杂信号6例,余12例呈高信号。8例CT与MRI均检查出液-液平面的患者液平比与肿瘤良恶性的分布不同。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可提高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MRI比CT在观察骨巨细胞瘤液-液平面表现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及MR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多见于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影像学表现呈多种多样,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伴有明显软组织肿决,骨膜反应少见.本组3例位于股骨下端,3例胫骨上端,1例位于肋骨,下颌骨1例.1例为多骨多发.结论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若在长骨或其它骨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伴有巨大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应考虑诊断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可能.确诊仍须手术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骨端肿瘤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判断以及鉴别认真.方法 :选取已经经过确诊病情的40例骺板闭合后侵及、接近关节面骨端肿瘤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经分析比较,发现11例巨细胞瘤偏心扩张.2例肿瘤密度降低.骨样骨瘤3例,边缘硬化,钙化病变,病灶<2厘米.软骨母细胞瘤2例,点状骨质破坏、条状、片状钙化.在纤维黄色瘤1例,溶骨性骨质破坏,MRI、T1、T2 WI显示低信号.骨密度高1例.骨肉瘤10例,骨转移7例,诊断相对容易.软骨肉瘤4例,溶骨性破坏.钙化的软组织肿胀的快速发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大.骨纤维肉瘤1例,囊性扩张,不损伤,不规则的边缘.结论 :在临床上进行骨端肿瘤的影响诊断,其影像表现对骨端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临床与病理证实的55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其特点.结果:55例中位于长骨50例、扁骨5例.X线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囊状骨质破坏区,皂泡样改变及骨包壳.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基本完整,典型呈皂泡样改变.MRI表现为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多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多数征象相互对应.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软组织黏液样纤维瘤(CMF)的CT及MRI表现,探讨CMF少见部位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少见部位CMF影像学资料,7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中,发生在长骨骨骺4例(胫骨近远端骨骺各1例,股骨近端骨骺1例,腓骨近端骨骺1例);扁骨2例;短骨1例。1 CT表现: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偏心性骨质破坏4例;硬化边5例;粗细不均骨嵴或骨性间隔4例;7例均未见钙化或软组织肿块。2MRI表现:2例为T1WI低信号,2例为T1WI等信号,4例均表现为T2WI及T2WI抑脂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结论:CMF三种组织成分在CT和MRI上具有一定特征,可发生在长骨骨骺、扁骨、短骨等少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