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临床特征及功能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医院诊疗的39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合并相关性脑病的脓毒症患儿分为SAE组(146例),将无脑病脓毒症患儿分为非SAE组(250例)。分析小儿SAE的临床特征、MRI影像学表现、脑电图检测结果、大脑动脉血流参数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SAE组患儿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长于非SAE组患儿,SAE组患儿血乳酸及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SAE组患儿(P均<0.05),SAE组患儿小儿危重病(PCIS)评分低于非SAE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MRI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脑电图检测阳性率高于非SAE组患儿(P<0.05)。SAE组患儿Vd、Vm均低于非SAE组(P均<0.05),SAE组患儿PI、RI均高于非SAE组(P均<0.05)。SAE组患儿G+菌感染率高于非SAE组,其中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高于非SAE组(P均<0.05);两组患儿G-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SAE,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2组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体温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尿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高同...  相似文献   

3.
脓毒性脑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影响脓毒性脑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性脑病发病率为51.38%;高龄、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易并发脓毒性脑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是脓毒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是脓毒性脑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性脑病的发病率高,对有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脓毒症患者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性脑病患者病死率高,对临床上评估脓毒性脑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脓毒症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CVVHDF治疗28例(CVVHDF组)。比较两组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3、5d后外周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8d存活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CVVHDF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PCIS、SO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儿外周血FDP、D-二聚体、CD8+细胞比例及SOFA均逐渐下降(均P<0.05),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CD4+/CD8+及PCIS均逐渐升高(均P<0.05)。CVVHDF组治疗5d后外周血FDP、D-二聚体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D4+/CD8+、PCIS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40例,病死率为69.0%;治疗方式、治疗5d后PCIS及D-二聚体水平是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采取CVVHDF治疗是保护因素(OR=0.007)。结论CVVHDF能进一步纠正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异常,减轻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免疫平衡恢复,对短期预后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危险因素。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CI、EM-BASE、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研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文献中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1年危重病医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外科感染学会关于全身性感染定义国际会议"所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排除合并高热、低血压、肝肾功能衰竭、高钠血症、低血糖、颅内器质性病变、重度营养缺乏、脑出血、使用镇静药物等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判断的患者,将最终入选的患者根据有无CNS功能障碍分为两组,SAE组和无脑病组(NE)。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Meta分析4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SAE组与NE组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pH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4.88(4.64,5.13)、9.43(36.37,42.49)、73.62(71.12,76.13)、-0.04(-0.06,-0.02)]。结论现有研究显示,APACHEⅡ评分、ALT、AST、pH值对SAE的诊断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2013年9月笔者医院ICU收治2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SAE组与非SAE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死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原学资料、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APACHEII评分.结果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9.5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G-及G+菌检出率、WBC、K+、TBIL、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患者病死率、真菌检出率、ALT、AST、DBIL、pH值、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评分、ALT、AST、pH值是SA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3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71例)、脓毒性休克组(61例);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通过脓毒症相关凝血病(SAC)评分标准评估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将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其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通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APTT、PT、TT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脓毒性休克组APTT、PT、TT时间长于脓毒症组(P <0.05),FI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P <0.05)。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8.85%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42.25%(P <0.05)。依据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监测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procalcitonin,PCT)对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收治的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9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3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后第1、3、7天抽血检测PCT浓度;所有患儿行小儿危重症评分法(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结果①三组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C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第1天,PCT水平及PC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7天PCT水平明显升高, PCIS评分明显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动态测监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7月~2020年1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老年脓毒症患者,按照是否出现SAE分为老年SAE组和老年非SAE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类型、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致病微生物、入组后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血钠浓度、血肌酐)的差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SAE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8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其中59例发生SAE(73.75%)。单因素分析提示基础合并冠心病、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疾病严重程度、降钙素原浓度与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SAE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较高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OR=1.266,95%CI:1.080~1.485,P=0.004)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SA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E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较高的APACHE Ⅱ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SA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邱春兰  雷嫏嬛  王兴勇 《重庆医学》2015,44(13):1812-1814
目的 研究血乳酸、凝血功能障碍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及二者对危重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80例危重患儿资料,按危重病评分(PCIS)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30)、极危重组(n=32).比较乳酸、凝血功能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PCIS的下降,危重患儿病情逐渐加重,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入PICU乳酸值、乳酸峰值、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PCIS有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 乳酸、凝血功能障碍与PCIS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是预测危重患儿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CIS将本组分为非危重组(40例,>80分)、危重组(28例,71~80分)和极危重组(22例,≤70分);并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分别比较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及其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3组AT-Ⅲ活性和DD水平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AT-Ⅲ活性与PCIS评分正相关(P<0.05);DD水平与PCIS评分负相关(P<0.05);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浆AT-Ⅲ、DD与其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危重病护理评分(PCIS)在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危重症患儿150例,根据PCIS评分将其为非危重组(A组,81~100分)42例、危重组(B组,71~80分)63例和极危重组(C组,≤70分)45例,比较3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儿无病死;B组病死2例,病死率为3.17%;C组病死5例,病死率为11.11%;3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入院后1、2、3、7 d,PCIS评分均不断上升;B组与C组患儿入院后1、2、3、7 d的PCIS评分均高于A组(P<0.05);入院后2、3、7 d,C组患儿的PCIS评分亦均高于B组(P<0.05)。PCIS评分越高,患儿≥3个脏器功能损伤的概率越小(P<0.01)。存活患儿危重时首次PCIS评分均明显高于自动出院和病死患儿(P<0.01),存活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数亦均明显少于自动出院和病死患儿(P<0.01)。结论:PCIS评分法可有效评价患儿病情和预后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小儿死亡危险评分Ⅲ(PRISM 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流感染患儿34例为血染组,其中20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14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非血流感染患儿6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PLT、CRP、LDH指标检测,评估其PCIS评分与PRISM Ⅲ评分,并分析PLT、CRP、LDH水平与不同病原菌类型、PCIS评分、PRISM Ⅲ评分相关性。结果:血染组PLT、PC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ISM Ⅲ评分、CRP、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阴性菌患儿PLT水平低于革兰阳性菌患儿(P0.05),CRP、L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患儿(P0.05);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PLT水平与PC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RISM Ⅲ评分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RP和LDH水平与PC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RISM Ⅲ评分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LT、CRP、LDH水平可反映患儿病症程度及不同病原菌类型状况,联合检测PLT、CRP、LDH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衡量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生儿脓毒症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新生儿发生脓毒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儿中15例为一般脓毒症,10例为严重脓毒症,5例为脓毒性休克;再根据患儿是否发生CLS为准,将患儿分为CLS组与非CSL组;在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凝血功能障碍等各种相关因素进行了解,自变量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进而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15(13.33%)、4/10(40.00%)、4/5(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及休克和PRISM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出现CLS 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的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与PRISMⅢ评分呈正比关系,患儿PRISI I评分越高发生CLS的概率就越大。对于脓毒症较严重以及PRISI I评分较高的患儿来说,尽早对其血糖、感染标志物等进行检测,对于判断CLS有积极的帮助,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脓毒症合并CL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水痘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3例,入院后两组患儿均予针对病因、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小剂量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APTT、PT显著缩短,PL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B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IC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和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保护脏器功能,降低DIC及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AS法检测65例脓毒症患儿和25例非脓毒症患儿的血浆sTREM-1和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价脓毒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患儿血浆中sTREM-1、PCT、CRP水平和PC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P<0.05),脓毒症患儿不同亚组间的sTREM-1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PCT和CRP对脓毒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2,0.845和0.671;生存组患儿的血浆sTREM-1、PCT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死亡组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和第7天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浆CRP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的sTREM-1、PCT和PCIS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CRP与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结论血浆sTREM-1和PCT水平是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均优于CR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白介素-6(IL-6)检验对脓毒症患儿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 Ⅲ)和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7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43例。比较不同病情患儿及不同治疗结局患儿降钙素原、IL-6、PRISM Ⅲ及PICS评分,通过ROC曲线分析PCT联合IL-6评估脓毒症患而病情的临床意义。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儿PCT、IL-6、PRISM Ⅲ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PICS评分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儿PCT、IL-6、PRISM Ⅲ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PICS评分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ROC分析结果 显示,PCT和IL-6单独用于病情评估是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和0.798,联合评估AUC为0.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IL-6检验能够对脓毒症患儿病情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8.
刘华春 《当代医学》2011,17(31):48-49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脑病(SAE)在ICU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重症医学科于2010年7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21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AE患者组和非SAE患者组的年龄、住ICU时间、病死率、血常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的病死率、PaCO2、TBIL、ALT、AST、pH值、A-PACHEⅡ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E的发病率为37.61%。结论 A-PACHEⅡ评分、PaCO2、ALT对诊断以及预防SAE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albumin,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26例、严重脓毒症组105例、脓毒性休克组91例,另选取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PCT、ALB及PSP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CT、PSP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322例患儿中死亡48例(14.91%),存活274例(85.09%)。严重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PSP水平高于存活组,ALB水平和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ALB、PSP及PCIS评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ALB、PSP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41、0.783、0.784,P<0.01),三项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7.5%、91.6%,预测价值较高(AUC=0.953,P<0.01)。 结论血清PCT、ABL、PS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对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临床可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张梦芹  杨洋  蒋永泼  林荣海  朱佳佳 《浙江医学》2019,(19):2121-2124,2128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患者的严重弥散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存活者亦会遗留各种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SAE的临床表现常难以察觉,对其诊断相对困难。本文对近几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各方面的研究要点进行综述,以增进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SAE早期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