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胸部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胸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62例患者采取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处理,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4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 0)、手术中10 min(T 1)和手术后10 min(T 3)3个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统计清醒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T 0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分别为(132±12)mmHg、(77±8)mmHg、(92±10)mmHg、(74±8)次/min,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130±12)mmHg、(76±8)mmHg、(91±9)mmHg、(75±9)次/min,组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动力学指标较为稳定,无明显波动,对照组术中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显著,术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高;观察组清醒后躁动发生率11.29%,对照组为78.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外科手术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控制效果相对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应用LMA-Supreme喉罩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插管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SPO2以及PETCO2。结果:(1)心率:A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77.9±11.6次/min,75.2±12.5次/min,74.6±8.8次/min,B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85.8±12.4次/min,87.9±13.5次/min,76.8±9.1次/min,两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动脉压:A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83.4±6.5mmHg,84.2±6.7mmHg,84.3±7.5mmHg,B组T1、T2、T3时间点分别为93.8±5.2mmHg,96.2±6.6mmHg,93.8±7.9mmHg,两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A组为5例(11.1%),B组为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应用LMA-Supreme喉罩是比较简便、有效且安全的一种气道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观察组患者腰麻的感觉神经阻滞级别、维持时间分别为第(7±4)胸神经和(224±28)min,与对照组的第(6±3)胸神经和(227±30)min相似(均P〉0.05)。注药后5—30min,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为(71±8)~(72±8)mmHg(1mmHg=0.133kPa),低于观察组的(75±9)mmHg(P〈0.05)。两组低血压和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不同,低血压分别为10%(4/40)与30%(12/40),恶心分别为0%(0/40)与15%(6/40)(均P〈0.05)。采用0.5%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与0.5%布比卡因腰麻有相似的麻醉效果,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少,更适合用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老年全麻患者应用诱导药物依托咪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药物依托咪酯在老年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60例全麻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应用安定为诱导药物)和观察组(依托咪酯为诱导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诱导后插管次数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165/9013/10)mmHg,心率(98±8)次/min,血氧饱和度(93±1)%,诱导后插管次数(1.5±0.5)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6.66%。观察组平均动脉压(135/85±11/9)mmHg,心率(80±8)次L/min;血氧饱和度(96±1)%,诱导后插管次数(1.0±0.5)次;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6.66%。结论采用依托咪酯在老年全麻患者诱导麻醉中对MAP、HR、SpO2影响较小,可减少插管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晋清泉  任娟  马友田 《中外医疗》2014,(23):146-14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50例ASAⅠ~Ⅲ级择期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5例。Ⅰ组:左旋布比卡因7.5 mg+舒芬太尼5μg;Ⅱ组:左旋布比卡因15 mg,两者的容量均为3 mL。观察两组用药后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血压下降显著(P〈0.05),尤其在注药后5~15 min时(注药后5 min:Ⅰ组血压为(123±5)mmHg或(74±8)mmHg,Ⅱ组血压为(106±9)mmHg或(61±7)mmHg,注药后15 min:Ⅰ组血压为(127±9)mmHg或(75±6)mmHg,Ⅱ组血压为107±6/(67±9)mmHg;Ⅱ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持续时间较长,Ⅰ组为(97±16)min,Ⅱ组(115±6)min。两组的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轻,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LIPA喉罩在甲状腺手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SLIPA喉罩麻醉,对照组50例采用气道插管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插管/罩时及插管/罩后的动脉压与心率均升高,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拔管/罩即刻观察组的动脉压为(88.2±3.6)mmHg、心率为(86.7±1.1)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5.4±5.8)mmHg、(96.5±2.7)次/min。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SLIPA喉罩气道管理,麻醉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少,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通气情况进行观察,做好管理工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液体复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急诊120进行院前急诊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所有患者接诊后均给予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视病情需要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予充分性液体复苏;观察组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观察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心率132.4±5.3次/min,脉压23.4±2.6mmHg,血氧饱和度75.4±4.8%;对照组心率136.5±6.4次/min,脉压24.1±3.3mmHg,血氧饱和度76.1±5.2%;治疗前心率、脉压、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102.5±5.0次/min,脉压33.5±4.5mmHg,血氧饱和度93.7±7.0%;对照组心率117.2±6.2次/min,脉压28.8±3.7mmHg,血氧饱和度89.4±5.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诊治疗中,与充分性液体复苏相比,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较快,好转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开颅手术上头架的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研究组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中给局部麻醉药前(T 0)、头架固定即刻(T 1)、上头架后1 min(T 2)、上头架后3 min(T 3)、上头架后5 min(T 4)、上头架后10 min(T 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上头架后,心率均有所减缓,研究组上头架后各时间点T 2、T 3、T 4、T 5的心率水平分别为(66.20±8.76)、(64.54±8.49)、(61.79±7.79、(61.57±6.78);对照组则分别为(70.11±8.41)、(71.14±8.33)、(68.91±8.84)、(67、39±7.75)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上头架前后的MAP水平均无明显波动,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局麻和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均能减小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并且瑞芬太尼的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O.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 Ⅰ~II级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各25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B)的HR、MAP、SpO2、RR,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麻醉镇痛质量。结果两组在各时间段的HR、MAP、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时间:L组为(4.6±1.2)min,R组为(4.9±1.4)min(P〉0.05);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L组为(485±140)min vs (220±30)min,R组为(445±130)min vs (186±38)min(P〉0.05)。两组麻醉镇痛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30mL皆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两者麻醉起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麻醉镇痛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实验组在插管前5 min给予艾司洛尔(1.5 mg/kg),对照组常规给药。监测并记录插管后2、5、10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插管后2、5、10 min,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0.80±6.58)mm Hg、(57.62±9.34)mm Hg、(56.73±6.45)mm Hg,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3.92±6.37)mm Hg、(61.85±8.32)mm Hg、(60.74±7.23)mm Hg;实验组的心率分别为(80.65±4.25)次/min、(80.47±5.47)次/min、(80.54±4.23)次/min,对照组心率分别为(82.64±7.34)次/min、(82.47±6.78)次/min、(82.31±4.66)次/min;实验组平均的脉压和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4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有心律失常。结论:艾司洛尔能安全有效地抑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由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在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95例因外伤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优质护理的为研究组(n=50),选择普通护理的为对照组(n=45),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及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及满意度研究组分别为(20.9±4.1)h、(120.9±4.5)mmHg、(80.3±4.2)次/min、94.0%(47/50);对照组分别为(33.8±7.3)h、(135.9±9.7)mmHg、(102.8±8.2)次/min、80.0%(36/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诊外科实施清创缝合术治疗过程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术中血压、心率保持在较平稳的水平,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60例,应用常规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改良组患者60例,应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前常规组MAP84±4 mmHg,心率75±2次/min;改良组MAP84±4 mmHg,心率74±3次/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常规组MAP80±2mmHg,心率65±2次/min;改良组MAP85±5mmHg,心率73±2次/min,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麻醉起效时间6.5±1.9分钟,改良组麻醉起效时间6.2±2.0分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麻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治疗患者应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使麻醉不良反应和对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均明显减少,同时麻醉起效时间无影响,还可良好的满足手术治疗的麻醉需要,可依据患者的需要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3.
周鹏  周旭明  李润树  安敬华 《吉林医学》2009,30(17):1980-1981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对老年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老年手术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0.75%左旋布比卡因(A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20ml+0.9%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罗哌卡因(B组),用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20ml+0.9%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布比卡因(12组),用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20ml+0.9%生理盐水10ml。三组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对老年人心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能减慢老年患者心率,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肾衰竭患者给予连续性和间歇性肾替代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肾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间歇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行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分别为(401.02±138.32)μmol/L、(19.30±4.51)mmol/L,低于对照组,Ccr、β2-MG分别为(23.79±10.93)μmol/L、(27.98±7.64)m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为(101.1±20.2)mmHg、(88.4±12.5)次/min,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为(15.7±7.5)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浓度/低容量与低浓度/高容量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液在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开胸手术肺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低容量组(A组)与低浓度/高容量组(B 组),每组29例,两组术前、术中措施、麻醉及术式均相同,于手术结束前15 min,A组用0.2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B组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200 ml硬膜外镇痛,两组镇痛时间均为48 h。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VAS、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均低于A组(P均<0.05),但B组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均<0.05),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浓度/低容量相比,低浓度/高容量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液用于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轻、平均动脉压波动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静息心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46例):〈65次/min;RHR2组(50例):65次/min≤RHR〈80次/min;2RHR3组(49例):≥80次/min。对入选患者测定静息心率、动态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比较:RHR3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脉压(24h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均高于RHR1、RHR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RHR增高与收缩压、脉压增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刘彬 《大家健康》2016,(6):137-138
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10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采取镇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状况。结果:比较各时间点两组 Ramsay 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研究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分别为(7±0.4)mmHg、(2.3±1.0)次/min、4%、(1.9±0.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2±1.1)mmhg、(5.3±2.1)次/min、9%、(2.9±1.1)次/min,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处理的效果明显,对降低患者心率、呼吸、血样饱和度等指标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所以,此方式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控制性降压于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行骨科手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后于术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并维持平均动脉压为60~80 mmHg,降幅不超过基础血压的20%~25%。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不过在术中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心率(61.2±5.7)次/min、(57.3±6.5)次/min及平均动脉压(69.2±5.2)mmHg、(71.8±6.5)mmHg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后的半小时,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手术的患者通过控制性降压技术对于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十分有效,同时降低了术中输血的几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2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苏醒时间,气腹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麻醉后子宫松弛度。结果观察组气腹后血气指标PaO2(147.5±25.8)mmHg、PaCO2(38.5±4.8)mmHg显著优于气腹前PaO2(113.1±21.5)mmHg、PaCO2(37.2±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腹后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95.9±11.6)mmHg、心率波动(3.3±0.9)次/min显著小于对照组,苏醒时间(6.5±1.5)min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优良率9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抑制心血管反应,利于子宫松弛,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智 《吉林医学》2010,(33):5945-594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中对血压和脉压的影响。方法:将经氨氯地平(5mg,1次/d)降血压治疗后达到轻度高血压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脂、低盐饮食及按原剂量服用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mg,每天睡前服用1次,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血压和脉压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12周前后收缩压分别为(148±8)mmHg与(132±7)mmHg(1mmHg=0.1333kPa);脉压分别为(64±9)mmHg与(49±9)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两组间比较,辛伐他汀组优于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32±7)mmHg与(146±9)mmHg,脉压为(49±9)mmHg与(63±9)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中,应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