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娥元 《吉林医学》2013,34(15):2870-2871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下降速度以及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疗效明显优于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作为临床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其退黄效果明显,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TBIL、DBIL、TBA、ALT、AST、ALP、GG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ALB、GLB、A/G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BIL、DBIL、TBA、ALT、AST、ALP、GGT降低较对照明显,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64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用腺苷蛋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腺苷蛋氨酸对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对淤胆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纳差的有效率分别为85%、83%,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淤胆型肝炎的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ALT、AST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B、SCB、TBA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曹莹 《中外医疗》2012,31(11):116-116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1000mg+5%GS500mL静滴,1次/d,2周后改口服思美泰500mg,2次/d,茵栀黄注射液40mL+5%GS500mL静滴,1次/d,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婴儿巨细胞性肝炎的66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清热利胆、保肝退黄、补充维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更昔洛韦,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在肝脏缩小、血清胆红素及CMV转阴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在肝脏缩小、降低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CMV转阴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病例数共计50例,按随机数字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在ALT、ALP、TBA、GGT等肝功能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翔燕 《中外医疗》2013,32(7):106-107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8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4),前者接受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者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皮肤瘙痒转阴率、肝消肿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胺酰转肽酶(GG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ALP、GGT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门冬氨酸钾镁以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130例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实施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为观察组。同期另外130例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则实施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总有效率数值比较上,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不明确,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数值比较上,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不明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数值比较上,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不明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门冬氨酸钾镁以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均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性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70例住院淤胆性肝炎病例,按使用腺苷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与否进行分组,然后比较2组之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性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淤胆型肝炎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用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治疗4周,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率、皮肤瘙痒的有效率、肝消毒有效率、肝功能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是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思美泰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内淤胆的疗效。方法:105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内淤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采用思美泰(腺苷蛋氨酸,美国雅培制药公司产品)1000mg加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浙江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产品)4000U,1次/d。两组治疗均连续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临床将思美泰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用于治疗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内淤胆的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症状、体征、肝功能及预后,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化疗期间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照组则应用其他常规保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变化。结果:试验组转氨酶和胆红素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3.33%,对照组转氨酶和胆红素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60.00%,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中效果优于其他常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治疗组给与腺苷蛋氨酸冻干粉针剂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熊去氧胆酸(尤思弗)25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针剂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观察症状、体征,并分别于2、4周复查肝功能,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变化。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乏力、腹胀、恶心、呕吐、肝区痛等症状均基本消失;治疗组的皮肤瘙痒的有效率、肝肿大回缩有效率以及肝功能主要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是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苦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组总有效29例(96.7%),苦黄组总有效20例(66.7%),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效优于苦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有效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我院感染内科收治的54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例)与对照组(n=27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皆为4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氨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皆未发生发热、头晕、头痛、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可以显著提升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甘利欣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检查,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都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较显著,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者而言,选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甘利欣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L、ALB、PTA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对照组为13.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罗丽娟  万盛华 《当代医学》2014,(29):132-133
目的观察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接收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80)。观察组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50mg/(kg·次),1次/d,再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10~20mg/(kg·d),而对照组采取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33例显效,3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75%,而对照组中显效28例,34例有效,1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护肝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25例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腺苷蛋氨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淤胆型肝炎,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淤胆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