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宏  周奕菁 《浙江医学》2010,32(8):1185-1188
目的探讨膜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6例HBV—MN和3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表现、病理及诊治的异同。结果(1)两组发病年龄、血尿值、HT率、血肌酐值及eGFR较HBV—MN组均明显低于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两组患者均以I、II期膜性肾病常见,且HBV—MN组表现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而IMN组以IgG、C3在上皮下和基底膜高强度沉积。(3)治疗方法间比较无明显不同。结论HBV—MN多发于男性中、青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以I、II期膜性肾病常见;激素、霉酚酸酯及拉米夫定临床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由多种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微小病变肾病(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MN)、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疾病类型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反应差异很大,对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疗效最好的是MCD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成人患者大约80%可以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模型的方法。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肾炎模型A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A、B组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16ml/kg),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正常兔血清。肾炎模型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前1周,背部皮内注射正常兔血清进行预免疫;肾炎模型B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后24h,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mg/kg)。于实验第7、14、21、28天取尿液和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并于上述时间点分别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肾炎模型组小鼠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后,第7天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A组升高更明显(P〈0.05)。肾组织病理表现为:。肾炎模型A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区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大量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囊腔变窄,并可见肾小球纤维化形成,其病变程度均高于肾炎模型B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免疫球蛋白预免疫法可以更好地建立小鼠抗GBM肾炎模型。  相似文献   

4.
梁旭栋  周文静  贺学林  夏敏 《浙江医学》2023,45(12):1318-1319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是一种罕见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作为抗GBM病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通过抗体攻击肺和肾脏的基底膜,导致肺出血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本文报道 2022 年6月20 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GPS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等联合治疗,尽管肾脏功能未恢复,但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1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的分析来观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内在联系。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分别占35例(34.7%)和32例(31.7%),其次为肾病综合症26例(25.7%),其中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主伴有肾功能不全,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而青少年IgA肾病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为主不伴有肾功能不全且无急进性肾炎的表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少年,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较青少年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病状血尿/尿检异常和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性硬化。IgA肾病以轻系膜增生为主,成人的重度系膜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大于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葱皮样改变、肾间质小管慢性化的比率均高于青少年。结论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较青少年严重,病理类型比青少年差,病理特点显示预后较青少年差,但仍有少部分的青少年IgA肾病存在慢性化表现,提示预后较差,建议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以IgA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收治的1例以IgA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与电镜特征,以及对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结果:该病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恶化发展迅速。但无肺出血及全身性血管炎症状。血清自身抗体系列、抗GBM抗体与ANCA均为阴性。病理光镜示肾小球环绕型新月体形成,肾小血管无炎症改变。冰冻切片与石蜡微波修复直接免疫荧光示IgA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细颗粒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IgA型抗GBM为阴性;电镜示节段性上皮下、基底膜内及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对强化激素冲击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结论:本病例为特殊类型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其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无法归于目前急进性肾炎的分型,对其临床特点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进性肾炎(RPGN)的临床分型、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48例RPGN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免疫的类型,疾病的发展及病因,探讨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48例患者中,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炎(Ⅰ型)5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Ⅱ型)15例,非免疫复合物型肾炎(Ⅲ型)28例,其中,合并肺泡出血2例。经过初始治疗,有83.33%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例合并出现肺泡出血的患者经MP冲击治疗及血浆置换后,症状得到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7.5%,临床疗效良好。结论明确RPGN免疫的类型,疾病的发展及病因,方能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段,权衡治疗的利弊,正确评价预后情况,继而达到有利于治疗,有利于患者,有利于临床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关金  生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723-1726
目的 分析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4-2014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6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参照WHO(1982年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类方法,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肾脏病理明确诊断。观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各型CKD发生率及2004-2008年和2009-2014年CKD类型变化。结果 610例CKD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468例,其中IgA肾病(IgAN)153例(32.7%)、膜性肾病(MN)131例(28.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22例(26.1%)、肾小球微小病变(MCD)31例(6.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7例(5.8%)、膜增生性肾炎(MPGN)2例(0.4%)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GN)2例(0.4%);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142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51例(35.9%)、狼疮性肾炎(LN)38例(26.8%)、紫癜性肾炎(HSPN)35例(24.7%)、血管性疾病所致肾损害6例(4.2%)、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肾损害5例(3.5%)、肥胖相关性肾损害3例(2.1%)、干燥综合征肾损害2例(1.4%)、系统性硬化肾损害1例(0.7%)、硬皮病肾病1例(0.7%)。男性IgAN发生率低于女性,MN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其余不同性别各型PG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N发生率低于女性(P<0.05);其余不同性别各型SG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IgAN、MN、MCD、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SPN、血管性疾病所致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4年MN发生率高于2004-2008年(P<0.05);其余不同年度各型PG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度各型SG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D中常见IgAN,SGN中常见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0年间CKD增长幅度较高的为MN,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病理与临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353例肾活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3例患儿中诊断为紫癜性肾炎117例(33.1%),孤立性血尿94例(26.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7例(24.6%),急性肾炎综合征23例(6.5%),其次还有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孤立性蛋白尿、慢性肾炎等。肾小球疾病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206例,占58.4%),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66例,占32.0%;IgA 肾病(IgA N)54例,占26.2%;轻微病变37例,占18.0%;其他还包括微小病变(MC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膜性肾病(MN)、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结论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临床诊断以孤立性血尿最常见,继发性肾炎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东菱迪芙治疗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东菱迪芙(DF—521)治疗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疗效。方法:建立大白兔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两组:DF—521治疗组和末治疗组(对照组)。大白兔注射肾毒血清后6h内开始静脉给药,对照组仅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并测定尿蛋白、血肌酐、血纤维蛋白原的水平,2周后宰杀大白兔,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药物治疗后大白兔尿蛋白水平,纤维家沉积数、新月体数及肾小球细胞总数较肾炎对照组显著减少6肾质量和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东菱迪芙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白兔的肾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研究人类新月体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建立小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肾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16 ml/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正常兔血清.肾炎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前1周,背部皮内注射正常兔血清进行预免疫.于兔抗小鼠GBM血清注射后第7、14、21、28天取尿液、血清、肾组织标本,检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肾炎模型组小鼠注射兔抗小鼠GBM血清后,第2天蛋白尿、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于第14天尿蛋白浓度达到高峰,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仍持续上升.肾炎模型组肾组织病理表现为:第7天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第21天 GBM增宽增厚,足突融合,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显著增生,新月体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鼠抗GBM肾炎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0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3组:20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20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201A合剂(0.42g/kg,灌胃),至第21天。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4天、第14天和第21天,检测大鼠尿蛋白,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4天即出现异常蛋白尿,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GBM呈不规则增厚。而201A处理组鼠上述病变均明显好转。结论 201A能够明显改善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膜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在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的肾小球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毛细血管壁电子致密物沉积和基底膜样物质增生导致基底膜的增厚。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患者少见。我们对近五年来874例临床肾病病人的肾脏穿刺标本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其中98例为膜性肾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A中药合剂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 2 0 1A中药合剂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2 0 1A处理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2 0 1A处理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即刻给予 2 0 1A合剂 (0 .42g/kg ,灌胃 ) ,至第 2 1天。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 4天、第 14天和第 2 1天 ,检测大鼠尿蛋白 ,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 4天即出现异常蛋白尿 ,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而 2 0 1A处理组鼠上述病变均明显好转。结论  2 0 1A能够明显改善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两组:LMWH治疗组和对照组。LMWH治疗组注射。肾毒血清后6h内开始给药,对照组仅给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一般情况,2周后采血测定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红细胞比容(HCT)、血沉(ES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TK)、纤维蛋白原(Fig)含量。结果:LMWH组与对照组比较,ηb、ηp、ESR、EAI、TK、Fig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LMWH可以改善抗GBM。肾炎兔肾脏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又称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年,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及系膜基质扩张。肾小球常呈分叶状,又称为分叶性肾炎。临床上多为肾病综合征与肾炎综合征同时存在和低补体血症。本组病变可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损害。1病理以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为其基本病变部位,根据电镜下电子致密物的沉着部位及基底膜病变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三型。Ⅰ型:光镜下肾小球弥漫性肿胀,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因系膜细胞及基质长入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而呈双轨现象,插入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抗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肾炎模型A、B组和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A、B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兔抗GBM血清;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正常兔血清。肾炎模型A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大鼠GBM血清前一周,通过足垫皮内注射正常兔血清进行预免疫。上述三组大鼠于尾静脉注射兔血清后第2、7、14和21天,检测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第21天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变化。结果肾炎模型A、B组,尾静脉注射兔抗大鼠GBM血清后,24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A组升高程度均较B组明显(P〈0.05)。光镜检测A组新月体形成率较B组明显升高,肾小管内蛋白管型较B组多,部分肾小球不完全纤维化,B组肾小球未见纤维化。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注射兔抗GBM血清之前,进行正常兔血清预免疫,可以更快诱导大鼠产生抗GBM肾炎。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目前IMN的治疗颇有争议,本文对其治疗现状做一综述。1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膜性肾病(M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70%-80%呈肾病程度蛋白尿,5%-10%伴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较少。MN常见于成人,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33%,儿童患者少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对肾小球疾病131例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0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1例,前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居多,占29.2%,其次是IgA肾病(IgAN),占25.8%。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7.2%。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6年,总痊愈率和好转率为76.7%,病理类型中的微小病变(MCNS)、轻度MsPGN、IgM肾病(IgM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等的疗效及预后好,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MsPGN及组织损害严重的IgAN等疗效差。提示治疗效果、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用于柴胡作用研究的几种常用肾病模型(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Heymann肾炎模型、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和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病理特征和病变机制;总结了柴胡皂苷治疗肾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柴胡治疗肾炎的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