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方淋巴转移及其清扫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特点 ,积累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5 43例进展期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 ,以 χ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国人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 9.6 %。②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 13.9% ;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侧方转移少见 ,为 1.1%。③分化差的直肠癌侧方转移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④有侧方转移并行侧方清扫的 5 2例直肠癌 5年生存率达 48.1%。结论 根据此规律 ,对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尤其是分化较差者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侧方淋巴结清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清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清除上方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除,对分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6例中有19例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其中侧方淋巴转移5例,占阳性淋巴结病例的26.3%(5/19),占全部病例的13.9%(5/36),结论:为保证根治手术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对腹膜返折部以下的进展期直肠癌除上方淋巴结必须清除达第3站外,有必要同时进行侧方淋巴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直肠系膜全切除(TME)原则和侧方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收集15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遵循TME原则及侧方淋巴结清除方法清除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观察其区域淋巴转移规律。结果:1)侧方淋巴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的转移途径;2)侧方淋巴转移易发生在直肠筋膜后方,并且与浸润深度有关。结论:低位直肠癌应该在TME原则下行侧方淋巴清除,既可以避免转移淋巴结及系膜组织的残留,又可防止过度损伤,提高了生存率,又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低位直肠癌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价值。方法对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30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11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7例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3.3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发生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率比高、中分化腺癌高出4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比传统清扫组高22.12%。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盆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2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实施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内清扫173例,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21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浸润肠壁深度及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7.8%(39/219),侧方盆壁非连续性癌灶转移率为5,9%(13/219)。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7例(4.0%),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3例(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93例男性患者中有12例(12.9%),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9例男性患者中有62例(5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腹腔内清扫组为16.2%(28/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9.6%(21/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腹腔内清扫组为49.1%(85/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59.4%(130/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也会影响患者术后排尿和男性性机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03例中低位直肠癌(距肛缘10cm以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清扫侧方淋巴结3349枚,平均清扫1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221枚。侧方淋巴结转移度为6.6%(221/33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长度、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周径、术前CEA、脉管癌栓、上方淋巴结转移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具有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概率.采用选择性侧方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对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至2005年行根治性切除联合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33例(18.8%),其中髂内及直肠中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占51.5%,闭孔淋巴结转移占39.4%.年龄≤40岁、浸润型癌、T3-4期、上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全组5年生存率为64.1%,TNM分期Ⅰ、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9.1%、42.1%.癌灶大小、浸润深度、上方淋巴结转移、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盆腔侧方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73.6%,而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为2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462例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清扫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和淋巴清扫范围。方法 对1990-1999年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的373例和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加盆腔侧方淋巴清扫术(简称侧方清扫术)的8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转移率为41.8%,患者年龄、癌灶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癌灶大小是影响淋巴转移率的重要因素(P<0.05)。89例侧方清扫术的盆腔侧方淋巴转移率为15.7%,其中85.7%位于癌灶同侧。有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者均为浸润深度T3、T4者;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较高。侧方清扫术组的盆腔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17.7%(P<0.05);侧方清扫术组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7.9%(P>0.05)。结论 应提高对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对怀疑或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灶侵犯浆膜或穿透肠壁、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建议行侧方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引流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对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999年5月至200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32例,以^99m锝-硫胶体(^99mTc—SC)为显像剂,于术前1日行盆腔、下腹部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32例中直肠癌27例,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癌2例。对15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根治术,将其显像结果与术后侧方淋巴结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直肠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血管、主动脉淋巴链的显像率分别为69%、91%、100%。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5例直肠癌,其核素显像对称10例,不对称5例。侧方淋巴结病理阳性率13%(2/15)。以图像不对称为显像阳性,结果 表明核素显像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7%,符合率为80%,。结论 盆腔、下腹部核素显像是术前判断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较好方法,此法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其中低位腹膜返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占75%左右。对低位直肠癌的术式选择一直存有争议,近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逐步增加,有的作者报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达809/6~90%,可能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临床病理学研究证明:直肠癌沿着肠壁向肛侧浸润,80%没浸润、98%的病例在1Cm以内,癌细胞没侵犯齿状线不会发生下方淋巴结转移。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对直肠癌开展了三间隙立体清扫,包括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使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控制在59/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