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全部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结果 2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14例,骨盆2例,额骨1例,距骨1例,跟骨1例,腰骶椎各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DR平片均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行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3例,皂泡状混杂密度2例,腰椎体见有溶骨型破坏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12例,液液平面8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6例T1WI上低信号内见混杂信号,5例在T2WI见液平面。结论综合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 ,可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并给临床提供更多病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9年~1989年间共收治7例小儿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5一12岁,平均8岁。病变均位于长骨,其中防骨上端3例、胜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及挠骨中上段各1例。5例有病理性骨折史。全部病例均采用刮除植骨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随访2~12年,平均5.2年。7例中仅1例复发,再次刮除植骨术后4年,病变愈合良好。讨论动脉瘤样骨囊肿由Jaffe和Lichtenstein(1942年)根据病理特征而命名的。它可以独立存在,亦可作为其它骨肿瘤的一个表现,故将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少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表现,以提高对动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平片和CT片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脉瘤样骨囊肿的CT特征表现。结果病变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4例;CT显示囊内纤维性或骨性间隔4例;密度不均呈多囊状,病变大部为液性低密度区,边缘表现为分叶状细薄骨壳10例;且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可有骨硬化。增强扫描,囊腔间隔强化而更清晰。结论 CT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囊内的表现,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检查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结果ABC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15例可见蜂窝样低密度影或液-液平面,13例出现软组织肿块。结论CT对ABC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学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及要点笔者收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13例,其中胫骨7例、股骨2例,桡骨2例、肱骨2例,颈椎椎体1例、骨盆1例、跟骨1例。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只要认真综合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对大部分病例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女,45岁.因左股骨颈动脉瘤样骨囊肿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1个月,近1个月午后低热来院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胸透无异常,X线片显示左股骨颈假体下方约8 cm及大、小转子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局部取活检报告:左股骨颈残端动脉瘤样骨囊肿复发.行定制型全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加长柄)翻修术.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女,45岁.因左股骨颈动脉瘤样骨囊肿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1个月,近1个月午后低热来院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胸透无异常,X线片显示左股骨颈假体下方约8 cm及大、小转子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局部取活检报告:左股骨颈残端动脉瘤样骨囊肿复发.行定制型全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加长柄)翻修术.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1990年我们对常见侵袭性良性肿瘤(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采取肿瘤彻底切除骨水泥充填瘤腔的方法共治33例,其中获3年以上的随访25例。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岁。胫骨上端10例,股骨下端5例,股骨上端4例,肱骨上端4例,尺骨上端2例。肿瘤经病理检查巨细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骨的一种膨胀性、溶骨性、腔内充满血液的良性病变.1950年 Jaffe 和 Lichensten 在单纯性骨囊肿的病例中发现囊内有活动性血液,并且 X 线检查具有“气球”样特点,因而称之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这种疾病国内鲜见报告,我院自1985年至1980年共收治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岁、14岁和58岁。发病部位:左下颌骨双尖牙区;上腭骨;右上颌骨侵及筛窦。治疗效果:选用手术根治术切除病变骨体,其中一例侵及筛窦病例术后放疗,并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9例行MRI检查。结果45例ABC发生于长骨37例,占82.2%;发生于骨盆8例,占17.8%。伴有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l例。结论正确认识ABC发病机理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X线、CT和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ABC,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7例行螺旋CT检查,15例行MR检查。结果原发性ABC共20例,继发性ABC1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21例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9例病灶内见骨性分隔,18例有硬化边;17例行CT平扫,13例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11例显示病灶内液-液平面,硬化边显示明显;15例行MRI检查,13例骨质膨胀,11例显示囊腔及液-液平面,囊腔周围间隔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 CT及MRI、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潜水减压病性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9例患者23个部位均行X线、CT、MR检查,病变累及股骨颈、股骨粗隆、肱骨上端、胫骨下端。结果骨梗死早、中期X线片、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中央T1WI为中等或略低信号,边缘为迂曲清楚的线状低信号带,T2WI为中央等略高而边缘高信号带,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反映了骨梗死内的反应性新骨形成、纤维化、出血和骨髓水肿。晚期X线及CT呈不规则状骨质硬化,MRI T1WI及T2WI示梗死区中央及边缘均为低信号,这意味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及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骨化。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中晚期骨梗死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在副鼻窦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经CT横断扫描和(或)冠状扫描,同时做了X线平片检查的副鼻窦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以鼻阻、头痛、脓涕或回缩性涕血为主要症状。CT显示病变的鼻窦腔内窦壁黏膜增厚、窦腔积液、黏膜下囊肿、黏液囊肿、息肉等,其中单纯黏膜增厚45例,窦腔积液23例,黏膜下囊肿6例,黏液囊肿3例,复合型病变(包括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改变)87例,阴性22例;X线平片显示病变的窦腔黏膜增厚、窦腔积液、囊肿样改变、窦腔普遍密度增高等,其中黏膜增厚34例,窦腔积液21例,囊肿样改变10例,窦腔普遍密度增高81例,阴性40例。结论:CT检查较X线平片检查更能清晰显示鼻窦病变的影像表现特征,特别是避免了前后或左右解剖结构的重叠,能清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及变异,以及周围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与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特征表现.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原发性和继发性各40例,根据病理分型统计两组X线表现类型及X线特征样改变.结果 原发组X线表现类型中偏心型比例为82.5%,显著多于继发组的30.0% (P<0.05),髓内型比例为12.5%,皮质型比例为5.0%,显著少于继发组的32.5%和37.5% (P<0.05).原发组存在吹气球样、皂泡样及液-液平面的比例分别为82.5%、77.5%和72.5%,均显著高于继发组的12.5%、17.5%和7.5%(P<0.05).结论 对于青年男性,X线表现为偏心型病变,并存在吹气球样、皂泡样或者液-液平面改变者,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李邦君 《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14-115,117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结果 17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中,13例位于颈前中线区域,4例偏左侧;CT表现为颈前三角区囊性肿块,平扫:肿块囊壁光滑,囊内容物呈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的特定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扫描可准确诊断,并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诊断骨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0例骨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平片、CT检查,分析总结骨梗死的CT表现,评估CT检查诊断骨梗死的价值。结果 X线检查共发现病灶18处,8处定性诊断为骨梗死。 CT共发现病灶21处,13处定性骨梗死。 CT主要表现骨小梁稀疏破坏,髓腔内地图样改变,周围环硬化边;病变区范围大于X线平片。 CT对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双排螺旋CT在骨梗死的诊断上,其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X线平片与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鼻部外伤患者的HRCT与鼻骨侧位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鼻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X线平片诊断鼻骨骨折14例(35%),可疑骨折6例(15%),未见骨折20例(50%);HR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24例(60%),可疑骨折1例(2%),未见骨折15例(38%)。HRCT诊断鼻骨骨折与X线平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R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舟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舟状骨骨折患者经X线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薄扫、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 X线平片漏诊2例结节部骨折及3例中远端1/3无移位裂隙骨折及1例月骨周围脱位,将2例裂开的舟状骨骨折误诊为无移位的裂隙骨折,此7例X线平片漏误诊的骨折均在多层螺旋CT予以确诊。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相较于X线平片而言在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上有较高价值,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骨挫伤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经两名高年资MR诊断医师与一位MR专家对12例X线检查阴性、MR检查骨挫伤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例中前交叉韧带断裂的4例,挫伤8例,合并有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的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的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的1例,出现膝关节股骨与胫骨内侧对吻性骨挫伤3例,外前侧对吻性骨挫伤3例,胫腓骨上段对吻性骨挫伤3例。所有病例中:股骨内髁前部骨挫伤5例,后部骨挫伤3例,股骨外髁前部4例,后部骨挫伤2例,胫骨平台内侧前部8例,后部4例,胫骨平台外侧前部7例,后部3例,腓骨2例,共计挫伤数目为38个。结论 “对吻性骨挫伤”和交通伤致胫、股骨前部骨挫伤高度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23例骨挫伤均行X线平片、SE T1WI、FSE 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T2WI检查,其中9例另行CT检查。结果:23例患者均显示有骨小梁微骨折、骨髓水肿及小出血点的异常信号改变。结论:MRI在骨挫伤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其STIR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