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1例,包括混合型转移19例,溶骨型转移9例,硬化型转移3例,共涉及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结果:通过分析其STIR像上的信号表现与常规FSE序列T1WI,T2WI及增强MRI像对比,所有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的转移灶在STIR像上均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结论: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显示率高,但在鉴别诊断方面还需结合T1WI、T2WI像及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MR 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MR I表现。结果 48例共19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病例9例,多椎体受累39例。162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6个呈长T1短T2信号;8个椎体T1W I为低信号,T2W I为混杂信号。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椎管受累9例,合并压缩骨折12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象。26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低场MR I对评价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32例脊柱结核的椎体附件、椎间盘、脓肿、脊髓的形态及其MRI信号改变。结果①椎体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②大部分有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呈长T1长T2信号;③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呈长T1长T2混杂信号;④很少有附件破坏。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及鉴别诊断具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4.
顾伯龙 《中医正骨》2012,24(12):30-32,3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单个椎体压缩骨折在MRI图像上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由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男27例,女36例.年龄27~ 95岁,中位数63岁.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43例,椎体转移瘤引起的压缩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Avanton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16例患者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的43例患者中,颈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18例.病变椎体呈楔形者28例,呈凹陷形者13例,呈扁平形者2例;43例患者病变均不累及整个椎体,病灶沿终板分布;椎体前缘或后缘平直者42例,椎体前后缘呈弧形者1例,椎体前缘或后缘可见碎骨片前突或后突11例,椎体内可见“真空”现象者2例;椎弓根可见异常信号,但形态无改变者7例;43例患者病变椎体周围软组织均呈较规则薄层环形;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38例.7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6例呈较均匀一致强化,1例强化信号不均匀.②椎体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的2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7例.病变椎体呈扁平形者14例,呈倒楔形者6例;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整个椎体,椎体前缘或后缘均向外膨凸;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椎弓根,其中椎弓根膨胀伴异常信号者16例,椎弓根信号异常但无形态改变者4例;椎旁软组织形态改变者16例,其中呈结节状或团块状者15例,呈薄层环形者1例;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17例.9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强化信号不均匀,6例呈结节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通过仔细分析骨折椎体形态、椎旁软组织形态、椎弓根形态和MRI信号及增强扫描强化方式,能有效鉴别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脊椎血管瘤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对2001年9月到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37个脊椎血管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女21人,男16人。病患中有15个病人表现为局部疼痛;13人为截瘫患者;9人出现神经根刺激表现及局部疼痛。对11个表现为单纯性疼痛,影像学无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的病人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对26个表现为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包块较大及脊柱不稳的病人实施手术。而实施前路手术治疗时,有10个病患其肿瘤带一定的椎体压缩骨折或椎旁软组织包块;实施后路手术的有13个病患,其临床表现为肿瘤出现在附件和椎体,肿瘤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而无明显椎体压缩骨折;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共3个病患,其表现为肿瘤普遍存在椎体和附件,肿瘤侵入椎管内,椎体侧方存在软组织包块。结果:实施单纯椎体成形的病人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未发现疼痛出现或加剧。实施开放手术的病患无同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分析脊椎血管瘤出现原因,针对病人临床表现,治疗脊椎血管瘤较合适的方法是结合多种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对临床怀疑或已确认为脊柱结核的45例患者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①椎体骨质破坏;②附件及肋骨头骨质破坏;③死骨形成;④椎旁软组织肿胀及椎旁脓肿形成;⑤椎间盘破坏;⑥椎体骨质增生硬化;⑦椎管内病变;⑧椎体压缩性改变。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常规X线摄片;特别对于评价骨质破坏程度、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及侵及椎管的情况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病理证实其原发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以椎体数为单位,比较2种方法对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核素骨显像与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6%(46/48)和92%(44/48)(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141/149)和91%(135/149)(P>0.05),两者结合使用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到100%。结论核素骨显像和MRI是有效的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方法,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及与CT、X线对比--附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椎转移瘤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自1993~2003年,作者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4例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病人CT、X线平片做一对比,旨在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颅底转移瘤的 CT和 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转移瘤。男 9例 ,女 5例。 9例 MRI检查 ;2例 CT,MRT检查 ;3例 CT检查。结果 :单发 11例 ,多发 3例。 8例转移瘤位于中颅窝 ,2例位于前颅窝 ,4例位于后颅窝。 9例有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结论 :颅底转移瘤在 CT和 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但必须结合病史、年龄、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史及颅骨受损等综合分析方可。  相似文献   

10.
脊椎转移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何恶性肿瘤 ,不论癌或肉瘤均可转移至骨 ,而脊椎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随着MRI硬件及软件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总结经验 ,我们对自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2月进行MRI检查的 6 8例脊椎转移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36例 ,女 32例。年龄 30~ 82岁 ,平均 6 1岁。取病椎 1~ 3个 ,在X线或CT引导下 ,从背部穿刺活检 ,病检结果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 2 5例 ,乳腺癌 2 0例 ,甲状腺癌 12例 ,肺癌 6例 ,胃癌、肝癌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急性脊柱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脊柱损伤的MRI资料,并与X线片进行对比.结果:本组34例中,椎体损伤29例共51个椎体,附件损伤16例25个附件,无骨折脱位5例,椎体滑脱8例.脊髓损伤18例.软组织损伤16例.结论:低场MRI对急性脊柱损伤的各种表现显示清晰,尤其对脊髓损伤、骨挫伤及软组织损伤的豆示和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临床准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阮红良  孙绍裘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62+68-62,68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转移病灶对椎体和附件的侵袭可导致剧烈的胸腰背疼痛甚至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加速患者死亡.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采取菊藻丸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疼痛患者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典型脊柱结核并脊髓受压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对误诊、误治达3.2~18个月的36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之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诊断中20例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0例被误诊为脊柱转移瘤,6例被误诊为非结核性感染。CT、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给予抗结核及手术治疗后获较满意恢复。结论:非典型眭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脓肿形成可出现明显局限性,临床缺乏典型表现。CT、MRI检查可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即时抗结核治疗及手术人路选择提供依据。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患者17例45椎,男10例、女7例。年龄26~87岁,中位数60岁。脊柱转移瘤9例20椎,其中原发肺癌转移6例15椎,子宫颈癌转移1例2椎,脑膜恶性黑色素瘤转移1例2椎,原发病灶不明确1例1椎;多发性骨髓瘤8例25椎。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态分级,4级6例、3级8例、2级1例、1级2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定椎体存在溶骨性破坏或成骨溶骨混合性破坏;均经非手术治疗后严重疼痛无法缓解。术后随访观察疼痛改善、体力状态改善情况。结果:1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注入量(5.12±1.85)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d至30个月,中位数6个月。5例患者死亡,其中术后8 d死亡1例、术后3个月死亡2例、术后6个月死亡1例、术后12个月死亡1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1.5)分降至术后(2.8±1.2)分、术后1个月(2.1±2.1)分、术后3个月(1.8±1.5)分。术后1个月患者ECOG体力状态分级,4级2例、3级4例、2级5例、1级5例。20个脊柱转移瘤椎体中有1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5个多发性骨髓瘤椎体中有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因骨水泥渗漏引起临床症状需进一步处理。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可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体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骨转移瘤的CT和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和X线检查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101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X线检查征象。结果:骨转移瘤病灶主要集中在脊柱和肋骨部位;42例患者病灶部位软组织损伤;8例患者存在病理性骨质;48例存在椎体转移,其中以胸、腰椎为主;骨质破坏X线检查仅确诊57.43%,CT确诊率则为100%。结论:检查中应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情况影响,并结合骨转移瘤各种影像特征,必要时ECT、MRI补充检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RI和CT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影像学特点以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统计两种方法的影像学特点、良恶性骨折鉴别准确度等。结果:MRI对恶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高于CT检查,对良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低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鉴别诊断的灵敏度(79.59%)低于CT(95.92%),但特异度(95.12%)高于CT(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和恶性骨折患者中,MRI检查的椎体形态、椎体后缘、椎体软组织以及椎弓根破坏征象的检出率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中良性骨折的征象主要为:椎体和小梁高密度、附件骨出现骨折线、骨碎侵入椎管、椎体前后缘的双边征等;恶性骨折主要为椎体软组织病变侵入椎管、椎体边缘软组织肿块影、椎体高度下降等。结论:MRI和CT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价值高,其中MRI在恶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高,CT在良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高,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等采取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联合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7.
研究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探讨各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对15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X线(或CR)、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及符合率.结果显示①X线(或CR)、CT及MRI对脊柱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96.2%及99.5%.②X线(或CR)、CT及MRI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4.5%、89.9%及96.87%.③对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附件破坏及骨性椎管受累的显示,CT优于X线(和CR)片;对早期病变的显示及脊髓受累情况,MRI优于X线(或CR)及CT,有显著差异性(P<0.01).④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CT优于X线(或CR)及MRI.认为X线(或CR)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但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限度;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及脓肿对椎管脊髓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可清晰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突畸形对脊髓的压迫和脊髓变性情况,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死骨及钙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9岁,于2014年6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左下肢疼痛,查腰椎MRI:腰4椎体及左侧附件骨质破坏,不除外骨转移瘤。7月23日查PET-CT:右肺上叶前段结节,不均匀代谢活跃,考虑周围型肺癌;右侧胸膜扩散,伴右侧胸腔积液;纵膈4R、6、7、10R及右侧肺门区等多发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累及下颌骨、右侧第3前肋、腰2椎体、第3腰椎右侧椎管、腰4椎体及附件、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6例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同时可见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出现;CT可提前发现早期骨破坏,软组织肿块;MRI多表现为脓肿。结论:颅骨化脓性骨髓炎有其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9~72岁,中位数63岁。13例累及单节椎体,2例累及2节椎体,1例累及3节椎体。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2例、C级3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病椎及其上下各两椎的全部椎板和黄韧带彻底减压,通过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于病椎上下各两椎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以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180 min,中位数140 min。术中出血800~1500 mL,中位数1200 mL。骨水泥注射量,胸椎25~36 mL,中位数29 mL;腰椎31~38 mL,中位数35 mL。1例1椎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 d,8例患者疼痛即消失,8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7)分下降至(1.2±0.4)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另外1个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14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椎体病变区骨水泥填充良好,未发生新的骨折及肿瘤转移,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E级13例、D级1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