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成功的经验。方法 从 1996年 6月 2 6日开始施行首例肝移植至 2 0 0 4年 6月为 19例患终末期肝病的受者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2 0次。 19例受者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例 ,硬化性胆管炎 1例 ,肝炎后肝硬化 6例 ,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 9例 (<5cm 4例 ,晚期肝癌 2例 ) ,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 2例 (其中 1例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 ,另 1例先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因慢性排斥反应 ,3个月后施行肝肾联合移植 )。 16例 17次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右肝中肝左静脉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 ,3例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中肝左静脉、下腔静脉前壁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在胆道重建时 ,11例 12次为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T管引流 ,8例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无T管引流。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存活 14例 ,4年 6个月 1例 ,1~ 3年以上 7例 ,6个月以上 3例 ,3例不足两个月 ,出院的患者都恢复工作。死亡 5例中第 1例术后 4 9天死于霉菌性败血症 ,2例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分别于术后 31天和 3个月死于移植肾无功能。 2例晚期肝癌于术后 3个月和 5个月死于肝癌复发。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术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术式应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 (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的改良技术。方法:对3例肝脏终末期病变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3例病人无肝期均为50分钟,手术时间5.1—5.5小时,病人均未发生供肝输出道梗阻。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解决了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等问题,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缺陷,避免了移植后出现布加式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背驮式肝移植是指切除受者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静脉及肝中、左、右静脉 ,将供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肝静脉共干行端 -端吻合后的原位肝移植。 2 0 0 0年 3月 31日我院首次为一例 14岁患儿施行了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术。该患儿术前曾患Carloli氏病 ,这是一类少见的儿童肝实质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胆汁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危及生命 ,肝移植是彻底治疗其终末期肝病的唯一办法[1,2 ] 术后将患儿送入SICU持续监护治疗 ,早期曾出现各大系统的功能不全和急性排斥反应 ,经密切监护和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纠正 ,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1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治疗家族性淀粉样变多神经病的疗效及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2007年间实施肝移植治疗的86例家族性淀粉样变多神经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在1996~2007年时间段里,第1、3、5年手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4.6%、92.3%、92.3%;而在1990~1995年时间段里,相应的手术后存活率分别为76.7%、66.7%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年龄(≥40岁)、病程(≥7年)和修正体重指数(<600)是病人存活的独立愈后因素。结论:为使手术病人的预后达到最优化,应在病程的初期及早行肝移植治疗,针对心脏病变的术后病人定期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以了解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月肝癌的体会(附57例临床病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1月间57例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并进行随诊和观察.结果最短存活时间45d,最长存活已超过30个月(至今仍无瘤状态下存活).结论不同期肝癌肝移植术后存活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肝移植治疗肝癌仍应严格选择病例,谨慎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行背驮式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麻醉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肝期采用人工心肺机在全身肝素化下进行门静脉-腋静脉转流。结果:无肝期出血少,血流动力学稳定;肝脏恢复血流时出现再灌注综合征,经处理,5min后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手术结束时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4h病人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治经验和预后.方法 1例67岁女性,肝移植术后12个月出现发热和腹泻,CT检查发现肝门部及肝实质占位,临床误诊为肝脓肿,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经过3次病理活检最后确诊为肝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异常、单克隆源性增殖,给予减少抗排斥药物及局部三维适形放疗DT30Gy/15次.结果 放疗3次体温即降至正常,胆红素逐渐降低;放疗结束后复查CT,病灶明显缩小.结论 减少抗免疫排斥药物和局部放疗对肝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可取得明显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儿童肝移植因无法取得与之体积相匹配的肝源,多采用成人供体经裁剪后植入受体中,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加之儿童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低,因此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极其重要。2005年1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病儿,对病儿实施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临床上比较少见,若不及时治疗,几乎100%发生癌变,已被明确列为癌前病变。FAP一经确诊,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本文总结我院6例行全结肠及全大肠切除术治疗的FAP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腹痛、腹泻、粘...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30 000左右[1],于1912年首次由Wilson报道,故又被称为Wilson病(WD).该病发病年龄一般为12岁左右,主要特征为铜代谢障碍导致的体内铜蓄积,从而引起患者原因不明的肝硬化以及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不经治疗病死率可达100%[2].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2月间,本科共收治5例WD患者,均予肝移植手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历时11小时30分,手术获得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3分12秒,冷缺血时间9小时10分,受者无肝期2小时12分,术中对质地坚硬且体积巨大的肝脏仍采用左,右翻转法顺利处理第三肝门,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术中在无体外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合文献对手术操作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术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要素。方法 :3例存在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性脑病或肾功能不全的终末期肝病病人 ,通过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 ,在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的基础上 ,改良供肝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的吻合方式 ,完成经典供肝腔静脉 -受体左中肝静脉端端吻合术式 1例 ,供肝腔静脉 -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 1例 ,供肝下腔静脉 -受体下腔静脉侧侧吻合 1例。结果 :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2例病人健在 ,存活期已超过 3个月 ,1例因严重曲霉菌感染于术后 16d死亡。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抢救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有效手段 ,但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l例惠肝炎后肝硬变合并门脉高压症的终未期病人实行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结果手术历时5小时10分钟,手术获得成功,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要保留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对切除病肝技术要求高,术中无肝期短,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由于不需静脉转流,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在肝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TI)在肝移植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在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9例各种终末期肝病施行 31例次肝移植 ,本组术前 3天及术后 7d分别应用UTI。对照组为 1995年以来施行的 36例未用UTI肝移植组。两组分别观察血、尿淀粉酶、HCT、IL - 2、BUN、Cr、ARDS、胸水、腹水等指标。结果 :用药组较对照组术后近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 :UTI具有抗手术侵袭、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稳定细胞膜等效应 ,并因而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40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通过比较猪原位肝移植手术不同训练阶段的手术成功率 ,分析手术要点和技巧 ,阐明开展肝移植手术前进行动物手术训练的必要性。方法 :模拟经典原位肝脏移植手术 ,比较分析连续 40次手术中的第 1~ 10次 (A组 )和第 31~ 40次 (B组 )的成功率。结果 :A组受体猪存活 5头 (5 0 % ) ,B组受体猪存活 9头 (90 % ) ,B组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 (P <0 .0 1)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供肝的冷缺血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血管吻合质量提高。结论 :肝脏移植手术有很强的专业技巧性 ,开展正式肝移植手术之前 ,通过动物手术训练掌握肝移植手术操作要点和技巧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急性呼吸窘迫征的病因、预防和处理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术后ARDS的临床特征,研究其原因、并讨论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作者单位l04例患各种不同的终末期肝病而行肝移植病例。结果:17(16.3%,17/104)例患者肝移植后诊断为ARDS。其中10例包括l例术中死亡患者发生于术后24h,7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在甲基强的松龙递减的过程中于术后3—4d发生,以上17例患者中的14例因为切除病肝过程中严重出血,手术时间延长,输入了大量的晶体和诸如血浆、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以及全血。l例由于严重的全身感染,术中发生了DIC,有4例于术后第3天在环孢素静注过程中突发ARDS。以上4例中的l例包括了所有的原因,2例发生了呕吐物的误吸。17例中的5例(30%,5/17)经过机械通气(PEEP),尽可能吸痰、利尿、激素冲击和根据细菌培养应用抗生素以及发生少尿性肾衰时进行血透等一系列综合治疗而存活。结论:ARDS是肝移植术后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的一种多因素并发症。最可能的病因是大量的输血和输液造成的液体过量。其他的诸如感染、静脉应用环孢素、激素减量过快、和误吸可能加重了其发生和发展。另外的如输血相关的肺损伤(TRALI)和移植肝的再灌注损伤可能也起一定作用。虽然其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明白其各种病因对于其预防和处理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脏移植免疫学与血流动力学特点 ,从成功的辅助性肝脏移植中寻找解决移植物萎缩问题的对策。方法 :分析 3例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病理学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浓度相对较低 ,排斥反应次数少 ,强度低。存活良好的辅助性肝移植患者移植肝无明显萎缩 ,移植肝门静脉流速和肝动脉流速略高 ,自身肝门静脉流速升高 ,肝动脉流速降低。结论 :辅助性肝脏移植术后处于免疫低反应状态。辅助性肝脏移植的移植物不萎缩的重要因素是保证充分的门静脉血供和肝动脉血供 ,血流重建的关键是吻合口径的控制和吻合部位的选择 ,不排除低浓度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肝脏副作用较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 :用 12 0只健康SD大鼠 ,体重为 (2 85± 5 5 ) g ,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每组 6 0只。取供体大鼠肝脏左内叶、中叶、尾叶和右叶为移植物 ,占受体大鼠肝重的5 9.1%~ 6 4 .3%。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吻合。观察受体大鼠术后存活率、死亡原因、移植物光镜和电镜下表现以及肝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2 4h存活率 93.33% ,7d存活率 6 8.33% ,光镜下发现肝细胞增生活跃 ,电镜下发现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7d后肝移植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重的 88.5 3%。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术操作简便 ,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好 ,可用于原位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51只Wistar大鼠建立了新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2.1%,周存活率为86.27%。手术要点是术前供肝冷灌注;受体肝只建立门静脉血供,静脉吻合分别采用“双袖套”式吻合和“8”字外翻缝合;胆管重建采用单管支架总胆管对端吻合法。移植术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动态观察表明:术后2周是控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关键时期,术后8周实验鼠产生免疫耐受性,移植肝脏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