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肾重复畸形的CT、IVP和B超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全部6只积水型肾作出诊断,而9只发育型肾中5只作出诊断,2例发育不全型中1例作出诊断。B超的诊断结果与CT相似。IVP对全部9只发育型肾作出诊断,明显优于CT和B超。而对积水型主要依赖下极肾盂的位置和形态改变,对发育不全型无诊断价值。结论:对肾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单项检查容易漏诊,两种以上检查方法结合进行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肾盂癌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肾盂癌19例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肾盂癌的检出率.结果 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肾盏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肾盏积水.CT平扫见肾盂、肾盏内软组织肿块;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时,显示肾盂及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病灶密度不均匀,内有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9例患者中,术前IVP检查12例,9例IVP显示病灶,B超检查16例,10例显示病灶,CT扫描19例,18例显示病灶,MRI检查3例,3例显示病灶.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IVP和CT是诊断肾盂癌的首选方法,B超可作为普查手段.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或有远处转移时,CT和MRI明显优于IVP.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15例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15例行B超及CT检查,1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囊性肾癌的检出率。结果:15例中,IVP检查诊断符合3例(60.0%),B超诊断符合12例(80.0%),CT扫描诊断符合13例(86.6%)。结论: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7例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24例行B超检查,27例行CT检查,2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7例患者中,IVP检查诊断符合1例(20.0%),B超诊断符合21例(87.5%),CT扫描诊断符合26例(96.2%).小肾癌的检出率以CT为最高,B 超次之,IVP最低.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其中CT检查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外肾盂的MRI和超声表现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外肾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肾外肾盂的68例患者,所有病例都同时行泌尿系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肾外肾盂的MRI及超声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盂肾盂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中,其中单侧54例,双侧14例,左侧38例,右侧44例;伴发同侧肾积水49例,肾外肾盂最大径线15~82mm,平均42.3mm;MRI诊断61例,误诊7例,其中5例误诊为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2例;超声诊断48例,误诊20例,其中7例误诊为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13例。MRI及超声对肾外肾盂的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2=7.81,P=0.005)。肾外肾盂在MRI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表现为肾窦外长T1长T2水样信号,并且与正常肾盂相通。超声表现为肾门外与肾盂相延续囊状液暗区,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正常肾实质包绕,肾外形及肾实质无改变。结论 MRI及超声均是诊断肾外肾盂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MRI可以多平面显示肾外肾盂与肾脏的位置关系,对肾外肾盂的诊断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囊肿的X线与超声诊断(附2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X线与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输尿管囊肿的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超声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12例;年龄2个月-43岁,平均年龄20.6岁。2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2例行膀胱造影,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7例。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内边界清晰的充盈缺损16例,5例呈“眼镜蛇头”征,诊断正确率为91.3%(21/23)。B超显示囊肿呈类圆形无回声暗区23例,形态可随排尿而改变,诊断正确率为100%(23/23)。结论:静脉肾盂造影结合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囊肿可靠性高,二者相互弥补,可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65例上尿路梗阻患儿行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MRU检查,MRU检查应用快速自旋回波重T_2WI序列.对照MRU与手术结果,比较MRU与IVP、BUS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MRU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6例,重复肾3例(其中误诊1例),原发性巨输尿管症9例,输尿管膀胱入口狭窄4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孤立肾2例,肾结石5例,神经性膀胱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1例.MRU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正确率为98.5%(64/65),优于IVP及B超(P<0.05). 结论 MRU是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结合DR透视在诊断肾下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6例患者先行常规IVP检查,后采用直立位观察肾脏、输尿管位置及形态变化,对比测量卧位和立位时肾脏位置的变化。依肾下垂程度分三度: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为Ⅰ度,至第4腰椎为Ⅱ度,至第5腰椎及以下为Ⅲ度。结果常规IVP检查,6例患者肾脏位置均未见异常,4例提示轻度积水。立位片显示双侧肾脏下垂4例,单侧肾下垂2例。其中Ⅰ度肾下垂2例,Ⅱ度肾下垂3例,Ⅲ度肾下垂1例。结论 IVP检查结合DR立位透视、摄片是诊断肾下垂以及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洪同  刘恩靖 《人民军医》1998,41(3):138-139
我院1992年10月~1996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8例,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5~49岁,平均37.5岁。右侧15例,左侧23例;合并肾盂结石3例,间歇性肾绞痛5例,腹部包块6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IU)、B超引导下肾穿刺造影等诊断。分为A组18例(47.4%),B组11例(28.9%),C组9例(23.7%)。17例经逆行造影,4例经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影,诊断明确。其中重度积水17例,中度积水14例,轻度积水7例。1.2 方法 A组行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其中3…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的CT、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IVP)表现,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经CT及B超检查的7例肾ALL,5例行IVP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例肾ALLCT均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实质性肿块,呈不规则网格状中度强化,并持续较长时间,5例可见边缘条状低密度,B超检查多为强回声或相对强回声团块,IVP检查5例中,4例边界清楚无侵犯肾盂,肾盏的占位征。结论:不典型肾ALLCT易误诊为肾癌,混杂密度肿块,网格状中度强化,强化持续较长时间及边缘性低密度是其相对特征。结合B超,IVP及临床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术(SPE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CT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肾脏疾病患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资料。结果 53例受检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者92.1%,无功能者7.9%;IVP检查显示有功能者39.2%,无功能者67.8%。可见核素显像有功能明显高于IVP检查(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99mTc-DTPA动态显像主要表现为2~3级,即放射性摄取中度以上减少82.1%GFR均值23.1 ml/min,肾实质不显影占17.9%。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优于IVP,IVP患肾不显影时应进一步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输尿管结石CT诊断的规律及扫描方法。方法:本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均行腹平片、 B超检查为阴性,其中28例行尿路造影检查未见确切结石,行CT扫描。结果:输尿管结石60例,右侧28例,左侧 32例,其中输尿管三个解剖狭窄处50例。结论:①CT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段。②采用分段式扫描可减少 扫描层数。③输尿管结石易嵌于解剖生理狭窄处。  相似文献   

13.
IVP后CT扫描诊断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IVP/CT 诊断小儿UPJ 梗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IVP 显示重度肾盂积水迹象,或60 min 后肾内收集系统不显影、影像极淡者立即行CT 连续扫描,计26 例。结果:肾盂、肾盏明显囊状扩张,腔内呈水样密度(5 例) 、形成液体界面(12 例) ,肾实质表现为肾盏周围环形或弧形持续增强的高密度影(17 例) ,肾盂、肾盏扩张程度较轻并充盈造影剂(9 例) ,无输尿管扩张征象。此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诊断小儿UPJ 梗阻显示病肾形态学具有特征性的继发改变,IVP/CT 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8例患者均行IVP和CT检查,其中3例做了输尿管三维重建,3例做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IVP检查对8例患者未作出明确诊断,逆行造影诊断3例,CT扫描诊断8例,MRI诊断1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诊断输尿管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肿瘤的明确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病例14例,详细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5.8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同时行增强扫描;8例行MR检查;1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11例行B超检查。结果 (1)临床症状主要以腰背痛、腹痛(10例)及尿路梗阻(3例)为首发症状,常伴以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肾功能异常。(2)影像学表现:14例中11例病变位于腹膜后,肿块型10例,弥漫型4例。CT平扫可见腹膜后密度较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MRI在T1WI呈低信号,而在T2WI则信号强度不等。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病变CT密度及MRI信号的不同表现,并结合临床检查,可以对疾病的分期和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7例AML,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左肾盂内AML术前误诊为肾盂癌,8例经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诊断。全部病例均行CT和B超检查。17例行腹部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其中1例同时行逆行静脉肾盂造影(RP)。结果27例中,右侧11例,左侧13例,双侧3例。大于4cm者16例,小于4cm者11例。多脂肪者18例,少脂肪者8例,1例左肾盂内AML未见明显脂肪密度。26例CT明确诊断,误诊肾癌1例;7例B超难以定性。结论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少脂肪者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选择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输尿管癌.方法共11例输尿管癌,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男性10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5岁.主要症状无痛性血尿.选择性应用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和CT扫描.结果静脉尿路造影诊断4例(36.36%),逆行尿路造影诊断6例(75%),CT扫描诊断8例(88.88%),B超对11例均未发现输尿管肿瘤.结论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性应用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诊断输尿管癌,B超可做筛选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剂量碘海醇静脉肾盂造影联合逆行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狭窄的患者163例,其中49例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人选A组,进行小剂量(10ml,0.2g/kg)碘海醇静脉肾孟造影,其他114例入选B组,行常规剂量碘海醇静脉肾盂造影。所有静脉肾盂造影输尿管不显影或显影不满意者加做逆行尿路造影。结果A组检出输尿管狭窄13例(26.5%),联合逆行尿路造影检出输尿管狭窄29例(59.2%);B组检出输尿管狭窄31例(27.2%),联合尿路逆行造影检出输尿管狭窄66例(57.9%)。A、B两组静脉。肾盂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确诊率无明显差异(Х^2=0.008,P〉0.05);联合逆行尿路造影,A、B两组对输尿管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5.1%。结论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碘海醇静脉肾孟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的检出无明显差异,但单纯静脉肾盂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的检出率低,需结合逆行尿路造影。小剂量碘海醇静脉肾盂造影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的优点,尤其适合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达到同等的检查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髓质海绵肾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11例髓质海绵肾腹部平片 ( 1例 )、静脉肾盂造影 (IVP) ( 2例 )、B超 ( 3例 )及CT( 9例 )表现。结果 X线平片 1例 1肾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 2例 3肾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 3例 5肾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 ,后方伴有声影 ,2例 3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 9例 16肾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 ,3例 5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造影剂覆盖 ,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 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 ,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 ,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 ,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 ,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