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1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等。结果:hs-CRP升高者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hs-CRP正常者(P<0.05)。血清PA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在营养不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炎症状态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微炎症状态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影响r-HuEPO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数值,将54例MHD患者分为2组:微炎症组(hs-CRP5mg/L)和非微炎症组(hs-CRP≤5mg/L),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水平,计算各指标均值,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r-HuEPO的用量[IU/(kg·周)]与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反应性的指标,对影响EPO反应性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4例MHD患者中,29例(53.7%)hs-CRP升高(微炎症组),25例(46.3%)正常(非微炎症组),微炎症组的hs-CRP、IL-6和EPO/Hct比值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微炎症组(P0.01),Hb和Hct显著低于非微炎症组(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EPO反应性(EPO/Hct)与hs-CRP、IL-6和iPTH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升高是影响EPO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炎症状态是影响MHD患者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与急性时相反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的关系.方法无临床炎症反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以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时相蛋白(Acut Phase Proteins,APPs)铜蓝蛋白(CER)和a1酸性糖蛋白(AAG).hs-CRP>10mg/L的20例为观察组,hs-CRP<10mg/L的20例为对照组;血液透析前采血,以RIA法测血清IL-6水平.结果观察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6水平与CRP、CER、AA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72、0.59、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急性时相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这类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潘名志  黄加喜 《检验医学》2012,(10):803-80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含量在抑郁症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Alb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PA、TF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5.12±2.0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29)mg/L,P<0.01];Alb、PA、TF水平分别为(42.6±4.2)g/L、(244±48)mg/L、(1.98±0.42)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1±4.6)g/L、(293±52)mg/L、(2.46±0.39)g/L,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与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592,P<0.01),与Alb、PA、TF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3、-0.525、-0.491,P均<0.01)。结论抑郁症患者体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水平存在异常,hs-CRP、Alb、PA、TF水平测定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Alb)、血脂等的关系.方法 选择ESRD透析患者144例,分为血液透析组(96例)和腹膜透析组(4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Resistin、hs-CRP和TNF-α,同时常规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析Resistin与这些血清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透析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血液透析组(15.20±3.22)ng/ml,腹膜透析组(11.12±2.02)ng/ml,对照组(5.53±1.8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Resistin与hs-CRP(r=0.359,P<0.01)、TNF-α(r=0.487,P<0.05)、TG(r=0.015,P<0.05)成正相关,与Alb(r=-0.255,P<0.05)成负相关;腹膜透析患者Resistin与hs-CRP(r=0.224,P<0.05)、TNF-α((r=0.220,P<0.01)、TC(r=0.055,P<0.05)、TG(r=0.042,P<0.05)成正相关,与TC(r=-0.201,P<0.05)成负相关.结论 在终末期肾脏病,无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其Resistin均明显升高,并与hs-CRP、TNF-α、Alb、TC、TG检测结果有关,提示Resistin可能对ESRD透析患者的微炎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心室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 72例 ,所有患者均稳定透析 3个月以上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透析前空腹hs -CRP ,同时测定所有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 (Hb)、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甘油三酯 (TG)及总胆固醇 (T -Ch) ,透析后采血测定血浆尿素和下次透析前尿素 ,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V)、蛋白分解率 (nPCR)及体重指数 (BMI) ,并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心房前后径 (LAD)、左心室前后径 (LV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根据hs-CRP水平分为升高组 (hs -CRP≥ 3mg/L)及正常组 (hs-CRP <3mg/L) ,分别观察hs-CRP与血清营养指标及心室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升高组Hb、Alb、PA、TF均低于正常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升高组心室结构指标LAD、LVD、IVST、LVPWT ,均大于正常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血hs-CRP水平与Hb、Alb、PA、TF呈显著负相关 ,与LAD、LVD、LVPWT呈正相关。结论 超敏C -反应蛋白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可以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并可以用来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第1天、6个月分别检测前白蛋白(PA)、ALB、BUN、Cr、TC、TG、HDL-C、LDL-C、脂蛋白a[Lp(a)]、转铁蛋白(S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炎症组(CRP≥8 mg/L)及非炎症组(CRP<8 mg/L).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炎症组给予氟伐他汀治疗,非炎症组不给予氟伐他汀;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D患者hs-CRP[(8.96±5.33)mg/L与(2.97±1.53)mg/L]、IL-6[(11.32±4.94)ng/L与(4.40±1.51)ng/L]、TNF-α[(15.89±6.20)ng/L与(9.62±3.45)ng/L]、TG[(2.98±1.36)mmol/L与(1.35±0.97)mmoL/L]、Lp(a)[(0.46±0.41)mg/L与(0.21±0.25)mg/L]、sF[(179.45±101.36)μg/L与(106.11±75.55)μg/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ALB[(35.02±4.83)g/L与(43.16±5.53)g/L]水平明显降低(P<0.01);炎症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且微炎症状态越明显,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越显著;炎症组较治疗前hs-CRP[(6.03±2.46)mg/L与(10.32±1.46)mg/L]、IL-6[(9.91±0.75)ng/L与(13.50±3.11)ng/L]、TG[(1.50±1.01)mmol/L与(3.05±1.55)mmol/L]、TC[(3.35±1.66)与(5.26±1.63)mmol/L]、LDL-C[(2.45±1.35)mmol/L与(3.46±1.36)mmol/L]、Lp(a)[(O.26±0.30)mmol/L与(0.50±0.3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ALB[(38.16±4.63)g/L与(33.43±3.08)g/L]、HDL·C[(1.76±0.82)mmol/L与(0.96±0.58)mmol/L]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微炎症反应状态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早期发现及干预治疗微炎症反应状态对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对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及血清Alb水平与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60例急性期ARDS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于确诊后1 d给予人血白蛋白20 g/d静脉输注,连续3 d,其他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于ARDS诊断第3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l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及CRP水平,分析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与血清Al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g/L)明显升高(30.86±3.05 比 28.01±2.19),CRP水平(mg/L)明显降低(65.98±31.80 比 86.00±2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BALF中Alb水平(g/L)明显低于对照组(1.504±0.495比1.790±0.389,P<0.05).血清Alb水平与BALF中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01,P<0.05).结论 早期给予ARDS患者外源性白蛋白输注,可以有效维持患者血清Alb水平,遏制蛋白从肺毛细血管漏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观察不同PEW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血清HGF水平差异,分析血HGF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67例发生PEW,占52.34%。PEW组患者血清HGF、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EW组,BMI、上臂肌围及血Alb、PA、Hb、TC水平明显低于非PEW组(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HGF水平与BMI、上臂肌围、血Alb、PA、Hb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血CRP、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上臂肌围和血Alb、PA、CRP、IL-6、HGF水平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时血清HGF水平显著升高,HGF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HGF可作为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蓉  张玲 《中国血液净化》2002,1(12):22-23,43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改变原因以及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关系. 方法抽取3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静脉血以及15例健康对照组静脉血均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血肌酣(SCr),血清白蛋白(Alb), 血红蛋白(Hb), 血清铁蛋白(SF)以及血液透析后静脉血检测其CRP,并根据血液透析前CRP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CRP<10mg/L),异常组(CRP>10mg/L).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正常组与异常组Alb,Hb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的SCr、SF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血液透析后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其Alb,Hb成负相关(P<0.01),与SCr、SF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液透析本身的因素是导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炎症反应使C反应蛋白升高的重要原因,而炎症反应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和贫血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炎症和营养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的影响,探讨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武汉大学医学院同仁医院肾内科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次口服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健康对照组无治疗。时间为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4周、12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IL-6、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结果和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IL-6均明显降低,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且除了对照组前白蛋白以外其他指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明显(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实验前各项指标分别与治疗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hs-CRP、IL-6浓度,显著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改善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越明显,临床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8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值,通过彩色多谱勒测定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hs-CRP、IL-6、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E/A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hs-CRP、IL-6与LAD、LVD、IVST、LVPWT呈正相关,有80%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结论MHD患者的hs-CRP、IL-6变化与其心脏结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r=-0.251,P<0.05;r=-0.343,P<0.01);白蛋白与前白蛋白、肌酐水平、年龄呈现正相关(r=0.734,P<0.01;r=0.393,P<0.01;r=0.410,P<0.01),与透析龄呈现负相关(r=-0.349,P<0.05),与IL-6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而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炎症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COX-2、IL-6、IL-8水平,并测定两组观察对象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血液透析患者hs-CRP、COX-2、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X-2与IL-6、IL-8、hs-CRP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COX-2与IL-6、IL-8之间可能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促进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测80例血透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与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 <0.05),hs-CRP 水平与 IL-6、TNF-α、Hcy、MDA、iPTH 水平呈正相关,而与ALB、Tf 水平呈现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指标高于健康人,急需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治疗后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高通量透析治疗12月.分别于0月、2月、6月、12月采血,检测血清Hepcidin、铁代谢相关指标、贫血指标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铁调素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高通量透析后各时间点血清Hepcidin水平均显著高于0月(P<0.01).铁蛋白、hs-CRP与Hepcidin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符.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epcidin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铁蛋白、hs-CRP和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164、P<0.05,r=0.168、P<0.05,r=0.173、P<0.05,r=0.204、P<0.01,r=0.692、P<0.01).多元回归显示,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hs-CRP、血红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血清Hepcidin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Hepcidin水平可以反映机体铁储备的状况,微炎症状态是影响Hepcidin表达的关键因素.高通量透析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态,患者的炎症状态变化是其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卫民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019-102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0例(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20—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20例(UAER〉200μg/min)。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为(1.21±O.87)mg/L,TNF-α为(1.27±0.93)ng/L,IL-6为(4.31±1.72)ng/L;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2.31±1.07)mg/L,TNF-α为(1.95±1.34)ng/L,IL-6为(5.79±1.68)ng/L;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3.47±1.25)mg/L,TNF-α为(2.86±1.26)ng/L,IL-6为(7.13±1.57)ng/L;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4.83±1.47)mg/L,TNF-α为(4.03±1.43)ng/L,IL-6为(9.14±2.43)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TNF-α、IL-6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的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随之增高(L值分别为0.67、0.64、0.75,P均〈0.01)。结论hs—CRP、TNF-α、IL-6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和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及血清HGF、IL-6水平差异,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清HGF、IL-6对血液透析继发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价值。结果蛋白质-能量消耗组37例,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85例。蛋白质-能量消耗组患者年龄、透析月龄以及尿素氮、HGF、IL-6水平高于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而体质量指数和血清转铁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GF、IL-6水平与营养指标血清转铁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透析月龄长以及血清HGF、IL-6水平升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GF、IL-6联合检测诊断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0,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80.0%。结论血清HGF、IL-6水平可作为筛查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