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中重度急性GBS患儿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8例)和大剂量组(52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采用0.2 g/(kg·d)和0.4 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有创通气比例、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5 d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TNF-α、IL-6、CRP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呼吸机麻痹恢复时间、肌力提升1级时间、感觉障碍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总体有效率(90% vs 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心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GBS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50例无误服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儿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50例缺乏误服抗凝血杀鼠剂病史,以出血表现入院,最终确诊为杀鼠剂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特点、血毒物筛查结果,以及治疗经过.结果50例患儿均来自于农村,否认误服杀鼠剂史,起病到入院时间为1~120 d,平均11.66 d.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瘀斑34例(68%),鼻衄26例(52%),牙龈出血10例(20%)、注射部位血肿4例(8%),PT 20~ >200 s,APTT 31~ >200 s(最大检出值);血标本分别检测出溴鼠灵、溴敌隆、敌鼠钠3种杀鼠剂之一或溴鼠灵与溴敌隆两种杀鼠剂,浓度5~3270 μg/L,均确诊为杀鼠剂中毒.予特效拮抗剂维生素K1静脉滴注,重症患儿加用冰冻血浆,所有患儿用药24 h内出血控制,治疗3~7 d后PT、APTT接近正常值,维生素K1针累积使用30~70 mg,出院后继续维生素K1维持治疗至少3个月,全部患儿病情稳定.结论 常用杀鼠剂具有脂溶性,易蓄积,中毒潜伏期长,治疗期长.儿童既往无出血表现,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血倾向,PT、APTT同时延长,需考虑杀鼠剂中毒的可能,尽快进行血或尿标本毒物筛查,使用特效解毒剂维生素K1拮抗治疗至凝血功能稳定于正常范围,避免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对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共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空肠内营养),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肠外静脉营养),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以及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儿童急性胰腺炎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且能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5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昏迷、心肌酶谱升高的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使用与未使用长托宁、纳洛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正常时间、临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CK、CK-MB、AST及心肌肌钙蛋白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长托宁、纳洛酮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可保护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ALI) ,评价其疗效。 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入住本院儿童ICU急性肺损伤 48例 ,随机分为两组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FiO2 、X线胸片、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死亡率。 结果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PaO2 /FiO2 恢复及胸部X片阴影消退 ,呼吸机撤离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发展为ARDS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AL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毒鼠强为19世纪的剧毒杀鼠剂,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1]。从河南省中毒急救培训班(2003年12月)获悉,2003年7月专项治理鼠药中毒,9月份以后又有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我们验证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儿童毒鼠强中毒[1,2]16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治疗组16例为2002年1月~2003年7月间的住院患儿,男9例,女7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4岁11例,~7岁2例,~14岁3例;对照组22例为2000年1月~2001年12月间的住院患儿,男13例,女9例,年龄分布、就诊时间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毒途径与治疗组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儿童重症氟乙酰胺中毒的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ICU 1999年 1月— 2 0 0 1年8月期间收治的 5 6例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早期使用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作临床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存活 ,无一遗留后遗症。 结论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早期使用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疗效肯定 ,安全性好 ,比以往肌肉注射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在治疗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将开封市儿童医院PICU 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例采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儿(盐酸戊乙奎醚组)与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采用阿托品治疗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儿(阿托品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阿托品组相比,盐酸戊乙奎醚组症状消失快、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短、给药次数与住院天数少,且心动过速、躁动的发生率低,而呼吸衰竭、中间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未出现需采用血液灌流及透析的病例.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明显优于阿托品.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小儿茶碱中毒的类型,及其代谢紊乱所致的抽搐和心律失常对生命的威胁。方法美国麻省毒物控制中心自1986年对血浆中茶碱浓度≥30μg/ml的患儿进行了连续5年的前瞻性研究。根据用茶碱的方式分为3组:急性中毒组,即一次摄入或静脉给予中毒剂量茶碱(>10mg/kg)所致;慢性中毒组,即应用茶碱治疗72小时以上;急性疗法(acute—on—therapeutic)中毒组,即病人在适量的茶碱治疗中,又给予一剂中毒剂量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ALI),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1年6月入住本院儿童ICU急性肺损伤4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FiO2,X线胸片,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PaO2/FiO2恢复及胸部X片阴影消退,呼吸机撤离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发展为ARDS及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AL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儿童重症氟乙酰胺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儿童重症氟乙酰胺中毒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ICU1999年1月-2001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早期使用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作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存活,无一遗留后遗症。结论: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早期使用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比以往肌肉注射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洛酮预防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86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纳洛酮1mg/(kg.h),甲氢咪胍10mg/(kg.h),于晚1000~次日早800微量泵静点,连用5d。对照组43例,仅用甲氢咪胍预防治疗,剂量、用法同上。观察住院期间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血1例,对照组6例,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占2.3%与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早期预防性应用纳洛酮能有效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儿童重症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疗效。方法 65例重症乙脑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交替静脉滴注纳洛酮与氨茶碱3~7 d,并积极监测心率、心律及氨茶碱血药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抽搐停止、神志转清、体温正常的时间上及肢体功能、语言行为障碍的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的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治疗儿童重症乙脑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方案。结果 6例仅予强有力抗感染治疗均死亡;另4例早期应用替代疗法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方案均成活,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10 0 0 ,P <0 0 0 5 ) ,而两组的实验检查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1)。大剂量激素治疗后血小板数明显回升,应用替代疗法即输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浓缩红血球等后,相应成分得以回升,从而阻止了病情的恶化。结论 早期应用替代疗法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挽救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剂量两种球蛋白 (丙球 )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癫 (ITP)的疗效。 85例患儿分成 3组 ,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球0 .4g (kg d)静脉输注 ,连用 5天 ;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球 0 .2g (kg d)静脉输注 ,连用 5天 ;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两种剂量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优于对照组 ,两种剂量丙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峰值比较两种剂量两球高于对照组 ,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 (P <0 0 5)。各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剂量丙球可迅速提高急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缩短止血时间 ,降低严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患儿的院前急救对策.方法 对本院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院前急救的28例误服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患儿经过院前急救,早期洗胃、输液、纳洛酮对症治疗等积极抢救,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 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病情急,但经过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高.早期彻底洗胃,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应用纳洛酮解毒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急性酒精中毒患儿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在抢救治疗方面除一般抢救措施外 ,国外自 70年代就应用纳洛酮抢救 ,国内 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成人 ,均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但儿科报道较少〔1,2〕。我科自 1990年 3月— 2 0 0 0年6月用纳洛酮 (北京四环制药厂 )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儿 1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选自本院急诊和住院的急性酒精中毒患儿共 2 3例 ,每人饮酒量 75~ 3 5 0ml不等 ,浓度3 8%~ 60 % ,并排除原发性肝、肾、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 3例患儿按随机分组 ,其中治疗组 12例 ,男 7例 …  相似文献   

18.
血液灌流救治小儿重度安眠药物中毒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莉  蔡逊 《临床儿科杂志》1998,16(6):375-375,385
自1990年4月以来我们对12例小儿误服安眠药物致重度昏迷采用炭肾进行血液灌流救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对于不明药物种类性质或多种药物混合中毒的病例,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儿童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肺间质病变(ILD)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分析7例儿童CTD(过敏性紫癜、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脂膜炎-全身型)发生ILD的临床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儿肺高分辨CT(HRCT)均提示ILD,但相应呼吸道症状均不明显。其中4例有活动后气促,2例在肺HRCT提示ILD前始终有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2例有氧饱和度下降,而7例患儿的胸片均无显著特异性改变。2例经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2~3周后复查肺HRCT示明显好转。结论儿童CTD发生ILD,常缺乏呼吸道表现,但于早期CTD原发病控制后仍存在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时,应警惕发生ILD可能。儿童CTD相关性ILD治疗以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一种免疫抑制剂为佳。病情一旦呈现急性进展,应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CTX冲击治疗,并可辅以大剂量丙球。对于急性进展的ILD应及时排除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剂量两种球蛋白(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的疗效。85例患儿分成3组,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球0.4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球0.2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两种剂量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种剂量丙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比较两种剂量两球高于对照组,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剂量丙球可迅速提高急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缩短止血时间,降低严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