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其病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组织形态学改变轻重不一。IgA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1沉积为病理特征,肾脏沉积的IgA1分子铰链区O-糖链半乳糖基减少,致使IgA1分子易于自身聚集并沉积在肾小球。糖基化酶缺乏、基因突变、免疫紊乱都可能导致IgA1异常糖基化的发生。IgA1分子的异常糖基化是IgA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但其具体产生原因和致病机制仍未明确,对IgA1异常糖基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清。许多研究表明与粘膜及骨髓的免疫失常 ,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本文就当前对IgA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在免疫荧光下均表现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广泛沉积,近年来对这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研究已证明异常糖基化的IgA1易于在系膜区沉积,并通过免疫应答反应对系膜细胞和足细胞造成损伤.对异常糖基化IgA1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儿童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清。许多研究表明与粘膜及骨髓的免疫失常,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本文就当前对IgA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IgAN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多进展。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在IgA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同时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表达TGF-β1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gA肾病(IgAN)是以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或蛋白尿、血清IgA水平升高、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IgAN中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IgA为多聚IgA1,多聚IgA1主要来源于黏膜免疫系统,提示IgAN的发病与黏膜免疫有关。在黏膜免疫系统中,γδT细胞占了主导地位,因此,瑚细胞在IgAN中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并日益成为IgAN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朝晖  陈楠  周同 《中国微循环》2004,8(2):119-122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世界上尤其亚洲地区,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占原发性肾炎患者的25%~50%.IgAN主要累及中青年患者,男性居多;IgAN主要病理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迄今IgAN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感染、免疫反应、炎症介质、遗传与IgAN发病有关,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IgAN具有种族、地区遗传性和家族遗传性,遗传因素在IgAN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遗传因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单基因疾病[1]和多基因疾病[2]的易感基因研究亦日渐深入.本文就IgAN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其临床病理表型多种多样.血清中糖基化异常的IgA1及其与其他免疫球蛋白所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可能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原因.本文探讨IgA1大分子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及其与IgA肾病不同病理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制备偶联有去唾液酸IgA1(DesIgA1)和去唾液酸去半乳糖IgA1(DesDeGalIgA1)的琼脂糖亲和层析柱(DesIgA1/Sepharose,DesDeGalIgA1/Sepharose).取10名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患者、10名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肾病患者及10名正常人血清,分别经DesIgA1/Sepharose和DesDeGalIgA1/Sepharose分离,测定IgA1结合蛋白(IgA1-BP)含量及其中IgA1和IgG浓度,并检测IgA1-BP中IgA1糖基化程度,比较其在IgA肾病不同病理表型间的差别.结果 从两种亲和层析柱上所洗脱的IgA1-BP含量,在不同病理类型IgA肾病患者及正常人间无明显差别.在DesDeGalIgA1/Sepharose上洗脱的IgA1-BP中,两种病理类型IgA肾病患者IgA1唾液酸均严重缺失;在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肾病患者中,IgA1分子半乳糖缺失比正常人严重.同时,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肾病患者血清中与DesDeGalIgA1/Sepharose结合的IgG的含量显著多于正常人.结论 糖基化缺陷的IgA1自身聚合及与IgG聚合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可能与IgA肾病的病理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IgA肾病动物模型类型较多。应用细菌外膜蛋白或外毒素作为免疫原引起体内IgA复合物增加,另外病毒及真菌外膜成分也可作为免疫原。自发性高IgA血症小鼠具有自发性IgA肾病倾向,利用转基因或基因敲除手段可以制作自发性IgA肾病模型。体内IgA主要在肝脏代谢,肝脏损伤可以作为诱导IgA肾病发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 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 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和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随着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程度的加重,MIF、CD68的表达逐渐增强,重度病变时,MIF、CD68的表达最强,且MIF表达水平与CD68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 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能是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IgA肾病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波形蛋白等细胞骨架蛋白表达,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病理分级、肾功能关系.方法:对63例肾穿刺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α-SMA及波形蛋白在肾小球的表达.参考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α-SMA、波形蛋白在IgA肾病标本中均100%阳性表达,α-SMA及波形蛋白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α-SMA、波形蛋白表达与WHO分级、Katafuchi氏肾病积分及GFR均呈正相关关系.在与GFR相关性方面,α-SMA高于波形蛋白.结论:α-SMA可作为评估IgA肾病患者肾病变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IgA沉积物形态学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gA沉积物在IgA肾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IgA肾病肾穿组织标本80例,经肾穿标本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Motic Med 6.0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沉积物面密度、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等相关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根据肾小球硬化比将病例分为数组.统计分析IgA沉积物各形态学参数与IgA肾病组织病理学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 沉积物面密度、积分光密度在不同肾小球硬化组比较有差异,随着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的加重数值增大;而平均光密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A肾病系膜区IgA沉积物面积有可能成为肾穿组织标本中辅助预后判断的较为简单有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刘枫 《医学信息》2019,(16):95-96
目的 比较IgA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32例IgA肾病患者设为观察1组,将3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设为观察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水肿、血尿、血压升高)和辅助检查指标(胆固醇、尿蛋白、IgG、IgA)。结果 观察1组患者年龄<25岁的比例高于观察2组(56.25% vs 37.50%),观察2组患者年龄为45~65岁的比例高于观察1组(34.37% vs 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水肿症状的比例低于观察2组(18.75% vs 50.00%),血尿、血压升高的比例高于观察2组(43.75% vs 21.87%,37.50% vs 2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尿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观察2组,IgG、IgA水平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较,IgA肾病发病年龄更小,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血压升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年发病较多,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胆固醇,研究结果对临床分辨两种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山西汉族小儿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检测20例病理为非IgA MsPGN的小儿肾病综合征HLA-DRB1基因特异性,从而确定该病的HLA分型.结果 20例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非IgA MsPGN患儿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HLA-DRBl*1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0%vs 8.33%,x2=9.544,P=0.002,CI=1.674~9.995,RR=4.09).9例HLA-DRB1*11阳性患儿全部伴血尿、血压增高和短暂的肾功能受累.结论 山西汉族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非IgA MsPC,N患儿与HLA-DRB1*11有显著相关性,具有此基因者易伴血尿、高血压及短暂的肾功能受累.为揭示该病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机制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108例IgA肾病及34例健康自愿者尿PA活性,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27例IgA肾病及6例正常人肾组织t-PA、u-PA抗原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肾组织t-PA偶见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u-PA则表达于所有节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IgA肾病肾组织t-PA阳性率及单个肾小球t-PA平均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轻度增生的肾小球其t-PA阳性率明显增高,中度增生的肾小球t-P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增生者,硬化的肾小球不表达t-PA。u-PA表达明显下调,尿PA活性下降。伴血肌酐升高、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肾小动脉病变较重或大量蛋白管型形成的患者尿PA活性下降更为明显。结论:IgA肾病早期肾组织t-PA表达增加,晚期下降。肾组织u-PA表达减少。蛋白管型的形成可能与尿PA活性下调有关。尿PA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判断IgA肾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大鼠IgA肾病模型肾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 (细胞表面糖蛋白 )和CD6 2P (P选择素 )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对 40例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 2P表达进行研究 ,以 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CD6 2P的表达分别为 33.89%± 13.2 9%、8.5 8%± 5 .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9.73 %± 6 .82 %、3.2 6 %± 1.7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在IgA肾病Ⅳ级和Ⅴ级患者CD44、CD6 2P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CD6 2P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39,P <0 .0 5 )。结论 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强 ,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王墨  李秋 《免疫学杂志》2011,(6):502-506
目的探讨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0例IgAN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的MBL水平,免疫组化检测53例IgA肾病、23例非IgA沉积肾小球疾病患儿肾组织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1)、C3、C1q、IgA和C5b-9的表达,了解有无MBL-MASP-1途径补体活化参与IgAN发病;回顾性分析MBL-MASP-1沉积阳性组和MBL-MASP-1沉积阴性组患儿不同临床表现的差异;分析IgAN的MBL沉积强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了解不同程度补体活化与IgAN病理损害的关系。结果 22例IgAN患儿肾小球有MBL、MASP-1、C3和C5b-9沉积,23例非IgA沉积肾脏疾病患儿均无MBL和MASP-1沉积;IgA肾病患儿血清MBL水平和对照组统计学无明显的差异;系膜区MBL沉积强度与IgA沉积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865),但与IgAN病理分级无关;MBL-MASP沉积阳性组患儿蛋白尿水平显著高于MBL-MASP沉积阴性组,肉眼血尿更为多见。结论局部凝集素途径的补体活化在IgAN发病中有重要作用;MBL-MASP沉积阳性的IgAN患儿蛋白尿水平更高,肉眼血尿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牛津分型、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IgA肾病,将其分为血尿酸升高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对肾脏病理切片进行牛津分型、Lee氏分级和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及血管病变分析,并记录一般资料、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151例中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48.3%,青壮年男性易发,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主要表现为M1E0S1T0,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重,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多,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血管病变差异不明显。结论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牛津分型显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其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更明显,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临床表现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