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EAC的发病率持续迅速增长,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然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B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尚未得到开展,现总结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与 Meta分析及发表的该领域重要的研究以评估不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来指导BE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下段腺癌发病率在西方国家的快速上升引起人们对该肿瘤的关注,作为食管下段腺癌的癌前期疾病——Barrett食管(BE)由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根据新近的献结合我们的经验对BE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综合评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亚飞  王鹏  房殿春 《胃肠病学》2010,15(10):635-638
Barrett食管(BE)作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其正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本文就BE的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的影响因素、异型增生诊断的临床意义等问题作一概述,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BE病理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食管下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本身并不引起症状,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其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近年来,我国和西方国家的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考虑到肠上皮化生与癌变的潜在关系,对BE进行及时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对BE的识别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临床处理中,我们应首先诊断出BE,然后再确定出癌变高危人群,并将其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进行严密随访,控制食管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50倍,发生率为每年1/150。目前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测和病理活检。由于BE位置结构的特殊性,临床上易漏诊、误诊。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院1998年6月~2007年6月行胃镜检查11980例,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958例,内镜发现并经病理证实Barrett食管患者8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20多年,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北美和西欧 [1]。食管腺癌的发生和 Barrett食管 (BE)有直接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发现,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 BE,而 40%的贲门(胃-食管交界处)癌同 BE有关 [2,3]。   一、 BE的定义 :BE是在 1950年由一位名叫 Norman.Barrett的英国心胸外科医生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4]。   BE的最初定义 [5]:食管远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其受累长度≥ 3cm,也称为长节段 BE( Long- 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LSBE) [6]。 …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E)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BE发病率随国家和地区差异各不相同,国内外众多报道B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BE的早期诊断,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仍是重要而可靠的方法。但是,BE发展成腺癌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因此对BE患者的筛选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对哪些人需要进行筛选,选用什么检查方法,一旦确认BE如何跟踪调查肿瘤的进展及如何选用最适当的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现对我院近2年来确诊的BE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高国内Barrett食管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食管及食管一胃连接部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发病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其他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Barrett食管(BE)为食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其患食管腺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450倍,食管腺癌的增多与BE发生率的增高有明确关系。过去认为,我国BE发病率低,未能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广泛重视,在行内镜检查时常“视而不见”。我国的BE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该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的病因与流行病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arrett食管(BE)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食管疾病。它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欧美近年来食管一胃交界部腺癌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食管的原发性腺癌中约50%来自BE。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报道5%~10%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会发展成Barrett食管(BE)。2%~5%的BE病人可发展成腺癌,这种危险度是正常人群的30~150倍。因此,BE和GERD作为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陆红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8,13(12):765-766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柱状上皮的特殊肠型化生,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能发展成BE和食管腺癌。以上消化道内镜对这些患者行BE筛查已成为惯例,但是否有益仍不明确。BE的发生与年龄大于50岁、白种人、男性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密切相关。BE发生于酸反流性疾病早期,病变达到一定长度后即不再改变。因此.全国协会支持以上消化道内镜对慢性GERD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行BE筛查。一些专家建议如首次检查时未发现BE.则无需再行内镜筛查。  相似文献   

13.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因为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rman Barrett提出,所以后来这种病变即以他的名字命名。BE在欧洲和北美常见,亚洲人和黑人少见。西方国家食管腺癌比鳞癌更常见,在西欧国家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了8倍,上升率超过任何一种实体肿瘤。在亚洲食管腺癌也呈上升趋势。BE病人中每年约有0.5%发展为腺癌,由于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BE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Barrett食管(BE)的最新定义是食管远端组织活检有肠上皮化生(IM)存在。我们根据最新的BE诊断标准,初步探讨了BE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食管黏膜56例、BE 80例(其中伴多灶性异型增生22例)、食管腺癌2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48例标本中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仪器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XCR4在大部分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阳性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78.8%、68.0%、8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XCR4在B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发生位置均无关(P>0.05);(3)CXCR4在BE无异型增生和BE伴多灶性异型增生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XCR4在食管腺癌高分化较中-低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5)CXCR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的Ⅲ-Ⅳ级较Ⅰ-Ⅱ级者、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均高(P<0.05),高分化较中-低分化则明显更高(P<0.01).结论 CXC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食管腺癌和鳞癌的一个普遍特征,与食管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其表达在BE阶段就已上调,并与食管腺癌和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CXCR4的表达对BE、食管腺癌和鳞癌的诊断具有指导价值,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Barrett食管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1950年首次描述并提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后,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BE的定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控制方面有了相当多的新观点和新问题。通过免疫组化、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和细胞基因等研究,Barrett食管相关的腺癌及其前体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尽管目前我们依靠的仍然是组织学对BE及其上皮内瘤变级别的确认,但有望在将来发现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标记。  相似文献   

17.
老年Barrett食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它是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并发症之一,正常人群BE发生率仅1%左右,而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发生率高达10%~15%。BE与食管腺癌发生关系密切,较正常人群发生几率高40~100倍。平均5%~10%BE遵循肠化——不典型增生——腺癌规律逐渐进展为食管腺癌,80%食管腺癌发生于BE,40%贲门腺癌与BE有关。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食管下段腺癌是近期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公认Barrett食管(BE)是食管下段腺癌的癌前病变,由此BE重新引起重视。通常临床医生需要了解:(1)怎样来诊断BE,其内镜和病理的诊断标准?(2)BE形成的原因?(3)BE与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关系? (4)BE与食管腺癌的关系?(5)怎样治疗BE?而目前对BE无论在诊断还是治疗上虽然共识颇多,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分歧。  相似文献   

19.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而BE患食管腺癌(EA)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出30~125倍,因此BE引起广泛的关注。我院近2年检出43例BE,本文就此资料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2005重庆草案)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