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细胞的活化与慢性进展性肾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慢性肾脏疾病常以不同的方式、速度发展,直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肾脏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从而证实肾脏细胞的活化对进展性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肾脏细胞成分包括固有细胞如肾小球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在慢性进展性肾病中不但是受害的靶细胞,而且通过细胞活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活跃的参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它们可以直接合成细胞外基质(ECM),也能够产生蛋白酶调节 ECM的代谢。由外界浸润的…  相似文献   

2.
器官和组织的血管系统形成包括两种形式,一种称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指在原先存在的毛细血管和(或)微静脉的基础上以芽生或非芽生的方式生成新的成熟血管;另一种称为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主要发生在胚胎早期,血管直接由成血管细胞长成,是血管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文献所指的血管生成实际上主要指血管新生,血管新生与创伤修复、缺血缺氧、肿瘤、炎症、自身免疫和内分泌等疾病的过程密切相关。肾脏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结构,近年来研究证实多种急、慢性肾损害均伴有微血管系统丧失或过度新生,并由此提出了调控血管新生改善肾病进展的治疗概念。因此,我们就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KD)是2001年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首次提出。CKD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很大比例的CKD患者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CKD进展的损伤机制十分复杂,其特征主要是由于各种初始原因触发了肾脏纤维化的过程,最终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IL-6与系膜细胞的联系,IL-6在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与透析及肾盂肾炎发病机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肾脏固有细胞在肾脏结构重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肾脏硬化及其伴随的肾脏功能丧失依然是当今肾脏病研究领域的挑战性课题之一。近年研究认为肾脏固有细胞在肾脏病变过程中表现活跃,作用复杂。深刻认识肾脏固有细胞在生理、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将有助于深化对肾脏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理解。我们主要对各种肾脏固有细胞在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可塑性及其在肾脏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一、肾脏固有细胞的组成肾脏固有细胞(residentcell)种类较多。肾小球中主要有:血管内皮细胞、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管间质中主要有: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高糖诱导人肾脏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脏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HG组)、高糖+4-苯基丁酸(4-PBA)干预组(4-PBA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1)高糖组系膜细胞增殖率和进入S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高糖能刺激α-SMA表达增加(P < 0.05);4-PBA干预可明显抑制高糖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和进入S期及α-SMA表达。(2)相对于对照组,高糖能刺激系膜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 < 0.05);4-PBA干预可显著下调这种效应(P < 0.05)。(3)高糖可诱导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连蛋白(FN) mRNA和蛋白表达(P < 0.05);4-PBA干预则明显下调其表达(P < 0.05)。 结论 内质网应激在高糖诱导人肾脏系膜细胞表型转化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Col-Ⅳ与LN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基本平衡,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而不会引起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该过程失衡会导致肾小球组织结构的破坏[1].一般而言 ,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数量、形态和位置相对稳定,合成基质的能力也较小,但当损伤因子和有害物质[2]刺激系膜细胞,使其活化增殖时,就合成和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包括Ⅳ型胶原(Col-Ⅳ)和层黏连蛋白(LN),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局部突出的病理改变是固有细胞的损害和纤维化,纤维化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异常的ECM积聚.为此,我们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Col-Ⅳ、LN进行了检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属于肾脏血管周围固有细胞,在正常情况下,MC的数量、形态和位置均保持相对稳定,其合成基质的能力也较小;但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MC不仅是受害者,而且是病变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MC增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至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世界肾脏日:重视慢性肾脏病的危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联合倡议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此举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全球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予以重视,并借此将。肾脏病信息传送给政府的卫生官员、全体医生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个人和家庭。  相似文献   

11.
CD36抗原是一个多配体清道夫受体,广泛分布于多种不同的细胞表面,如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1];它的配体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经化学修饰的脂蛋白,如c—LDL、长链脂肪酸、多聚阴离子磷脂、Ⅰ型和Ⅳ型胶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ycationendproducts,AGEs)等[2]。已有研究表明,CD36抗原在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上述疾病均可导致肾脏慢性损伤,因此,CD36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及我们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对CD36抗原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对肾小球肾炎中系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系膜细胞占有重要位置。体外研究表明系膜细胞是一代谢活性细胞,能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肾小球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本文综述了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炎动物模型和人类肾脏病中参与的证据。这些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6。  相似文献   

13.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紊乱以及炎症应答等密切相关。然而,人们近来发现visfatin会随着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升高。因此,visfatin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发展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明确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胚胎28~112d及出生后1d、7d、14d、21d)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肾发育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及成熟肾小球)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在胚肾早期呈散在性分布,继而围绕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呈"环抱"状分布,然后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内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最后表达于成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在早期胚肾、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阶段均无表达;"S"形体早期分布于"S"形体周围,后期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毛细血管袢期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逐渐向肾小球内延伸,最终表达于成熟肾小球系膜区。CD31与α-SMA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毛细血管袢期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而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的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逐渐由血管极根部向肾小球内迁移,同时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带有管腔的毛细血管丛。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发育开始于后肾间充质阶段,系膜细胞的发育开始于"S"形体阶段,即肾小球系膜细胞发育在内皮细胞之后;在肾小球血管丛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可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apoptosis)即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凋亡与细胞有丝分裂起相反作用,对于维持组织内环境稳定,胚胎发育及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球壳菌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及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其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肥大以及系膜基质的积聚,并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来阻滞肾脏病变的进展。临床观察表明虫草可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近年从虫草分离出多球壳菌素(ISP-1),该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有可能是虫草治疗肾病的物质基础。我们曾发现其可显著抑制GMC肥大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由于细胞的肥大实际上是细胞周期运行的失常,因此我们以高糖诱导GMC肥大模型,旨在观察ISP-1对GMC肥大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以探讨ISP-1的作用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与肾脏病关系密切,它既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又参与肾脏病的发生及发展。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是高脂血症的突出表现。肾病时LDL的升高是合成增多,降解减少、LDL受体功能受损及发生自身化学修饰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LDL通过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系膜基质的生成并与单核/巨噬细胞、某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形成,在脂源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外对上述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以是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结果,也可以是局部组织缺氧或者是肾脏疾病相关的细胞分解过多的结果。但是,高尿酸血症本身也可以与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状态的产生及恶化相关。本文对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尿酸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各种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损伤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疾病状态时在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活化、增殖,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进入肾间质,加重肾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进程。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除了发生坏死或凋亡外,还可能发生表型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进入间质,直接参与肾间质纤维化。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损伤后的反应是加重肾间质炎症、纤维化和慢性肾脏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