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以前 ,由于遗传性抗凝血蛋白缺陷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 ,占总静脉血栓栓塞的 5 %~ 15 % ,大多与抗凝血酶(AT) ,蛋白C(PC)和蛋白S(PS)缺陷有关。 90年代中后期 ,新的与血栓形成有关的遗传性危险因子不断被发现 ,一方面 ,它强化了危险因素与血栓形成之间可能的病理生理联系 ;另一方面 ,它可被用来作为预测血栓形成或监测高凝状态的生物学指标。1 因子Ⅴ (FⅤ )基因多态性与血栓形成   1993年 ,Dahlb ck等[1] 发现在家族性易栓症 (Throm bophilia)患者血浆中存在一种对活化的蛋白C(APC)抗凝活性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上有关凝血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基因突变与各种临床血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仍是一大热点。西方国家静脉血栓栓塞(VT)发病率高达481/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大样本的VT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凝血因子Ⅻ(FⅫ)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FⅫ的结构和功能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而临床对FⅫ的检测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进,本文对FⅫ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Ⅻ基因exon146C/T基因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法鉴定了92例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和87例静脉血栓患者及129例健康人的FⅫ基因exon146C/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多元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解析FⅫ基因46C/T多态性与血栓性脑梗塞、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结果血栓性脑梗塞组和静脉血栓组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栓性脑梗塞组的C/C基因型在血栓形成中的危险性是T/T基因型的14.533倍,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栓组中C/C基因型P值为0.074(χ2=3.203,OR=2.063,95%CI:0.933-4.559),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人群中存在FⅫ46C/T基因多态性位点。FⅫ46C/C基因型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FⅫ46C/T基因多态性没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凝血因子V缺陷:血栓形成与出血转换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V因子(FV)是分子量为330KD的单链糖蛋白,与第Ⅷ因子(FⅧ)及铜蓝蛋白之间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FV参与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的生成,促进凝血,同时,活化的蛋白C(APC)通过灭活FV来抑制凝血,FV陷根据产生机制不同可导致对APC的抵抗(APCRE)引起血栓病或遗传性FV缺乏症,导致出血,目前已证实部分APCR和遗传性EFV缺乏症均存在分子缺陷,本文主要对FV的结构,功能,活化蛋白C抵抗及  相似文献   

6.
Ratnoff等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Hageman因子,后将其正式命名为因子Ⅻ(factorⅫ,FⅫ)。然而,FⅫ缺乏(缺陷)的患者并不存在出血倾向,后来先证者John Hageman死于肺梗死。  相似文献   

7.
凝血因子Ⅶ(F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过程中关键性的凝血因子,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就某些因素对血浆FⅦ水平的影响及FⅦ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凝血因子Ⅶ (FⅦ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过程中关键性的凝血因子 ,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就某些因素对血浆FⅦ水平的影响及FⅦ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方法:对60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及正常对照者149名的血浆活化因子Ⅶ(FⅦa)、FⅦ活性(FⅦc)与FⅦ抗原(FⅦ:Ag)进行测定。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鉴定Ⅶ基因中的5个可能与血栓有关的多态性位点:-401G/T、-402G/A、5′F7 A1/A2、IVS7 H5/H6/H7/H8和R335Q M1/M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的FⅦa、FⅦc与FⅦAg平均值均有升高,但仅AMI组FⅦa与FⅦc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VS7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402A纯合子与-402G纯合子相比,血浆FⅦ:Ag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浆FⅦa与FⅦc增高,可能对AMI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AMI组IVS7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且-402A纯合子血浆FⅦ:Ag水平显著高于-402G纯合子,故-402G/A多态性可能主要是影响血浆FⅦ:Ag水平,进而影响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凝血因子Ⅻ活性的变化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的变化对纤维蛋白(原)溶解功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63例DVT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FⅫ:C,同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酶联免疫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结果DVT组FⅫ:C和PLG: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5例(7.9%)年龄<45岁的患者FⅫ:C低于正常对照组x--2s。PAI-1:Ag、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t-PA:A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Ⅻ:C下降易导致纤溶酶原内激活途径受抑制,DVT的形成与FⅫ:C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凝血因子Ⅻ活性的变化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的变化对纤维蛋白(原)溶解功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63例DVT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FⅫC,同时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酶联免疫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结果DVT组FⅫC和PL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有5例(年龄均小于45岁)FⅫC低于正常对照均值2标准差以下(占7.9%),而PAI-1Ag、D-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t-PAA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ⅫC下降易导致纤溶酶原内激活途径受抑制,DVT的形成与FⅫC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凝血因子Ⅶ(F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惟一启动因子,它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且这种相关性还与种族有关。但是对于F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还不多。高血压病是多基因疾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高血压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导致组织因子过度释放,此时血浆中的FⅦ受体与内皮细胞膜上的组织因子迅速结合,改变构型后形成有活性的FⅦ(FⅦa),从而启动了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例凝血因子Ⅻ缺陷症患者进行凝血因子Ⅻ(Factor Ⅻ,F Ⅻ)基因序列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方法 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该患者F Ⅻ基因全部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应用PCR产物反向测序法或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确证,随机选择100名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该患者F Ⅻ基因第14外显子存在G1706A错义突变,5′非翻译区的46位核苷酸为TT纯合子;等位基因特异PCR证实在100名体检健康人中未发现F Ⅻ G1706A突变.结论 F Ⅻ基因的G1706A错义突变及5′非翻译区的46TT多态性可能与本例患者F Ⅻ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存在出血的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Ⅺ(factorⅪ,FⅪ)基因剔除或缺陷无出血倾向,却可以抑制闭塞性血栓形成。近年来开展的以FⅪ为靶点的抗血栓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FⅪ作为抗血栓药物新靶点的依据,FⅪ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抗血栓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新的抗血栓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凝血因子水平升高与静脉血栓形成间有关。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携带者、凝血因子V Leiden(F V Leiden)突变携带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血浆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Ⅷ、Ⅸ、Ⅺ等水平增高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危险性也显著增高,凝血因子F Ⅷ A Val34Leu多态性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性遗传因素;而凝血因子Ⅴ、Ⅶ、Ⅹ、Ⅻ、ⅩⅢ血浆水平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着重介绍凝血途径中上述各凝血因子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Ⅶ(FⅫ)基因第八外显子R353Q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 (PCR-RFLP),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及106例正常健康人FⅦ第八外显子R353Q各基因型及R、Q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脑梗死人群中及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FⅦR353Q基因多态性分布,RR及RQ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脑梗死组中RR基因型91例,RQ基因型9例,QQ基因型0例,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1.00%(91/100)、9.00%(9/100)、0;R、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50%(191/200)和4.50%(9/200).健康对照组中RR基因型94例,RQ基因型12例,QQ基因型0例,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8.70%(94/106)、11.30%(12/106)、0;R、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33%(200/212)和5.67%(12/212).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整体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27,P=0.5822).R、Q等位基因在2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5,P=0.5925);Q等位基因携带者的频率在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5,P=0.5925).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不支持Q基因型是脑梗死的保护因子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凝血因子Ⅻ缺乏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Ⅻ缺乏症属少见疾病,1955年首先由国外报道。最近我们发现一例先天性因子Ⅻ缺乏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M(FⅫ)rs1801020和抵抗素rs1862513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诊断为URSA的189例患者和191例同期健康产后女性,采用探针法PCR检测外周血中rs1801020和rs1862513基因多态性,观察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URSA-A组FⅫrs180102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9%(CC)、35.7%(CT)、59.5%(TT),22.7%(C)、77.3%(T);对照A组为8.0%(CC)、47.1%(CT)、44.9%(TT),31.5%(C)、68.5%(T)。URSA-B组抵抗素rs186251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1.3%(CC)、47.3%(CG)、41.4%(GG),34.9%(C),65.1%(G);对照B组为10.2%(CC)、34.1%(CG)、55.7%(GG),27.3%(C),72.7%(G)。两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研究脑梗死病人血浆FⅦ水平及FⅦ基因多态性。方法:测定62例脑梗死病人和149名正常对照的血浆活化因子Ⅶ(FⅦa),因子Ⅶ活性(FⅦc)及因子Ⅶ抗原(FⅦ Ag)。应用聚合酶链-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FⅦ基因中5个可能与血栓有关的多态位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的FⅦa,FⅦc和FⅦ Ag水平平均显增高,P值分别<0.05、<0.01和<0.05;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性。结论:血浆中FⅦc水平升高,尤其是FⅦa和FⅦc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而导致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多态性对其机体内抗凝状态及狼疮样抗凝物质(L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75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FⅫ基因启动区第46位碱基多态性,并采用一期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及血浆蝰蛇毒时间法分别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及血浆LA比值(LAC)等各项指标.结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基因多态性46TT型较正常对照组比例增高,通过基因型单因素分析,TT基因型危险性约为46CC+CT基因型的2.2倍(P<0.05).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6TT型的FⅫ:C、AT:A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46CT、46CC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各基因型LA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基因型之间LA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 46TT基因型增多,且46TT基因型是患者抗凝血酶活性明显消耗性下降的潜在因素,对FⅫ46TT基因型患者及时监测抗凝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