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患者PGS发生率较高。25例患者均经非手术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应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胃癌根治术后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胃瘫)的高发因素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50例未发生胃瘫的患者进行比较。对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探讨其疗效。结果高龄、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时间长和术后血糖升高是并发胃瘫的高危因素(P〈0.05),非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治愈,诊断后治愈时间平均为(13.8±8.1)d。结论对食管癌术后胃瘫患者需积极预防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49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以及其中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其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 Ⅱ式吻合、吻合口瘘、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切断与胃瘫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存在精神因素、吻合口瘘是胃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保守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痊愈,平均恢复时间为(13.05±7.79)d,其中内镜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恢复,恢复时间缩短为(7.00±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端胃大部份切除术后胃瘫与多种因素有关.保守治疗有效,其中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可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本组病例PGS发生率为3.02%(8/265),一般发生于术后4~7d,胃肠毕Ⅱ式吻合患者的发病率较高。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治疗上宜采用非手术疗法,避免手术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特别是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是治疗胃瘫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GS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幽门梗阻、精神因素、胃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每日补液量和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B-Ⅱ式吻合和不良心理因素等为胃癌根治术后PG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发生PGS的相关因素较多,对于术前幽门梗阻、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采用B-Ⅱ式吻合和不良心理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PG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腹腔恶性肿瘤手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40例.结果 该组40例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恢复时间短,平均为10.8 d.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2006年间行226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发生胃瘫的原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与年龄、手术创伤、手术操作不当、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被切断、术后镇痛、精神心理因素、电解质紊乱等相关.结论:胃癌术后胃瘫治疗应中西医结合,预防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战志勇  禚守荣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821-1822
回顾性分析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c,PGS)8倒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本组病例PGS发生率为3.02%(8/265),一般发生于术后4~7d,胃肠毕Ⅱ式吻合患者的发病率较高。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遭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治疗上宜采用非手术疗法,避免手术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特别是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是治疗胃瘫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胃癌切除术后胃瘫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也有学者称其为胃术后无张力症[1].现收集本科胃癌术后发生PGS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食管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40例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选择40例食管癌术后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水平、焦虑评分、血糖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操作(胃游离不充分,吻合时张力过大、膈胃固定过松或缝线脱落等)、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情况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0.05),而性别、切口长度、平均日补液量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无关(P>0.05)。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胃瘫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焦虑评分≥14(OR=4.09,95%CI:1.22~23.27)、手术不当(OR=3.77,95%CI:1.41~24.94)、手术时间长(OR=3.35,95%CI:1.02~18.34 )、白蛋白水平低(OR=2.96,95%CI:1.11~17.30)。[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心理支持、合理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营养支持以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应用(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行TME术式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均获根治性切除,15例行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近期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TME是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采用TME手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危险因素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48例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无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分析病原菌、危险因素和耐药性情况。结果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泛生舒复耐药性低,其与基础疾病、气管插管置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无菌操作、术后抗生素应用和术后激素应用有关(P<0.05)。结论食管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众多,在临床上要规范操作气管插管且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两年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A组手术结束后拔管前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B组双侧TAP阻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组术后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8、12和24 h A组VAS评分分别为(1.08±0.86)、(1.60±0.71)、(1.92±0.49)、(2.28±0.61)、(2.44±0.51),均低于B组(1.88±0.73)、(2.24±0.72)、(2.68±0.56)、(2.96±0.54)和(3.24±0.44);舒芬太尼用量A组(53.20±1.39)μg,B组(59.18±2.82)μg;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10.40±2.78)次,B组(22.36±5.63)次;患者镇痛满意度A组(9.12±0.78),B组(7.52±0.77);恶心呕吐情况比较A组2例,B组8例;上述各项指标差异除术后4hVAS评分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出现。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降低阿片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使镇痛效果更加完善,其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损伤较小,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PCIA组(P组)。N组在麻醉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P组在手术结束后连接PCIA泵,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8 mg。记录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P组比较,N组术后4~24 h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补救镇痛曲马多的用量更少,术后3天内,每天的最大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术后48 h内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及局麻药不良反应;N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4.0%),P组发生恶心呕吐19例(25.3%),N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7月至2021年06月于我院普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36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36例男性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有24例发生尿潴留,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低位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术后首次拔除尿管时间<4天与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是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86,P<0.05)。结论: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是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行直肠癌根治术前,应筛选可能出现术后尿潴留的高危患者,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 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开腹卵巢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分为QLB组(n=36)和TAPB组(n=36)。术毕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每组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和麻醉时间、切口长度; 观察神经阻滞操作时间、PACU停留时间、阻滞平面、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需额外镇痛时间及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于出PACU时、神经阻滞后2、6、12、24 h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和麻醉时间、切口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7~L1,TAPB组在T10~L1;与TAPB组比较,QLB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术后首次需额外镇痛时间延长; QLB组术后12 h、24 h静态和动态 VAS 评分均较TAPB组低。结论与TAPB相比,超声引导下QLB提供更广泛的阻滞范围,为开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减少术后镇痛泵药物用量,延长首次需要额外镇痛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7.
朱涛  王伟 《现代肿瘤医学》2021,(24):4353-4356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2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63例)和无并发症组(n=157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2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63例(28.64%)术后发生了并发症;两组年龄、性别、BMI、术前有合并疾病、肿瘤位置、TNM分期、肿瘤直径、手术时间、PN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和PNI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低PNI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PNI评估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必要时术前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新  胡胜红  王胜斌  陈曦 《癌症进展》2020,(5):479-481,48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ESP阻滞,观察组患者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诱导和维持,术中采用喉罩通气,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吗啡的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可以缓解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