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7例癌旁组织整合素αv的表达,分析整合素α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整合素αv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率(77.5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8%),整合素αv的表达与T、N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整合素αv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Aboott ABA-10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对12例正常喉粘膜(正常对照组)17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安全缘)进行了六种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喉癌组织中LDH、GPT、GOT、α-HBDH,CK五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癌旁粘膜中LDH、GPT、GOT、α-HBDH活性明显升高(P<0.01),Ck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癌旁粘膜中五种酶活性高于正常喉粘膜,但却低于喉癌组织,提示组织中酶活性的改变早于形态学改变,所以测定术中安全缘组织中的各种酶活性,将成为判断预后和手术效果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80例喉部组织标本(32例喉癌、24例手术安全缘组织、24例喉部正常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喉癌及手术安全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3.8%、16.7%,而24例正常喉粘膜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喉癌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喉癌的组织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标本和Hep-2细胞系的DJ-1蛋白。【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Hep-2细胞系中DJ-1蛋白均有表达;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8,P=0.002);低分化喉癌较高分化喉癌的DJ-1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08);喉癌的临床分期和年龄与DJ-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t=0.476,P=0.642;t=0.019,P=0.98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均有DJ-1蛋白的表达,喉鳞癌组织内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黏膜组织;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提示它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的有关过程,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80例喉部组织标本(32例喉癌、24例手术安全缘组织、24例喉部正常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喉癌及手术安全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3.8%,16.7%,而24例正常喉粘膜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mi/HtrA2和caspase-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鳞癌组织(喉癌组)和1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中Omi/HtrA2和caspase-7表达,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Omi/HtrA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喉黏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单位分别为26.952±7.145和10.395±6.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caspase-7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其阳性单位分别为29.365±8.152和9.362±4.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Omi/HtrA2和caspase-7表达的阳性单位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部位)、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病理分级(G1→G2+G3)有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mi/HtrA2与caspase-7表达有相关性(r=0.332,P<0.05)。结论 Omi/HtrA2和caspase-7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对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标本和Hep-2细胞系的DJ-1蛋白。【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Hep-2细胞系中DJ-1蛋白均有表达;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8,P=0.002);低分化喉癌较高分化喉癌的DJ-1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08);喉癌的临床分期和年龄与DJ-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t=0.476,P=0.642;t=0.019,P=0.98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均有DJ-1蛋白的表达,喉鳞癌组织内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黏膜组织;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提示它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的有关过程,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和P5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Ki67和P53在10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喉癌组)和15例正常喉黏膜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对它们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i67和P53在喉癌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和64%,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6%,13.3%,P〈0.05);Ki67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生存率无关(P〉0.05);且Ki67和P53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3,P〈0.05)。结论P53和Ki67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可作为评定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测其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人喉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端粒酶的激活是否人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必需因素; 探索端粒酶活性可否作为喉癌细胞存在的肿瘤学标志。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及正常声带粘膜的端粒酶活性。并对3例全喉切除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边组织粘膜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拓扑学分析。结果: 30 例(90-9 % ) 喉鳞状细胞癌、10 例(66-6 % ) 癌旁组织及2 例(100 % ) 喉乳头状瘤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结果; 而4 例声带息肉和5 例正常声带粘膜全部呈阴性。拓扑学分析表明不仅喉癌组织而且癌周边粘膜如手术切缘、声带、会厌等亦有酶活性检出。结论: 人喉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 该酶的激活可能是喉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作为鉴别诊断喉癌与良性瘤的有用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p-AKT和p-mTOR在喉癌(84例)、癌旁(24例)和正常黏膜组织(2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AKT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3%、29.2%、25%,p-mTOR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6.4%、50%、20%;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表达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减的趋势;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此通路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部分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Y39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中FAK及FAKpY397的表达.结果 5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FAK与FAKpY39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84.4%,与正常喉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FAKpY397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FAK和FAKpY397在喉癌中有高表达,推测与喉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Y39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中FAK及FAKpY397的表达。结果 5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FAK与FAKpY39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84.4%,与正常喉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FAKpY397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FAK和FAKpY397在喉癌中有高表达,推测与喉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p-AKT和p-mTOR在喉癌(84例)。癌旁(24例)和正常黏膜组织(2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p-AKT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3%。29.2%。25%,p-mTOR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6.4%。50%。20%;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表达在喉癌。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减的趋势;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此通路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 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部分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KAI1基因在人类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试图阐明KAI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蜡块40例及转移的淋巴结13例,以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蜡块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单克隆抗体在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AI1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62.50%(25/40)、30.77%(4/13),且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基因的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病理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KAI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较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性下降,该基因可能在喉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MDM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 MDM2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1 2例声带息肉 ,1 5例喉癌旁组织 ,1 1例喉不典型性增生及 4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MDM2蛋白的表达 ,并研究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MDM2蛋白阳性表达为核着色 .结果  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各个组分别为声带息肉 0 .0 % ,喉癌旁组织40 .0 % ,喉不典型性增生 72 .7%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 39.0 % .MDM2蛋白表达在声带息肉组与癌旁组织组、声带息肉组与喉不典型性增生组、声带息肉组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组、喉不典型性增生组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组 (P<0 .0 5)均有显著性差异 .喉鳞状细胞癌组 MDM2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MDM2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其异常表达是喉癌发生中早期分子事件 ,检测 MDM2蛋白有助于喉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卢曦  张淑香  原红艳  覃煜  李旭征  刘平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0):761-763,F0002
【目的】探讨FAD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2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FADD的表达情况。【结果】(1)FADD在喉鳞状细胞癌组、喉乳头状瘤组及癌旁正常粘膜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90.0%、95.0%,阳性表达率总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DD的阳性表达率在喉癌I~II期的阳性表达率为95.2%,III~IV期为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4%,中低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FADD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不同临床分型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均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癌组织中FADD的检测对临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rh2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喉癌组)及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中Pirh2蛋白表达,观察其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Pirh2蛋白在喉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7.19%(44/57),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8.7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癌组Pirh2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部位)、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与组织学分级(G1→G2+G3)有关(P<0.05)。结论 Pirh2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Pirh2的表达可能为判断喉癌的恶性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TIMP-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原发喉癌患者新鲜手术切除癌组织及50例相应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0.5cm)与16例非喉部疾病患者的正常喉黏膜组织的TIMP-1的表达。③结果TIMP-1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在喉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Ⅲ、Ⅳ期组明显低于临床Ⅰ、Ⅱ期组。TIMP-1在不同性别、年龄中的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TIMP-1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喉癌组织中的定量及定性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的表达无差别。这种差异与临床分期有关,但其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9.
Clust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聚集素(Clusterin)在正常喉黏膜上皮、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Ki-67、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1例喉癌组织中Clusterin、ki-67蛋白及10例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中Clusterin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lusterin在正常喉黏膜上皮、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10)、91.97%(56/6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ust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X2=31.29,P<0.05),且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rs=0.584,P<0.05)、临床分期(rs=0.514,P<0.05)及与ki-67的表达(rs=0.503,P<0.05)呈正相关.结论 Clust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与ki-67的表达存在相关关系,两者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抗凋亡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喉癌组织中ABAD/HADHⅡ的表达,探讨ABAD/HADHⅡ在喉鳞状细胞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2005年的27例喉癌手术标本及12例声带息肉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BAD/HADHⅡ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ABAD/HADHⅡ主要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的细胞浆,在生长活跃的细胞表达较高;ABAD/HADHⅡ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息肉组织中的表达高(P<0.05)。结论:ABAD/HADHⅡ在喉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高,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增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