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仍是当前胰头癌手术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先进的术前影像评估、术中解剖性探查技术的应用,使近些年胰头癌探查切除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CT及三维成像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电子束CT对胰头癌的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价 ,以确定电子束CT对胰头癌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7例胰头癌行动、静脉双期扫描或实质期扫描并三维成像 ,术前评价其可切除性 ,并与手术中发现相比较。结果 本组 5 7例胰头癌均被手术探查证实。可根治切除 2 1例 ,行动、静脉双期扫描 32例 ,行实质期扫描并三维成像 2 5例。电子束CT判断胰头癌不能切除的准确率为 94%、可切除的准确率为 71% ,两种扫描方式无差别。结论 电子束CT能较为准确、全面地评价胰头癌的可切除性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头癌胰腺全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105例胰头癌病人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胰头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完成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共施行胰腺全系膜切除术105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39 min,平均术中出血409 mL。29例(27.6%)发生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74例标本三维空间切缘病理学检查达到R0切除,R0切除率为70.5%。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胰头癌的精准手术,提高了术前评估的准确率与手术的R0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前双源CT血管重建评估对手术可切除性及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双源CT平扫+增强+血管重建后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49例,设定为重建组(胰头癌29例,胰体尾癌20例);另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行常规CT平扫+增强后手术治疗的55例胰腺癌患者设定为非重建组(胰头癌33例,胰体尾癌22例),分析两组的可切除率(所有入组病例均已排除远端转移和周围脏器浸润);对两组手术切除的患者进一步行R0切除率比较。结果 就胰头癌而言,重建组手术切除率和阴性切缘率分别为82.8%(24/29)和87.5%(21/24),均显著高于非重建组63.6%(21/33)和76.2%(16/21)(x2=22.41和15.73,P=0.001和0.002);对于胰体尾癌,重建组手术切除率和R0切除率分别为90%(18/20)和88.9%(16/18),均显著高于非重建组77.3%(17/22)和76.5%(13/17)(x2=13.1和12.56,P=0.004和0.01)。结论 术前双源CT血管重建能够显著提高胰腺癌手术切除率和R0切除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CT记分对胰头癌可切除性及其难度预测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CT记分对预测胰头癌可切除性及难度的价值。方法 对近 3年收治的113例胰头癌患者术前进行胰腺CT记分 ,将CT记分分为 4类 :(1)易切除类 (0分 ) ;(2 )难切除类(1~ 5分 ) ;(3 )很难切除类 (6~ 9分 ) ;(4 )不可切除类 (>9分 ) ,并与手术中切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5 7例术前CT记分为 0~ 6分认为可切除的 ,有 5 5例经手术切除 ,CT预测准确率达 96.5 %。结论 胰腺CT记分能较准确预测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及其难度。  相似文献   

6.
Qin RY  Zou SQ  Qiu FZ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66-369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技巧.方法 在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术前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血管重建技术评估56例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邻近血管是否受侵犯和肿瘤的可切除性;术中运用预置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三阻断带或四阻断带(附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交叉牵引下完整切除胰腺钩突部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56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结果 术前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8%和100%.56例患者中,37例行三阻断和2例行四阻断后用5-0无创血管缝合线缝合肠系膜上静脉出血点;1例行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手术时间5~8 h;出血量200~600 ml.无术中及术后大出血和胰瘘发生.随访至今,2例患者因肝脏多发性肿瘤转移,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9个月死亡.其他54例至今存活良好.结论 术前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血管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地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是否可根治性切除;采用三阻断或四阻断和肠系膜上血管交叉牵引方法可较顺利地完成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9-9、CA50、CA242、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与胰头癌可切除性相关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可切除54例(可切除组),不可切除50例(不可切除组)。两组术前血清CA50和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可切除组CA19-9、CA242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可切除组(317.99k U/Lvs.152.98k U/L;67.81k U/Lvs.39.36k U/L;71.53k U/Lvs.29.22k U/L,均P0.05)。ROC分析得出CA19-9和CA125对胰头癌可切除性均具有判断价值,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36.13k U/L和16.44k U/L,AUC值分别为0.667和0.678(均P0.05),而单项检测CA242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诊断无明显判别价值(AUC=0.609,P=0.085)。CA19-9、CA125联合诊断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A19-9和CA125水平可作为辅助指标应用于胰头癌的可切除性评估,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下不同胰腺周围血管受侵类型及程度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胰头癌患者病例62例,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根据螺旋CT表现的对胰周血管侵犯的不同影像学特点,对患者进行分类和评估,探讨不同类型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影响。结果:本组62例胰头癌病例中,行姑息性手术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对比分析术前CT表现的血管受侵情况和术中探查发现,血管受侵周径分级、血管受压程度分级与血管受侵长度分级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三者与临界胰头癌可切除性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血管受侵长度较其余两者相关性更高。结论:螺旋CT对于评价胰头癌对周围血管受侵长度、受侵周径及受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对胰头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其超声扫描技术 (LUS)在判断胰头癌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 对2 2例临床已确诊为胰头癌的病人在剖腹探查手术前 ,采用腹腔镜超声进行前瞻性的肿瘤分期 ,明确肝、腹膜有无微小转移 ,有无局部的血管侵犯 (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动脉及下腔静脉 )。结果 本组发现肝表面及腹膜转移癌灶 3例 ,肝内转移灶 1例 ,超声引导穿刺证实为胰腺炎 1例 ,从而避免了开腹手术 ,余 17例中 8例发现腹腔、腹膜后及网膜有肿大淋巴结与局部血管或肿瘤本身与局部血管有侵犯 ,其中 2例发现门静脉血栓 ,余 9例提示可以手术切除。 17例病人进行剖腹探查 ,8例成功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超声扫描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胰头癌切除的可能性 ,有望成为胰头癌剖腹探查术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术前CT评估胰头癌可切除性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术前CT判别胰头癌可切除性的方法和标准,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螺旋CT对24例胰头癌病人进行术前薄层多期扫描,将胰周血管受侵犯程度分为4级,结合周围组织脏器的受累情况判断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24例胰头癌病人,术前15例判别可切除,实际14例得到了根治性切除,阳性准确率达93.3%,阴性准确率达100%。结论利用血管受侵犯程度分级,螺旋CT可以较准确的判别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