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跃起 《黑龙江医学》2007,31(9):647-649
目的 比较硫酸镁氯胺酮静脉麻醉与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优缺点,寻求一种麻醉效果优良,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且费用低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93例ASAⅠ-Ⅲ级需要全麻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镁氯胺酮组(观察组)60例,诱导:安定0.2-0.3mg/kg,阿曲库铵0.5-0.6mg/kg,氟哌利多5.0mg+氯胺酮100mg+利多卡因100mg稀释至20mL,0.3mL/kg。维持:氯胺酮200mg硫酸镁7500mg+阿曲库铵25mg+0.9%生理盐水200mL,静滴,调整滴速使心率维持在60-80次/min。芬太尼,异氟醚组(对照组)33例,诱导:安定0.1-0.2mg/kg,芬太尼0.02-0.04mg/kg,丙泊酚0.2-0.3mg/kg,阿曲库铵0.5-0.6mg/kg,维持吸入异氟醚,间断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等维持同样心率,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情况,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用药费用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拔管时时间有显著差异,用药费用有显著差异。结论硫酸镁能消除和预防氯胺酮心血管作用和精神症状,加强或保持氯胺酮的镇痛效果和延长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两者合用即保证了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费用低与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中循环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麻醉组(A组)、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组(B组)2组,每组2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A组给予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B组咪芬合剂(咪达唑仑2mg,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0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然后观察其麻醉过程循环功能及麻醉后苏醒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A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B组(P〈0.05),术中B组病人循环功能较A组稳定(P〈0.05),麻醉后苏醒时间较A组长(P〈0.05),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3.
陈国喜  吕小娟 《海南医学》2005,16(11):74-75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麻醉均采用全麻诱导快速插管。I组.9例,芬太尼3-4mg/kg。地西泮0.2-0.3mg/kg,硫喷妥钠4-8mg/kg,阿曲库铵0.5-0.7mg/kg静注。Ⅱ组,18例,咪唑定安0.1-0.15mg/kg、芬太尼3-4mg/kg丙泊酚2-3mg/kg、阿曲库铵0.5-0.7mg/kg静注。结果Ⅰ、Ⅱ病例患者年龄与AS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诱导与气管内插管是麻醉安全的第一个主要环节,术中麻醉维持平衡,心率稳定,在循环方面应确保有两条通畅通道,控制性降压未必需要作为常规处理,预防ICP上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不同泵注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以咪唑安定0.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2mg/kg诱导。A,B组采用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麻醉维持,A组在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芬太尼和丙泊酚。B组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采用单纯瑞芬太尼0.1-0.2ug/kg/min泵注(根据血压、心率调整)C组采用吸入安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B组病人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A,C组(△^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采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单纯泵注瑞芬太尼可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阳兴  黄漫  王远胜 《当代医学》2010,16(7):71-7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七氟醚组(Ⅱ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予以0.3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吸入1~1.3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用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观测T1恢复至25%、75%及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T4/T1)恢复至0.75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指数(T1从25%~75%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I组比II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而且不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是理想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流量紧闭循环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400例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Y-轻丁酸钠+氯胺酮麻醉(Ⅰ组),低流量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每组200例。Ⅰ组诱导方法:静注氯胺酮2mg/kg,Y-羟丁酸钠,80mg/kg,充分表麻后捅管,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间断追加氯胺酮、Y-羟丁酸钠、Ⅱ组诱导方法:静注氧胺酮2mg/kg,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5mg/kg后插管术中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间断追加肌松利,小剂量芬太尼,术中新鲜氧流量设定为0.5L/min。术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PET CO2,记录插管成功&p刻及拔管时患儿MAP、HR,SPO2,观察术毕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拔管后有无呛咳、喉头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插管后,HR、Bp明显低于Ⅰ组,spo2Ⅱ组高于Ⅰ组。术毕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Ⅰ组显著延长,Ⅰ组术毕拔管后井发症明显高于Ⅱ组。结论:低流量紧闭循环式麻醉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安全可靠,较传统麻醉方法具有术中麻醉平稳,清醒迅速,术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单次注射法探讨舒芬太尼对全麻病人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丙泊酚(A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A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B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1ug/kg。A组和B组诱导时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待肌松抑制达到最大(T1=0)行气管插管,通过记录刺激尺神经时拇指内收肌的收缩加速度诱导期采用单个刺激(频率0.1Hz,持续0.2ms)监测肌松起效时间(顺式阿曲库铵注药毕至肌颤搐抑制100%的时间)。结果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在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并不影响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8.
唐勇  徐骏 《西部医学》2011,23(1):114-115,1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无病人流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为舒芬太尼0.1vg/kg加丙泊酚;K组为氯胺酮0.5mg/kg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两组的麻醉诱导前、意识消失后、麻醉苏醒时的HR、BP、RR和SP02变化,以及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S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均优于K组(P〈0.05),且麻醉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也明显短于K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安全有效,优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9.
杨杜标 《中外医疗》2011,30(35):77-78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外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各20例。G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瑞芬太尼;EG组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硬膜外麻醉维持。记录2组全麻用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术中由不知情的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3组。结果 G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用药量明显多于EG组(P〈0.01),并且G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EG组(P〈0.01)。EG组的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P〈0.01)。G组的MAP高于、HR快于E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阻滞子宫及其固定组织的神经支配,从而达到子宫松弛的目的,有利于手术操作,且能减少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易于苏醒,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注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全麻诱导顺序为静脉注射力月西0.04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mg/kg,3min后静注芬太尼3μg/kg,速度为3s,1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进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Ⅱ组麻醉诱导用药为力月西0.04mg/kg、芬太尼3μg/kg注射速度3s,1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芬太尼注射后1min内咳嗽情况及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结果Ⅰ组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为7.5%,Ⅱ组为30%,咳嗽程度Ⅰ组轻于Ⅱ组(P<0.01);肌松药起效时间Ⅰ组为152s,Ⅱ组为1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既可以缩短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又可以预防及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1.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效应。方法:ASAⅠ~Ⅱ级的会阴部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3mg/kg,对照组注入盐酸利多卡因8mg/kg,药物均用0.9%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容量为0.8ml/kg。骶管穿刺前均给予氯氨酮5mg/kg~6mg/kg肌肉注射,术中必要时辅助氯胺酮及异丙酚静脉注射。观察麻醉效果,连续检测BP、HR、RR、SpO2,记录术中辅助用药情况,并根据术中肢体动作及语言应答评估术后运动力量及反射评分(MPRS)。结果:两组患儿BP、HR、RR、SpO2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辅助麻醉用药量观察组<对照组。MPR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镇痛效果好,利于小患儿早期苏醒,适于小儿会阴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经鼻给药。Ⅰ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Ⅱ组给予布托啡诺2 mg,Ⅲ组给予布托啡诺3 mg。以5 mg/s速度给予患者1/4总剂量的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时采用4点法对疼痛评分,0=无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严重疼痛。结果:Ⅰ组有70%患者诉疼痛;Ⅱ组和Ⅲ组分别为53.3%和26.7%。Ⅲ组跟Ⅰ组比较,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15 min经鼻给予布托啡诺3 mg能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胃穿孔修补术时选用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BM)与哌替啶异丙嗪(简称杜非合剂,DP)单次静注对手术中胃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40例胃穿孔行穿孔修补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杜非(DP)组和布咪(BM)组,每组20例。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DP组:哌替啶注射液50 mg和异丙嗪注射液25 mg混合液于切皮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BM组:布托啡诺0.02 mg/kg,咪达唑仑0.04 mg/kg混合液于切皮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RR(呼吸频率)、HR(脉率)、MAP(平均动脉压)值。术毕分别记录两组清醒程度。观察记录病人术中牵拉反应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胃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BM组优于DP组。BM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DP组,BM组术毕患者清醒程度优于DP组。BM组还有抗寒颤作用。结论:布托啡诺咪达唑仑用药后表现为无须反复给药、用药量小,简单实用,安全方便,易掌握,可作为硬膜外麻醉抑制胃肠牵拉反应的首选辅助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剖宫产手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4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在术前10min静注氯胺酮1mg/kg,继之以1m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Ⅱ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术后感觉疼痛时间,镇痛药用量及术后各时点VAS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疼痛开始时间,Ⅰ组比Ⅱ组明显延长(P〈0.05),PCA术后用药量Ⅱ组〉Ⅰ组,两组VAS评分Ⅱ组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剖宫产手术在术前及术中应用氯胺酮能明显降低术后病人PCA用药量,具有明显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氯胺酮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阿司匹林Ⅰ~Ⅱ级,拟行乳腺、四肢等浅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40例)和丙泊酚组(B组,40例).在术者铺巾时E组依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孔剂0.2 mg/kg,氯胺酮1 mg/kg,注药时间15~30 s;B组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氯胺酮1 mg/kg,注药时间45~60 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E组的麻醉维持用依托咪酯乳剂40 mg,芬太尼0.2 mg,氯胺酮200 mg加入500 mL 0.9%盐水中静脉滴注;B组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00 mg,芬太尼0.2 mg,氯胺酮200 mg加入500 mL 0.9%盐水中静脉滴注.术中两组均视患者反应及手术情况调整滴速.在手术结束前20~30 min停止用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气道压(MAP),心率(HR)及动脉血氧饮和度(SpO2),必要时使用鼻咽通气道或辅助呼吸.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期的MAP,HR,SpO2,依托味酯乳剂与异丙酚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两组麻醉效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麻醉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四肢等浅表手术,但依托咪酯乳剂更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或Ⅱ级清官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44例)和对照组(Ⅱ组42例).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1μ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200mg/min,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HR、SpO2、SBP;麻醉起效时间;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唤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宫缩痛(VAS).结果Ⅰ组唤醒时间长于Ⅱ组(P〈0.05),注药后2 min两组SpO2、BP均低于麻醉前,HR均慢于麻醉前(P〈0.01).且I组SpO2、BP低于Ⅱ组(P〈0.05).I组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高于Ⅱ组(P〈0.05).II组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短于I组(P〈0.05).术中呼吸暂停和唤醒后10 min头昏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苏醒时躁动发生率和即刻宫缩痛(VAS)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满意,安全但有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流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ASAⅠ~Ⅱ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μg/k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Ⅲ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0 m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Ⅳ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记录术中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全程丙泊酚给药量及术毕至唤醒时间对照组高于其他各组,Ⅲ组丙泊酚用量最小。各组SBP、DBP、HR及SpO2较手术前均有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Ⅱ、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Ⅳ组(P<0.05)。Ⅱ、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Ⅳ组(P<0.05),而术后下腹痛VAS评:分Ⅰ、Ⅱ、Ⅲ组明显优于Ⅳ组(P<0.05)。Ⅱ、Ⅲ组术中舌根后坠,呼吸暂停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Ⅰ和Ⅳ组,术后兴奋躁动、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Ⅱ、Ⅲ组发生例数也明显低于Ⅰ和Ⅳ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应,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麻醉医师经验用药、改良OAA/S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3种方法在全麻诱导时对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BIS在指导全麻镇静深度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90例受试者(ASAⅠ~Ⅱ)被随机分入组1(临床经验判定组)、组2(改良OAA/S评分判定组)和组3(BIS值判定组),每组30例。各组受试者均接受咪达唑仑2m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1mg/kg的全麻诱导,同时均以20mg/(kg.h)持续恒速输注丙泊酚。组1根据麻醉医师经验判定丙泊酚输注终点;组2根据改良OAA/S评分,以言语反射消失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组3根据脑电双频指数,以BIS值下降到50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达终点时,分别记录各组丙泊酚诱导总量及插管即刻受试者的BIS值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各组受试者在插管时均未出现麻醉过浅的临床表现。插管即刻各组的BIS值和收缩压均有下降。组1、组2、组3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149.7±10.8)mg、(112.8±10.2)mg、(91.3±11.4)mg,与组1相比,组2、组3的丙泊酚用量分别节省了33%、47%。结论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避免了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使全麻诱导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I~Ⅱ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病人60例,随机分为常规臂丛麻醉组(Ⅰ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Ⅲ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3分钟、麻醉后1分钟、复位时、复位后3分钟的SBP、DBP、HR、SPO2,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呼之睁眼的时间,记录复位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病人用药后SBP、DBP、HR、SP02均有变化(P〈0.05),但Ⅲ组变化轻(P〈0.05);Ⅲ组术后呼之睁眼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VAS和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