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胃间质瘤的特殊临床病理改变。方法:收集3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光镜切片观察,免疫组化SMA,S100,CD34,CD117,CKp标记。2例恶性胃间质瘤新鲜组织常规电镜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胃间质瘤临床症状以上腹痛、肿块和呕血为主。良性间质瘤直径〈4.5cm,无出血坏死,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核分裂0—2个/50HPF。多数恶性间质瘤直径〉5cm(20/25),有出血坏死,瘤细胞多形性,核分裂6—564/HPF。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34和CD117阳性为主。电镜观察2例恶性间质瘤的瘤细胞中细胞器稀少,无密体密斑、神经内分泌颗粒和细胞外基板。结论:胃间质瘤临床症状与胃癌相似,良性和恶性胃间质瘤的病理诊断依据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示胃间质瘤以未分化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6例肾AML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其中 6例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根据镜下特点 ,16例肾AML可分为典型型 9例 ( 5 6.3 % )、平滑肌瘤样型 3例 ( 18.8% )、非典型型 2例( 12 .5 % )和脂肪瘤样型 2例 ( 12 .5 % )。免疫表型 :瘤细胞特征性表达HMB45、Melan A、gp 10 0、CD 68和SMA。 结论 肾AML的镜下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瘤的确诊  相似文献   

3.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新的WHO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标准,对过去已诊断为原发于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MFH/UPS)进行回顾性评估,并对重新诊断的MFH/UPS的病理特点、组织学来源及分化方向进行初步探讨,以提高本病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了16例过去被病理学诊断为原发于骨的MFH病例,用HE染色方法及选用神经特异性、肌特异性、脂肪、纤维、上皮等特异或相对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由2位病理医生重新阅片,参照新标准并结合染色结果独立诊断.结果: 16例病例中,重新诊断为向恶性神经鞘瘤分化者6例,向横纹肌和平滑肌肉瘤分化5例,不能明确分化5例,其中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结论: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是一复杂且有争议的肿瘤家族,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发生在骨内的MFH,除了排除其它肉瘤的可能,还应考虑向骨肉瘤分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少见原发脑肿瘤,常累及儿童和青少年大脑表面,预后良好。本文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癫痫;肿瘤呈囊实性;瘤细胞多性形,可见核内包涵体和胞浆内嗜伊红小体,部分细胞呈黄色瘤样;GFAP+。结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需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痛、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p120-连环素蛋白(p120-catenin)在ILC和IDC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ILC 123例,2000年收治IDC 334例.运用组织微阵列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123例ILC和334例IDC患者的组织蜡块进行切片,并进行E-cadherin和p120-catenin表达的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ILC和IDC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61.8%和83.7%(P<0.001),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1.7%和79.1%(P=0.055).在36例ILC和221例IDC患者中,E-cadheri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6%(20/36)和20.4%(45/221,P<0.001),p120-catenin胞浆表达率分别为66.7%(24/36)和16.3%(36/221,P<0.001).在ILC患者中,p120-catenin胞浆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缺失相关(P=0.002).ILC和IDC患者中,p120-catenin胞浆表达合并E-cadherin表达缺失的比率分别为55.6%(20/36)和4.1%(9/221,P<0.001).结论 ILC具有不同于ID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特征,E-cadherin和p120-catenin的检测有助于ILC和ID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5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156例脑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普通扫描93例,增强扫描33例,普通扫描后行增强扫描30例.结果转移瘤单发67例,多发89例.498枚瘤体表现为结节状,134枚瘤体表现为环状,其中16枚瘤体见内壁结节.13例为室管膜下转移瘤,4例增强扫描后瘤灶数目增多.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与转移瘤的部位相关.结论脑转移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正确率.方法:总结分析6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点.结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9%.结论:大多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前均可得到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中,颈段5例,胸段16例,胸腰段3例,腰骶段4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8例,表皮样囊肿1例,转移瘤1例,畸胎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切除范围:2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良性居多,MRI是其首选诊断方法;早期确诊、术前准确的定位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例PXA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与预后分析.结果:Ki-67增殖指数(PI)为3.87%,偶见病理核分裂像,本例于手术确诊后半年死于复发.结论:PXA的Ki-67增殖指数的增高(一般<1%)及病理核分裂像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9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免疫组化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个月~4.5岁,平均18个月。其中2岁以内7例为Ⅰ期,余为Ⅱ期。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呈腺样、血管套样、网状结构,瘤细胞质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免疫组化:瘤细胞AFP、AAT( )。术后随访:5例死亡。Ⅱ期病例均在1年内死亡,余2年内死亡1例、5年内死亡2例;现存活者,生存8年、3年各1例,5年2例。结论本瘤形态多样、病理诊断较易、恶性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组织中Ki-67表达的研究较少,对其预后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文献支持.本研究探讨IL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Ki-67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01-10-2012-12-15收治的381例乳腺I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型、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和p53状态下,Ki-6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81例ILC组织中Ki-67低表达76例(19.9%),中表达91例(23.9%),高表达214例(56.2%).在不同肿物大小(χ2=12.524,P=0.014)、腋窝淋巴结情况(χ2=6.114,P=0.047)、临床分期(χ2=10.434,P=0.034)、ER表达(χ2=6.339,P=0.041)和组织学类型(χ2=78.288,P<0.001)情况下,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物大小(r=0.168,P=0.001)、腋窝淋巴结情况(r=0.108,P=0.036)、临床分期(r=0.149,P=0.004)和组织学类型(r=0.532,P<0.001)呈正相关.Ki-67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112,P=0.029.在肿瘤大小2~5 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Ⅱ期ILC组织中,Ki-67表达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0)是ILC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水平不是影响ILC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乳腺ILC组织中Ki-67高表达.就诊时肿物越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越高,Ki-67表达水平越高,而ER表达水平越高,Ki-67表达水平越低,肿物大小2~5 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Ⅱ期,即中低度恶性ILC组织中Ki-67表达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Ki-67对ILC预后预测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9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免疫组化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个月-4.5岁,平均18个月。其中2岁以内7例为Ⅰ期,余为Ⅱ期。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呈腺样、血管套样、网状结构,瘤细胞质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免疫组化:瘤细胞AFP、AAT(+)。术后随访:5例死亡。Ⅱ期病例均在1年内死亡,余2年内死亡1例、5年内死亡2例;现存活者,生存8年、3年各1例,5年2例。结论本瘤形态多样、病理诊断较易、恶性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脑内胶质肉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极为罕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危害大,临床需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68岁女性的病例,通过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了胶质肉瘤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鉴别要点.方法在对该病例手术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探讨胶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及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病理形态上,肿瘤组织主要表现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肉瘤的共同特征,其中肉瘤区瘤组织排列紧密,瘤细胞呈大小不一的梭形;胶质瘤区瘤组织排列较前者疏松,细胞呈类园形或多角形,瘤组织局部常有坏死、出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胶质瘤区GFAP(+)、S-100(±),胶质瘤及肉瘤区Vimintin(+),肉瘤区desmin(-)、actin(±)、CD68(+);网状纤维染色肉瘤区的瘤细胞间有丰富的网状纤维穿插,胶质瘤区未显示明显网状纤维;Masson染色肉瘤区富含胶原纤维.结论胶质肉瘤具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的特点,通过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相鉴别,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25例误诊为原发性卵巢癌的Krukenberg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7.4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腹胀、下腹部肿块,体检发现卵巢肿块等.15例病例术中病理冷冻切片确诊为Krukenberg瘤.25例都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15例探查发现原发病灶,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其余10例术后2~6个月内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因广泛转移而失去切除机会.术后随访6个月~5年,总体平均生存期为1.2年.Krukenberg瘤在临床上很难与原发性卵巢癌作鉴别,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术中探查胃肠道及病理冷冻切片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报告纤维组织细胞肉瘤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81岁,80%在40岁以上。肿瘤最大直径1.7~33cm,平均10cm。镜下呈多形性,主要由组织细胞群样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在二者之间有过渡型细胞。由组织细胞样细胞,可演变为泡沫状细胞和多核及单核瘤巨细胞。另外见极少量未分化间叶细胞。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典型和不典型核分裂象多见于组织细胞样细胞。瘤细胞呈三种排列方式:花瓣状、束状和多形性结构。本组32例分为组织细胞样细胞为主型(4例)、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为主型(13例)、多形性(5例)和混合型(10例)。在花瓣状结构的中央,为模糊的脉管,其外紧贴着未分化间叶细胞,外为其它各种瘤细胞。这些细胞之间,见连续“光谱”样过渡,因此,支持该瘤由未分化间叶细胞起源。这种未分化间叶细胞向组织细胞样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分化。组织细胞又可演变为泡沫状细胞和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从而造成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的多形性。  相似文献   

16.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肿瘤(Warthin - like papillary thyroid tumor,WLTT)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一种罕见变异亚型,肿瘤组织学上类似于涎腺的 Warthin瘤.近期我院收治 1 例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 WLTT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肺癌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4例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104例肺癌脑转移瘤行CT检查,男8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岁.原发灶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腺癌25例,鳞癌26例,未分化癌53例.结果53例未分化癌中,35例为多发转移瘤,表现为结节状、环状的略高密度或等密度,9枚瘤体见内壁结节,8例出现室管膜下转移瘤.26例鳞癌中16例为单发转移瘤,表现为环状等密度或低密度.腺癌的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最明显.结论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的优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的优缺点.方法对同期44例肾母细胞瘤中的26例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进行术前化疗,其中8例另加肾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其余18例经术前检查诊断后,即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术前化疗组病例经手术证实其中4例出现"降期",有6例出现"升期";16例经B超或CT检查瘤体有明显缩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4例大部分瘤体细胞已坏死,另4例则瘤体细胞完全坏死无法进行术后病理诊断.全组术中瘤体破溃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术前化疗后瘤体明显缩小病例的2年无瘤存活率为81.3%,瘤体缩小不明显的病例为7例.两组术后临床分期、病理亚型的分布及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化疗可能在缩小瘤体,减少术中瘤体破溃率,在评估肿瘤化疗敏感性等方面有其优越性;术前化疗可能改变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凭影像学检查较难进行准确的术前术后临床分期比较;当瘤体完全坏死后,病理诊断,及术后治疗均较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极低危险性6例,低危险性10例,中危险性8例,高危险性9例.25例患者获随访1~3 a,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术后28个月复发再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其余20例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未再进行相关治疗.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IDC-L)与浸润性小叶癌(ILC)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IDC-L、ILC与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2 957例乳腺癌患者入组,其中IDC-L、ILC与IDC分别有109、177和2 67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IDC-L相比,IDC患者多中心病灶和脉管浸润较少,而HER2阳性和Ki-67高表达较多(P<0.05);ILC患者发病年龄较大、脉管浸润较少(P<0.05)。IDC-L患者的5年无乳腺癌生存率(BCFI)(82.1% vs 90.7%,P=0.040)和总生存率(OS)(91.0% vs 94.4%,P=0.029)比IDC患者差;但与ILC患者(BCFI:84.1%,P=0.803,OS:92.6%,P=0.803)无明显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以及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BCFI和OS的独立因素(P<0.05),IDC-L较IDC患者有较差的BCFI(HR=1.67,95%CI:1.02~2.70,P=0.042)及OS(HR=1.89,95%CI:1.04~3.45,P=0.037)。结论:IDC-L临床病理特征与ILC相似,但与IDC有较多不同;IDC-L预后劣于IDC,与ILC无明显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