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无症状携带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7例广西南部,北部地区人群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前C区进行扩增,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9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0.7%(39/77),突变株出现率为22.1%(17/77)。南部地区阳性率为55.6%(20/36),其中6份标本出现突变株,占30%,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858位发生点突变(T→C),只有一份标本在nt1896发生点突变(G→A),导致终止密码产生,该标本同时伴有nt1837点突变(A→G);北部地区阳性率为46.3%(19/41),其中有11份标本出现突变株,占57.9%,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y1896位发生点突变(G→A),这些标本中有4份同时在nt1846发生点突变(A→T),2份同时在nt1862发生点突变(G→T);标本734分别在nt1856,1858发生点突变(C→T,T→C)。结论 广西地区HBV无症状携带者HBV前C区突变株的流行率居全国中等水平,广西南部,北部是否存在主要突变类型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前区(preC/C)与C基因启动子(BCP)的变异株在HBV感染者中的状态及与HBeAg在血清学中的关系. [方法]使用一条PCR错配引物和引入BCL1酶切位点,扩增一条nt1765-nt1895核苷酸片断,以序列分析扩增产物. [结果]在nt130核苷酸片断中,A83突变率为9.3%,BCP突变率为43.6%,25例野毒株的突变率达17.0%;HBeAg阴性病例中A83突变率为9.3%,BCP突变率为78.1%;HBsAg阴性、抗-HB8阳性的双阳病例中A83和BCP双突变为99.7%;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病例主要显示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组,BCP突变率分别为75%及71%. [结论]HBV双突变与肝炎的严重性有密切联系,BCP双突变对e系统表达有一定影响.PCR技术和基因测序分析有重要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突变检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扩增抗拒突变系统 (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systemAR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突变 ,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法评价其可行性 ,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突变与患者临床病情及血清中HBeAg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ARMS对 13 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前C区nt1896位点进行检测 ,并对其中 62例标本采用巢式PCR扩增HBVDNA前C区基因片段后直接测序。 结果  62例标本中 ,ARMS检测出A83突变3 5例 ,基因测序法检测出A83突变 41例 ,A83突变例数差异无显著性 ( χ2 =1.2 3 ,P >0 .0 5 ) ;在ARMS检测的 13 9例标本中 ,HBeAg阳性标本 5 7例 ,有 5例A83突变 ,占 8.8% ,HBeAg阴性的 82例标本中有 5 6例A83突变 ,占 68.3 % ( χ2 =48.4,P <0 .0 1) ;2 2例急性肝炎 (AH )患者未检测到A83位点突变 ,79例慢性肝炎患者 (CH )有 3 1例A83位点突变( 3 9.2 % ) ,2 9例肝硬化患者 (HLC)中有 2 1例A83位点突变 ( 72 .4% ) ,9例肝癌患者 (HCC)均有A83位点突变 ( 10 0 % )。 结论 HBeAg阴性患者病毒前C区A83突变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 ;前C区A83突变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的慢性化有关 ;ARMS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 ,可以满足临床对乙肝病毒前C区A83突变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已成为目前研究肝炎的一个热点。本文就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构、功能以及前C区基因变异的地方性,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干扰素治疗,HBV的胎盘传播,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等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已成为目前研究肝炎的一个热点。本文就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构,功能以及前C区基因变异的地方性,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干扰素治疗,HBV的胎盘传播,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等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探讨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肝的HBV前C区1896、1814及HBV C基因启动子(BCP)1762、1764四位点突变,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95份血清标本中,有91份分别检测到了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阳性率95.8%,其中G1896A突变33例(36.3%),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64例(70.3%),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22例(24.2%),未检测到A1814C突变毒株。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组降低(P<0.05),其它各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可同时检测HBV多个突变位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可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耐药。最近的研究发现,突变基因在拉米夫定继续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回复突变现象。本文对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导致基因回复突变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中国兰州地区HBV相关肝癌患者中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HBV基因型及其亚型与HC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兰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和乙型肝炎相关性HCC(HCC组)共142份血清样本,其中HBeAg阳性62份,HBeAg阴性80份.对各组进行HBV DNA的提取及HBV基因组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将测序后得到的前S/S基因序列引入NCBI的在线病毒基因分型工具来确定HBV基因型.然后采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HB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C基因型19份,其中C1亚型9份,C2亚型10份,B基因型17份,均为B2亚型,B型C型混合型2份,D基因型6份,均为D2亚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C基因型26份,其中C1亚型9份,C2亚型17份,B基因型8份,均为B2亚型,D基因型2份,均为D2亚型;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C基因型23份,C1亚型5份,C2亚型18份,B基因型6份,均为B2亚型,B型C型混合型1份,D基因型2份,均为D2亚型.HBV基因C2亚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8,P均<0.05).结论 兰州地区HBV感染者中基因型有B型、C型、D型及B型C型混合型.其中B基因型均为B2亚型,C基因型中检出C1、C2亚型,D基因型均为D2亚型.HCC患者和LC患者的C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HB组,C基因型与较为严重的肝病(LC和HCC)有关.  相似文献   

10.
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BV感染是引起HCC的最主要原因.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相关性HCC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HCC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文就抗病毒治疗与HCC发病率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HBV基因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前C区突变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53例肝癌患者和70例HBV健康携带者的血清,提取HBV DNA,用巢式PCR扩增 HBV S区、BCP/前C区,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分析基因型、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BCP区A1762T/G1764A及前C区T1858C在病例组中的突变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3% vs. 75.7%(P=0.006)和50.9% vs. 31.4%(P=0.029);A1775G在对照组中的突变率高于病例组28.6% vs.13.2%(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A1762T/G1764A和T1858C突变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59(95%CI:1.397~21.332,P=0.015)和3.881(95%CI:1.462~10.305,P=0.006);A1775G突变是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OR=0.192(95%CI:0.059~0.622,P=0.006)。结论 HBV C基因型是广西肝癌高发区的主要流行株,HBV BCP区A1762T/G1764A、A1775G、前C区T1858C 突变与HBV相关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药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HBV聚合酶逆转录区(RT区)基因变异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送检的14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BV聚合酶RT区基因序列检测,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142份血清样本中,87份(61.3%)发现9个已知耐药位点变异,有21种变异模式;43份(49.4%)表现为多位点变异,其中9份(10.3%)为多重耐药变异.单用拉米夫定(LAM)的样本中检出2份A181T变异,1份M204V+ L180M+A194T变异(替诺福韦相关变异);在单用阿德福韦酯(ADV)的样本中检出2份M204I变异.这些变异比较少见,推测LAM和ADV可能存在部分交叉耐药情况.结论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HBV聚合酶RT区的变异模式将会更加复杂,包括多位点变异和多重耐药变异等,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合并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HEV感染后病情的转归.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嗜肝病毒血清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同时检测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PT).随机选择慢乙肝合并HEV感染的患者(重叠感染组)与同期单纯慢乙肝患者(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AST与球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胆红素、ALT、白蛋白、PT和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病死率为47%.结论 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可能比HSeAg阳性者更易重叠感染HE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标志物的分布状况及HBV感染相关指标关联性分析,阐述HD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在HBV-HDV重叠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感染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样,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五项血清HBV感染免疫学标志物指标、HDVAg和Anti-HDV,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收集确诊HBV感染者样本346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2例占17.9%,急性乙型肝炎8例占2.3%,慢性乙型肝炎147例占42.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4例占1.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25例占36.1%;检出总体HDV感染率为4.6%,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HDV感染率最高,为25.0%,HD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结论 重症肝病病例的HDV感染显著增高,提示HDV感染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建议对肝病患者开展血清HDV感染标志物检查,鉴别是否存在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5.
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乙肝病毒前C区G1896A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乙肝病毒前C区G1896A变异情况,为临床乙肝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北京市海淀医院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496例,其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0例,非活动期HBV感染者196例,取血液及肝组织样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丙氨酸谷丙转移酶(ALT)、HBV DNA定量检测;HBV前C区G1896A变异检测;肝组织学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均检测到HBV DNA,其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检出率100%(296/296),平均值为4.90±1.49log10拷贝数/毫升,非活动期HBV感染者组检出率42.0%(84/200)平均值为3.22±0.59 log10拷贝数/毫升,两组比较HBV DNA载量差异有显著性;在HBV DNA载量>1000拷贝/ml的病例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乙肝病毒存在前C区G1896A变异,发生率为83.8%(248/296),非活动期HBV感染组乙肝病毒前C区G1896A也存在变异,发生率为3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辽宁省乙型肝炎(乙肝)监测病例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主蛋白抗原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aa)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辽宁省监测试点县区乙肝病例血清,提取HBV DNA并进行序列扩增,测序得到S基因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比较分析。结果 共得到HBV S基因序列81条,基因型分布B型为8.64%(7/81)、C型为86.42%(70/81)、D型为4.94%(4/81).S基因MHR aa位点变异率为4.87%,T126I变异率最高,为8.64%.HBV MHR变异株总流行率为49.38%(40/81),其中B型为42.86%(3/7),C型为47.14%(33/70),D型为100%(4/4).在不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抗-HBc IgM(+/-)分类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LT正常组(<43 IU/L)该流行率显着高于ALT异常组(≥43 IU/L). 结论 辽宁省乙肝监测病例中,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偶见D型。HBV MHR aa位点变异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仍为今后乙肝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序列。方法:提取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扩增其表面抗原序列,测序并相互比较。结果:测定5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均为adw亚型,其中3例同源性>99%。结论:adw亚型HBV感染后较多为急性病变,由于病毒变异少,机体有可能清除HBV。  相似文献   

18.
50例HBV基因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温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和P区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50例中C型44例,占88%,B型6例,占12%。存在位点突变者25例(50%)。其中检出以单位点rtM204I/V/S突变为主,9例,占36%,rtA181V/T突变4例,占16%,rtM204I/V/S+rtL180M突变5例,占20%,rtV214A,rtA181V/T+rtV173L,rtM204I/V/S+rtQ215H,rtM204I/V/S+rtL180M+rtV173L,rtM204I/V/S+rtL180M+rtV207I,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A181V/T突变各占1例,占4%。结论: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HBV 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M204I/V/S突变为主,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 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山西地区原发性肝癌(PHC) 中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以山西省肿瘤医院为主的省级4 所医院PHC患者98 例,检测抗-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等指标,均采用ELISA 法进行测定。结果 PHC 组抗- HCV 阳性率8.16 % ,HBV 感染率68 .3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 P<0 .05) 。两者的病因分值(ARP) 分别为94% 和91 % 。经1∶2 条件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抗- HCV、HBsAg 和抗- HBc 均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55 .06、10 .18 和9.85 。叉生分析结果表明,抗- HCV和HBsAg 双阳性的OR值为61 .37,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亦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CV 和HBV 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CV感染在致肝癌作用中,是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HBV 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