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光方  童建 《高血压杂志》2002,10(4):389-391
  相似文献   

2.
非杓型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杓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探讨非杓型高血压在左心室肥厚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230例高血压患者,选择年龄、病程、昼间血压基本相同的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性各45例,女性各30例。结果: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舒张末期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杓型高血压患者,男性分别为35.8±2.9mm与31.2±2.7mm(P<0.01);女性分别为32.4±2.5mm与29.4±1.8mm(P<0.05)。女性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间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的差异(49.5±3.2mm与54.8±3.7mm,P<0.01)比男性(53.8±4.6mm与57.4±4.5mm,P<0.05)更为显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大于杓型高血压患者,男性分别为158.0±7.9g/m2与130.0±6.7g/m2(P<0.01);女性分别为138.0±5.6g/m2与115.0±4.7g/m2(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比杓型高血压患者为高。  相似文献   

3.
杓型和非杓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具有不同的24h动态血压(ABPM)动态曲线模式的高血压(HT)患者对心血管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经ABPM测定的轻、中度HT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杓型与非杓型HT患者在年龄、性别基本相同,非杓型HT组具有更长的病程和更高的平均动态血压,且该组主动脉、主肺动脉内径有增宽的趋势,非杓型HT组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两组患者的收缩功能均正常,结论根据ABPM动态曲线模式,可以判断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异常的可能性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损害程度,为临床上早期预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降压药的选择、疗效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常血压及高血压者的动态血压监测表明 ,多数人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白天下降 1 0 %以上 ,此称为杓型血压 ;少数人夜间血压下降趋势变小 ,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 ,称为非杓型血压。近来研究证明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此 ,本文观察了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用卡托普利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参数改变 ,旨在探讨该药对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杓型高血压 (下称 A组 ) 35例 ,男2 1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 5 4± 4.6)岁。非杓型高血压 (下称 B组 ) 35…  相似文献   

5.
我们研究了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特点及其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其中“杓型”者30例(占62.5%),“非杓型”者18例(占37.5%),对二组间ABPV(d-ABPVs,d-ABPVd),夜间ABPV(n-ABPVs,n-ABPVd),24小时ABPV(24-ABPVs,24-ABPV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组的n-ABPVs,n-ABPVd,24-ABPV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24h动态血压(ABP)昼夜节律变化呈“杓型”与“非杓型”与血压负荷值、心脑血管损害及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EH176例,根据从ABP监测,分为“杓型”(A组)与“非杓型”(B组)对比分析两组与血压负荷值、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及冠心病)及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结果 B组的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两组无显性关系(P>0.05)。结论 EH从ABP昼夜节律与血压负荷值及心、脑血管损害有相关性,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杓型及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平均年龄(49.6±7.8)岁(18~70岁).服用安慰剂1周后,测量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其中杓型组23例,非杓型组24例.所有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每次10~15mg,2次/d,连续4~6周,治疗结束时再测量一次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偶测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杓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非杓型组为54.2%;动态血压各项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同时全天的心率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非杓型组24例患者中,有12例(50%)血压节律改变为杓型.结论盐酸阿罗洛尔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在影响血压节律方面,能够更显著地降低非杓型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9.
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都增加脑卒中发病率,与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已有研究证实,非杓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脑卒中和左心室肥厚的发生[1],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过药物干预使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恢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后对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30例 (年龄 6 4 8岁± 11 38岁 ,男 2 2例 ,女 8例 )符合WHO 1999年原发性高血压标准 ,并经动态血压检查定义为非杓型的高血压患者 (非杓型组 )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自身对照交叉试验法 ,在总剂量及药物种类 (硝苯吡啶缓释片及依那普利 )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调整用药时间加强夜间降压恢复杓型节律 (a处理 )或按常规的日间降压不恢复 (或保持 )杓型节律 (b处理 )。第一阶段两组分别接受其中一种处理 ,第二阶段分别接受另一种处理。用放免法同步测定每一处理前后的夜间 (2 :0 0 )、日间 (8:0 0 )血浆ET并复查动态血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 45例 (健康对照组 )以及 2 1例同期住院的杓型高血压患者 (杓型组 )作为对照组。比较非杓型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后前后ET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ET均显著增高〔分别为 (97 93± 11 6 7)mmHgvs (92 0 0± 7 34)mmHg ;P =0 0 17;(96 96± 12 31)mmHgvs(77 82± 6 35 )mmHg ;(85 2 5± 2 6 97)pg/mLvs (5 9 32± 2 7 6 1)pg/mL ;(78 6 2± 31 17)pg/mLvs(49 89± 2 3 6 4)pg/mL ;P均 <0 .0 1〕。血压恢复杓型后 ,夜间平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2级和3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顿服组30例、分服组30例,顿服组每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和厄贝沙坦150mg;分服组每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或厄贝沙坦150mg,晚7:00服用厄贝沙坦150mg或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监测。结果:服药4周后分服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值、24h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和24h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大于顿服组(均P0.05);分服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值、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和平均动脉压下降值显著大于顿服组(均P0.01);分服组24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24h动脉压平滑指数显著高于顿服组(均P0.05);分服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平均舒张压平滑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显著高于顿服组(均P0.01)。治疗后分服组有18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改变为杓型,显著多于顿服组的4例(P0.01)。结论:长效降压制剂联合治疗2级和3级非杓型高血压,早晚分次给药与早晨顿服相比,降压效果更好、降压更加平稳,更有利于血压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恢复为正常的杓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压异常节律变化类型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对94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血压类型进行分组,观察不同血压类型的规律性变化,并将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类型与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4 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类型占93%;其中,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5%。反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31.36±5.12 mm,26.57±4.49 mm)、室间隔厚度(11.21±2.50 mm,9.66±1.13 mm)、左室后壁厚度(9.76±1.41mm,9.02±1.02 mm)、每搏量(45.05±17.36 mL,61.10±16.24 mL)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射血分数(46.26%±12.66%,55.21%±10.53%)、左室质量(224.89±43.32 g,192.72±61.02 g)、左室质量指数(124.13±22.54 g/m2,105.39±32.62 g/m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单纯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络活喜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和诊室血压筛选出76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各例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1次/d。两组分另4在7:00~10:00或19:00-22:00期间服药,每天测量患者血压,治疗2周后血压未达到目标值,将氨氯地平荆量增加至10mg,若2周后仍不达标,则依次加服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一直到血压达标,治疗8周后复查ABPM。结果晨起服药组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18.4%,而夜间服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上服药组清晨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起服药组。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特征及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夜间服用氨氟地平在有效平稳的同时,可恢复血压正常节律,控制晨起高血压程度,从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的脂质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根据 2 4h动态血压测定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 ,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发现与杓型高血压相比 ,非杓型高血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浓度明显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比值明显下降。表明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在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非杓型高血压2 4h持续血压负荷可促进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 ;结合体外及动物实验结果 ,推测非杓型高血压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可能与其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杓型与非杓型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众所周知 ,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一直在不断的波动。多数情况下 ,这种波动不是随机无序的 ,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节律。因其节律周期大约为 2 4小时 ,故称之为昼夜节律 (diurnalrhythm)或近日节律 (circadianrhythm)。关于血压昼夜节律的机制与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研究 ,现就相关文献总结如下。1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生理状态下 ,人体血压多表现为夜低昼高型 :即夜间血压水平较低 ,自清晨觉醒前后人体血压迅速增高 ,并于 10~ 12时达到峰值。此后血压便逐渐降低 ,但日间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1].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独立于血压负荷的高危因素[2].正确区分杓型高血压和NDHT,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NDHT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就NDHT的发生机制、后果、临床意义及药物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包含时间护理、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入院第1d及出院前1d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观察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及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8.
我们研究了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特点及其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其中“杓型”者30例(占62.5%),“非杓型”者18例(占37.5%)。对二组日间ABPV(d-ABPVs、d-ABPVd)、夜间ABPV(n-ABPVs、n-ABPVd)、24小时ABPV(24-ABPVs、24-ABPV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组的n-ABPVs、n-ABPVd、24-ABPVs、24-ABPVd明显低于“杓型”组,二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二组间的d-ABPVs、d-ABPV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种ABPV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非杓型”者的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者严重的缘由之一,也为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此外,对二组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非杓型”组微循环的恶化程度较“杓型”组高,二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比较,“非杓型”组在管襻形态积分、血流流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杓型”组,二组差异显著(P<0.05),而二组间襻周状态积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微循环的恶化可能是“非杓型”组内中风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非杓型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技术的应用 ,使人们对血压的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时下降大于10 %者 ,即为杓型者 ,反之为非杓型者。众多研究证明 ,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而微量蛋白尿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主要标志 ,特别是对肾小球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对 99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非杓型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高血压组 :选择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99例 ,以 1999年WH…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插入 /缺失 ( I/ D)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 ( EH)的关系。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方法扩增 5 0例正常人、99例高血压患者的 ACE基因上 2 87bp片段 ,根据插入 ( I)或 /缺失( D)来判断其多态性。 2高血压患者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 ABPM) ,根据 ABPM结果分为杓型 EH组和非杓型 EH组。结果  1非杓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 2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3杓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有关联性 ,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